游戏相关

2020网易游戏暑期实习:游戏平台产品运营面经

2019-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你刻呀

2020年暑期实习的申请已经进入尾声。很高兴最终投递不多的我也能收获到心仪offer。于是想在此记录和分享一下自己的面试过程以及过后的反思,有可能的话也欢迎一切交流。

以下是本次申请的基本情况:

公司:网易游戏(广州/互娱)

岗位:游戏平台产品经理

申请结果:已offer

申请流程及周期:3.30投递 → 3.31笔试(全主观题) → 4.9面试通知 → 4.15一面 → 4.18二面 → 4.24 offer call 以及收到offer电子函

Ps. 此岗位比较特殊,虽然title是产品经理,但其岗位JD下又分了三个方向,策划/运营/内容。

我在投递时备注的是策划/运营,而后在笔面试时选择的倾向则都偏运营。因此,这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产品经理面经,而更加偏社区平台运营方向。

详情可查看具体JD↓

http://game.campus.163.com/shixi/zhiwei/zaixian/ptchl/2019/01/28/30275_797370.html#jobList

面试总收获:

在面试之前,研究JD很重要,了解岗位的期望和部门的期望很重要。

多数情况下,面试其实就是证明和展示本人能力和经历能够符合该岗位要求的过程,而不是别的。

在申请过程中也认识了一些同样在投递的小伙伴,大家都很优秀。几番交流之后,深感每个岗位最后拿到offer的人不一定是最牛逼的,但一定是面试官认为最适合该岗位的。所以如果最后没拿到offer,也不必怀疑自己,只要有心,继续朝着岗位欠缺的部分不断补充学习就好。


2019.4.15一面】

形式:邮件预约 & 电话面试

时长:29分钟

结果:通过(次日电话、邮件通知)

以下是每道题的问答记录以及每部分的反思↓

 

Q1:自我介绍

此部分主要有3个部分:

- 姓名学校专业及应聘岗位(一句话说完,100字以内解决)

- 个人经历介绍(与岗位相关的实习及个人经历,突出最大成就,以及简短给出每段经历的收获,2-300字左右)

- 个人爱好(除了玩游戏,个人很多业余时间在从事同人活动,所以重点也说了一下,100字左右吧)。

反思:

看了各种面经,自我介绍真的非!常!重!要! 一定要事先准备,这是面试第一个掌握主动权的地方。

内容不宜说得太冗杂(有些面试官没那么耐心,3分钟左右比较保险),要有侧重。个人经历突出岗位相关/或者能反映出岗位所需能力

自我介绍的主要目的,不是一味展示自己的牛逼,而是唤起面试官对你所描述内容的兴趣,让他好奇你,让你有可以被cue的点。

Q2:你提到你有一个社区建设经历是什么社区呢?现在是否可以搜到?说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我的回答思路是:

社区介绍(名称/性质/现状) → 个人职务 → 不同发展阶段,并介绍自己在社区不同阶段做的具体贡献及成果 → 不同阶段,自己所认为的社区该阶段的运营侧重点,原因,以及如何做的(eg. 初始阶段 - 侧重拉新 - 路径是增加曝光、邀请关键用户;中后期 - 侧重留存及活跃 - 路径是活动策划、内容审核、用户培养)

说完这些之后面试官又向我确认了一下社区名字(应该是直接进去看了)。

反思:

因为我在自我介绍中提到了这个用爱发电的社区平台的经历,而JD里面也有提到平台和社区,面试官便开始对此提问。

此部分有事先准备,所以说得非常详尽= =大概有600字。

在要长篇大论描述的时候,可以事先问一下面试官,“我是否可以说得详细一点?”不同面试官的期待不一样,有的想听细节,有的想听思路,提前了解一下对双方都好。

Q3:你在初始阶段说到你拉新,是如何做的。

1.从普通用户层面:去目标用户群聚集的其他平台外交,提高知名度,吸引新用户入站

2.从关键用户层面:办活动吸引优秀作者生产,去外站发掘优秀作者,邀请入驻/转载内容

面试官很看重细节(也可能是检验经历真实性),各种追问+扒细节,比如外交招募如何做,如何分工。比如问我如何和其他平台的作者沟通,说服他们入驻,我的回答是满足作者的心理需求(又问什么需求,答曰被关注、被认可、内在精神传递出去的需求),其他平台上对创作者的反馈比较微小而且细碎,而我们社区的优势是更强的互动感,更活跃的反馈机制可以更好地满足这种需求。

 

反思:

在回答社区的特点和优势,最好能突出用户所需要的组织感、归属感。

在邀请关键用户入驻方面,其实围绕内容展开的社区平台都是这么做的,所以和面试官也讨论了一下。

在回答作者心理满足上,对于自身社区的优势还有一些点没有提及,比如其他平台内容会随时间转移使得曝光机会减少,而我们这边创作的连续性强,热度可以积累等。

Q4:你的内容审核机制怎么做

回答思路:

介绍内容审核机制(还满严格的,达不到要求的内容会给与反馈,备份,清理)→ 如何制定标准:主要分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答。数量上,如何量化指标。质量上,关注哪些常见问题。→ 最后实施上,如何从独立考核变成领导团队。

反思:

这个问题是追问的,没有事先准备到,于是临时作答,答得有点散。回答问题时记得有条理,有内在逻辑。可以先分类,再分别回答。可以先思考几秒,不要张口就来。

有一个没有说太清楚的点,就是内容审核制度的背后逻辑,是我们作为竞争残酷的内容社区,为了让好的作者愿意进驻,让不好的作者愿意去打磨自己从而获得认可。不让热度很廉价的境况下,让劣质内容占据太多资源,最后劣币驱逐良币。而这些都是为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Q5: 社区的男女比例怎么样

腐向社区,女性、伪男、男同多。这题主要在问匹配度。

 

Q6: 社区内容是日漫IP,那你是不是会日语啊?N1还是N2?

曾经自学日语,做过汉化组翻译,书面阅读还成,口语不是很好(真的很怕下一秒会让我来一段儿)。

没有考级,(赶紧说)如需要7月回国可以考N2。

反思:

这个问题真的是突如其来,答得也很随便……跟面试官惨兮兮描述当时汉化组缺人只有管理员自己赶鸭子上架的窘境- - 试图让回答充满生机。

Q7:如果是一个女性向社区,你如何从0到1把它做起来?

社区定位:女性向社区主要围绕对人物/角色的迷恋和二次创作,所以是以内容为主的社区。

如何建设?分以下几步走:板块设计(功能分区,分别满足什么需求)、内容定位 → 围绕内容的社区设计(包括内容产出机制、规范机制、用户成长机制)→ 做前期推广(渠道拉新、曝光活动,从其他平台导量)→ 早期内容沉淀(搬运或者内部生产)→ 培养种子用户,加强用户群交流,再外站邀请优秀作者,带来更多流量 → 活动促活,低门槛项目刺激参与

此时感觉已经答了很多…于是说后期运营维护转化迭代不是本题重点所以不多赘述,面试官回答说这个阶段商业化的确实可以不考虑。

反思:

此题和笔试的一道题非常非常相似(笔试中,有两道题是关于如何运营一款新社区和如何运营一款老社区)。所幸做完笔试之后我赶紧补充了一些大佬笔记输出,了解种子用户等概念,看大佬的社区运营方案,学习基本的社区框架意识。

对于产品/运营来说,笔试时的主观题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背后的逻辑和面试时问的都很相似。所以一定要下去好好琢磨复盘、对自己比较模糊的方面查漏补缺。

面试时的详略程度需要注意,少说口水话,多说到点子上。同时,对于自己提出的总结性概念要做出解释,可以简洁举例说明,展示自己真的是思考了这个概念而不是生搬硬套大佬的总结。例如内容定位上,最好解释下是选择优质下限高的内容还是低门槛参与的内容。

Q8:说一下对产品和运营的理解,包括他们的关系

这题比较常规。大概讲到:产品要求抽象需求和原型规划的能力,而运营更能接触到底层需求,对养成用户导向思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可以是做产品一个很好的前期积累。但本质上,两者都是基于用户需求去做好一款产品的岗位。区别在于一个做出产品,一个做活产品。

而产品的运营工作看起来分工很多很杂,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是实现一个产品大目标(拉新,留存,促活,转化)的不同的路径。

Q9:谈一下职业规划

也是常规题。主要谈了下目标行业和目标业务类型。要实现此理想的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我是按1-3年业务积累和能力打磨,3-5年独当一面有代表项目,5年以上努力成为行业专家来说的。

反思:

行业常识、职业规划的常规问题,这边很多公司都可以答得大同小异,但其实可以更加结合岗位来说。

Q10:你有什么问题吗

问1:个人与岗位的匹配度如何?如有达不到要求的地方,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

答:平台的经历还比较匹配。(沉默2秒)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再问一个。

问2(没想到还可以再问一个..)岗位问题,关于JD上的描述和具体工作内容。

答:介绍项目组情况blablaba,相当于是围绕一个游戏去规划平台以及内容生态。

反思:

没有问清楚面试官具体项目部门!没有问清楚面试官具体项目部门!没有问清楚面试官具体项目部门!这一点在二面中吃了巨亏。

【一面总感想/反思】

1. 面试体验很好。面试官比约定时间稍微提前一点打来,导致第一次没接到电话,但是HR马上发来邮件确认,在回复后也及时打来第二通电话。

2. 网易的面试官很好,态度温和有礼貌。如果说一面是项目组组长来面,那么这个组长小姐姐非常细心(我真的很能输出,但是依然能扣住不均匀分布在段落中的几个细节来问我),也很耐心地认真听完,没有打断我。并且在反问环节的时候,很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

3. 自己的经历一定要非常熟悉。我本来以为主要还是会问我一些实习上的问题,所以准备的重点都在于实习,没想到几乎20min都在挖以前混圈时的经历(好在当年真的是折腾了一番- -...)

4. 电面有优势也有劣势。劣势是难以有面对面交流的真实互动感,所以表达方式和内容会更加重要。不必说太快,要口齿清晰。优势是可以自己做点准备,要点、思路什么的。但是不要局限于自己准备的答案因为不可能100%知道面试官要问什么。脑子要保持思考,不要没思考、没框架就张口就答,也不要放空/被嘴打断思路。(话痨如我很容易说着说着突然被自己的声音打断了思路..)

5. 学会从用户心理角度,从面试官角度出发去回答问题(展示个人价值,能帮对方解决什么问题)

6. 学习别人的东西和框架之后,要多思考理解总结,试着将自己的相关经历套进去看是否成立,或者用自己的话去解释。

2019.4.18二面】

形式:电话邮件预约& 视频面试

时长:25分钟

结果:通过(4个工作日后电话、邮件通知)

以下是每道题的问答记录以及每部分的反思

Q1:自我介绍

和一面基本答得一样,耗时3分钟左右,只是再侧重强调了一下个人在女性向活动这方面的经历(因为一面面试官和JD都提到了女性向内容)。

反思:

自我介绍千万别给自己挖填不上的坑。一面的部门和对应产品一定要问清楚。

而我这次有点自作聪明给自己提前下了定义,因为其实我的活动范围主要还是在同人创作这边,而非游戏产品。后来面试官问我“那你试过我们XXX产品吗,你怎么看?”的时候,接不上话的我只能原地螺旋式尴尬。(好在小叔叔只是一笑,没有过多刁难…)

Q2: 谈下你对女性向用户的认识

群体年龄区间主要在13-35岁(数据来源是社交媒体用户年龄区间)。

不管是有恋爱暗示的乙女向作品还是围绕男性角色的腐向作品,用户都倾向于与设定饱满的角色/人物建立情感链接,能够轻易实现自我代入,因此可以拥有强烈共情。这一点使得她们容易付出甚至牺牲(时间、精力、金钱),且有比较强烈的创作欲、交流欲、分享欲(这一点在追星等女性活动较多的领域也有体现)。

只是这两者的区别来说,恋爱暗示向(纸片人等)更加明明白白地满足用户情感代入和情感幻想的需求;腐向作品(刀剑、YYS等),则是更加注重刻画多个角色之间的特殊羁绊,留下丰富的情感创作空间。

面试官听完重复了一下“共情,情感链接”,好像在打字记笔记?

反思:

关于用户群体的观察,基本是入门常识,平时就应该多注意积累,才能在被cue到时有条理地进行输出。

Q3:你之前在互娱实习过,你当时主要做什么?

介绍了部门产品,产品价值和盈利模式,自己所负责业务的运营重点,主要采取的路径有哪些。

面试官追问具体项目。

这部分有准备过,于是选择了一个持续时间久、覆盖也比较广的活动策划经历来说。

根据STAR原则,活动背景、活动目标、采取的行动(此部分最关键,包含了你做了什么和你为什么选择这么做,此处最体现基本的产品意识和运营逻辑)、最终达成的结果,包括给产品以及各个利益相关方所带来的收益。

反思:

不管是在实习期间还是实习结束后,自己每段实习经历都一定,一定,一定要深入思考。对你所在产品部门的价值、自己工作的价值都要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日常实习生其实能接触的业务范围还是挺有限的,这时候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就是所接触的业务硬核程度,以及对业务的理解,是否能看到每一个执行命令背后的逻辑。

就例如,对于小运营而言,懂得如何看数据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都知道描述项目时要在相应的地方拿出数据来衡量自己的工作。然而,不同的项目所要关注的数据指标和衡量方案也是大相径庭。运营工作的上下限极高,这也是非常能测出一个运营水平的地方。

Q4:你对自己那个社区平台工作有什么心得体会?

此部分的回答和一面时描述社区经历的比较相近,主要还是分阶段说不同运营侧重点。包括初创期如何引流导量,中期如何打造核心优势,做内容留存,后期如何维持活跃,保持社区风气。

分别结合当时的社区情况,以及具体的行动,谈了下自己在不同阶段的收获。

反思:

虽然有基础框架,但是废话/细节还是略多,后面担心自己说太久没有再继续补充作为管理员的心得。(论事先提问“我可以说得详细一些吗”的重要性,扶额..)

其实从运营者视角出发,还可以从用户分层的角度说下精细化运营的机制如何实施。例如,用户如何分层(按内容创作力和影响力来分,或者按入驻时长和活跃程度来分),不同层级用户所需要的心理反馈是什么,以此来指导对不同阶层用户应采取的运营方案。

Q5:我们再讨论一下你这个社区。你觉得他相对其他平台的优势是什么,或者是什么让他如此“传奇”?

我结合社区的具体情况,大概答了以下方面:

首先有一个最大优势是有一个官方背书,稳定的服务器和稳定的自来用户。这一点保障了用户的延续性。

其次是内容产出和互动机制上,注册以及生产的门槛低,平台操作简单易上手,对比其他竞争平台的缺陷(此处举例)就更加有优势,用户可以快速参与产出和社交。

再者是平台自身的用户成长体系良好,有特色的可编辑头衔机制,对于特定IP内容生产者而言,可以让用户更加贴近角色,也就了满足女性向用户与角色产生链接的感觉。同时经验值获取方式多,激发用户上进心,获得社区地位。

最后以上几点导致就是人多,热闹,有大佬,有萌新,因此社区感、社交感强,也就是随之而来的归属感,有了归属感/感情,也就有了留存率,也就可以为爱发电啦。

反思:

个人总结成功的、传奇的社区平台其实就两点,“不可替代性”和“可持续性”。

我的回答中,关于“可持续性”有比较多的讨论,但是没有太强调发展过程中逐渐成长出的“不可替代性”,或者说独一无二的特色。

特色可以是独特的文化氛围(B站),鲜明的用户特征(贴吧),固定的内容粮仓(耽美BBS),比较排他的资源提供(部分小众游戏社区)

(个人的社区情况是作为内容社区,内容反馈机制强,于是有许多镇站之作,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优秀的新作者所希望证明自己的地点(有点中二),导致即使后来竞争平台很多,却还是有比较稳定的流量和比较上乘的新作。

但是在表达时,感觉没有全部讲清楚。这说明一些事先有准备的内容,该背的还是得背牢- -彻底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顺嘴说出来。)

Q6:为什么选了这个岗,不是XXX

此题我主要从岗位匹配度来解释,说明自己对该岗位和其他岗位JD的理解,将自己的能力和经历往本岗位的需求上靠,得出结论是最适合本岗位。看着小叔叔和蔼的目光,后来还强调了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岗位可能会考虑投别的,但因为有这个岗位,所以首选还是这边(真诚.jpg)。

Q7:其他问题

这里聊了下一些比较像HR面会问的问题?比如哪里人,为什么来广州,实习期希望是几月到几月,目前offer情况怎么样,多久毕业等等。做了一些这样的调查。

此部分就比较像对话了。因为我暑期实习几乎只投了网易一个,小叔叔还疑似皮了一下XD。

 

Q8:你有什么问题问我吗?

问:请问您对我反馈?我的不足?

答:(大概只听到了前半句,可能理解成我能过不能过的意思了)不方便直接给反馈,但是经历还比较匹配吧。

然后聊了下HR那边大概怎么走流程的问题,我以为我还能像一面那样再问一个问题,然后面试就结束了……结束了……

反思:

看了一些大佬面经,个人觉得这个反问环节还是优先问工作内容相关的东西(类似于,这个垂直领域的产品策划和运营和其他相比有哪些侧重点区别,这也是我比较好奇的),其次是关于自己面试时答题的不足。

毕竟这是应聘者除了自我介绍外唯一一次主动权的机会,无论过与不过,不妨把这次提问当成宝贵的像前辈学习的机会吧。

同时注意表述,像我二面的时候反问得让人以为是在问面试结果,就无法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二面总感想/反思】

1. 面试体验依然好,因为时差+自己睡过头错过三次二面电话,HR及时发邮件确认。

2. 面试官小叔叔也非常友好,和蔼。和一面的小姐姐一样十分有耐心。我在使劲输出的时候,能感觉到在认真听我的内容,并有给予我反馈。最后阶段的问答聊天感很强,总之,没有什么面试官的架子。

3. 再次强调一下,如果像我这种情况,需要自己说很久,最好像一面那样问一问“我可以说详细一点吗”“是需要我多回答xxx吗?”来试探并满足面试官的预期:简洁or详细。

4. 相对而言,一面更加关注细节、实践层面的知识,会关注你在放在一个具体工作场景下是如何做事的你的方法和思路是什么。主要涉及的问题有相关经历、实践经验、行业认识、个人能力、职业规划等。

二面应该是产品director。他其实没有问太细节的问题(也可能是我真的说太多了,没啥可问的……),而是更加关注比较宏观层面、认识层面的知识,主要了解过去和现在经历如何构成你的知识框架主要问题有讨论个中机制/用户观察的内容。

于我而言,其实二面的问题更好答,因为比较在意要点,而不是细节。并且这些问题比较容易提前准备到,做到心中有数。而我的一大缺点就是话多,在说细节的时候容易越说越细,导致思路乱掉。

【其他一些想要记录的话

目前海外小硕,原本只是想能在回国秋招之前能再多一份实习经历,时间上比较能满足的便是各厂的暑期实习。没有特别能打的背景,前年投猪厂如今能收获猪厂offer一枚,对于待遇、转正率都挺满意,如今真的想感谢自己在DUE前一堆作业里抽时间申请准备,毕竟..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此外还有如下几点感悟:

·认清自己,遵循本心。

找工作前前后后,越发发觉“知道自己要什么”对于现代应届生而言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群里、论坛里、甚至周围,迷茫、纠结、焦虑的气息四处传递蔓延。

但是如此见的越多,就越发认可并欣赏那些都逐渐清楚地明白自身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的求职者。他们不是从不纠结,而是能够客观看待自己的志趣,实力和可进步空间,在充分的research之后能够立刻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目标,并投入到为之努力的行动之中。要做到这一点,不仅是基于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还是建立于信息获取能力和判断力的自信上的。

希望自己能继续朝成为这类人的道路上前进吧。毕竟,人生很短啊,不要浪费在纠结上:)

更何况,对很多人而言,那么多纠结的方向,有一大半都是人云亦云,不是自己真实意愿的,或者想去的意志和觉悟,根本撑不起自己所需要的努力程度的,或者以为自己能去,其实压根去不了的。

·保持思考,保持学习。

其实做产品也好做运营也好,都是一个门槛在门里面,上下限区间极大的工作。同样的一个行为,大佬和菜比所看到的东西、所理解的点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实现自我成长迭代,不可机械地做事,还需积极思考,了解反馈,总结反思,归纳规律。

同时,多向他人学习。不仅是做事习惯,还有思维方式。其实本科时期我也在猪厂做过一段时间日常实习。当时的主管很好,给身为实习生的我许多指点讲解,丝毫不吝分享。真的非常非常感谢这位主管,算得上是带我稍微入门的人了。而今想来最遗憾的也是没有在当时在职的时候,再多思考自己每项工作,再多提问题,和前辈们交流。

用主管的话来说,最开始进去的自己只是个互联网小白。当时听后还很高兴他能认可我的成长。现在回头看,其实离职时的自己依然是小白,但发觉过去的自己很小白,就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学习的证明吧。希望不久后的将来的自己看到这篇反思,也依然觉得“甘い~”。与各位一起朝着目标前进的朋友共勉吧=W=

2019.5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