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局122 读书读了个寂寞

2023-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心023

喜欢阅读,喜欢在文字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心能够沉静下来,获得一种享受和满足。

但是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才算真正的读懂了书,只是很认可开卷有益这句话。

在对待读书方面,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爱好,至于要从书中获得什么,没想过。

一直认为从书中获得的不就是知识吗?除此还有什么?那到底什么才算知识?

今天从一本书里看到一个问题,问的是什么是知识?什么才能算得上知识?从书中获得的不一定能称得上真正的知识。

我迷惑了,从来没有思考过什么是知识,也从来没有怀疑过知识的力量和价值,但至于什么是知识,真心不懂。

原本以为看书从书里面获得的就是知识,可是,这一个问题的答案彻底颠覆了这种认知,原来,我所认为的读书获取知识和真正的拥有知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书中说道,只有能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也就是说,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从书中获取了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存在于我们的认识上,存在于知的表面,如果我们不把这种知内化到行为上,不能知行合一,那就说明没有真正从书中获得知识。

读书,许多时候按照计划,每天几页或读多长时间,但是读完之后,能否对自己的内心产生真正的影响,这一点没有重视过。

以前,总认为书读的越多越好,要求自己一周一本书,有了对数量的追求,就会忽略对质量的追求,所以一本书有时候一天翻下来,就认为已经看完了,我想那也许是求一个自我心里安慰,那也只是把这本书翻完了,明白这本书写了什么,至于这本书能给自己产生多大的行为方面的指导,几乎没有。

这种快速阅读是不是说明,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只是知道了一些书中的内容,而没有对我的行为产生任何指导性的实际意义,我就是没有从书中获得真正的知识。

这是前一个阶段的时候的一种想法,就是多读书,量变达到质变,这种想法让我买了好多书,可是好多书摆在那里没有时间去读,内心又有了一种小小的急迫感。

看到许多老师指导介绍读书的方法,有人说,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记的,你读过书之后,如果感觉这本书里面你记住的东西很少,那只是说明书中没有引起你共鸣的东西,并不是说你没有认真读。

可是我更疑惑了,读过的书没有一点印象,这是真正的读书吗?

有一段时间看到一位老师介绍读书的方法,说是书要细读,每一本书都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智慧,如果读过一本书之后没有记下作者写的是什么,那这本书你读的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读书就要深刻领悟,反复推敲,吸收内化,才能够说是真正的读书了。

我更疑惑了,一本书如果逐字逐句的去读,或许能够感悟更深,但是,读过这些书,谁能够把这些东西完全融进大脑里面呢?想把别人写的东西都记进脑子里,这叫读书吗?这叫背书,谁能够把别人写的书背进脑子里呀?

本来对读书没有任何想法的我在听过老师们介绍的读书方法之后,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甚至想,读书不就是读书吗?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我读书,就用我自己感觉舒服的方法。

可是,我也只知道看一本书,哪些地方觉得好会多读,至于好在哪里,或者说对对自己有什么用,这一点还是很少去考虑的。

记得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书是用来读的,如果让我去背别人的书,我还要书干什么?

到底粗读细读略读还是多读少读快读慢读,不论哪一种读书的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总是认为读得越多越好,其实读的再多,如果起不到任何作用,读书也是无效阅读。

读书是为了学习,是为了消遣,是为了记忆,是为了运用,还是为了什么?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需求,从来没想过读书是为了什么,今天看到这句话之后,猛然想到原来自己读书,读了个寂寞,不知道自己读书是想要什么?或者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

以为能从书里获得知识,但是只知其一,却不知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这就是好比学武,学的是花拳绣腿,而不是实质的功夫。

读书的时候,能从书里面获得新的认知,并把这种认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学以致用,让书里面的知识,真正的成为一种力量,这应该才是学习的另一种境界。

读书圈圈画画,画出重点当然是一种习惯,但是最重点的是圈出的重点能否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思想!

一本书,如果能够起到改变自己行为和思想的作用,这本书无论你怎么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真正实用的读书方法,就是,能从书里获得改变自己认知或行为的力量。一本书,只要能起到改变自己的作用,才说明从这本书中获得了知识。

从书中获得的知识,知的层面,不算真正的知识,落实到行,改变自己,才算得上真正获得了知识。

原来,读书,读了个寂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