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文博之专题
齐帆齐商学院 第13期28天新媒体写作特训营 第9篇 计2283字 总计9560字
郜文博,拿到这个命题之后,我感觉应该从姓氏和名字的部分下手,郜就是西周的一个诸侯国之一。然后文博嘛就是文文绉绉的博学有文化之人士。
我觉得这也是这个名字,起名之后的初衷。
郜氏出自周文王。根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郜邑,子孙就以此为氏。而根据史籍《世本》上记载,郜氏是周文王之子郜叔的后代。而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周文王第十一个儿子(一说第十五子)封于郜,所在地是古代济阴,亡国后以国名为氏,晋朝的时期有高昌长郜珍。
当初的郜国,包括南郜和北郜两个部分。北郜在今山东省成武县的东南,南郜则在北部之南的二里,在刘邦统一天下后曾被置为郜成县。到了东汉时期,被并入成武县,今称为成武县,郜氏的发祥地就在成武县。郜氏望族居于京兆郡,即现在的陕西省西安以东一带地区,故郜氏后人奉郜叔为郜氏的始祖。
在群里也觉得他挺文绉绉的。符合这个名字的气质。我们简单攀谈了几句,觉得这人挺内秀吧。算起来跟他的聊天不算很多,
了解也不算很多。主要就是在群里面互动,然后私下加了好友,互动了几句。
他知道我是大专的。然后我我也知道,他是一位男士,高知吧。
他是河北人,是妈妈的故乡的人。虽然他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我妈妈。但他是妈妈故乡家那边的人。可以从也不聊天记录中看出。他也忙,好像也是职场中人。每天焦头烂额,聊天也是直奔主题。嗯,就是这个样子。
他人很正直,他听说我陪孩子上网课,就说让我安心陪孩子上网课。嗯,很高兴如我结识。其实现在的,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吧,可能都是这种状态。陪娃上课。要挣钱,还要顾及家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工作,就是一地鸡毛。
郜姓非常纯正,源于西周王室的姬姓。出自周文王第九子的封地——郜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是皇帝后裔。公元前1041年,周武王姬发灭殷商王朝建立周王朝后,在全国实行大分封,即“封邦建国”。周武王把他有贤德的一位弟弟姬载(周文王的第九子,一说第十一子)封于郜地(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建立郜国(当时称“告”),称郜叔。根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周文王的儿子封于郜邑,子孙以国名为氏。而根据史籍《世本》上记载,“文王多子,告叔第九,被武王封于告”。郜氏是周文王之子郜叔的后代。因此郜叔便成了天下郜氏的鼻祖,成武县便成了郜氏家族的发源地。
汉魏之际,郜姓之主源繁衍于今宁夏固原与陕西西安一带,成为天下郜姓繁衍之中心,其人丁兴旺,族大人众,后世广布天下之郜姓,多由上述两郡分衍而出,此两郡古属安定郡和京兆郡,故后世郜姓有以安定郡和京兆郡为其郡望、堂号的。江西高安市的洋源郜氏就是出自于京兆郡。
郜姓,虽不是大姓,但郜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上,人才辈出。尤其在文学和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为我国边疆的开发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洋源郜氏,是迁居于高安市伍桥镇最早的姓氏之一。明朝初年,郜氏便在此繁衍生息,洋源郜村定居伍桥镇至今有600余年,历史悠久,贤人辈出。
洋源郜氏的远祖为著名的抗金名将,南宋都统郜有金。郜将军从山东兖州郜城县,辗转山西泽州府南下与著名的岳飞、刘子羽、吴玠等诸多南宋将军一起,抗击金兵,守卫国土。绍兴二年,与金兵交锋,于凤翔仙人关三日三十余战。大破金兀术,复追奔中刃,血流金鞍,白马变红骏,拖肠身亡。郜将军的事迹,说起来真是可歌可泣,为我中华民族之大英雄!宋高宗称之“忠贯日月,气撼山河”!岳飞大将军有诗赞曰:“平生秉忠烈,百战建大节,壮气贯长虹,芳名昭日月”。刘子羽大将军有诗赞曰:“独壮将军独自豪,忠肝义胆胜同曹。垂芳事业乾坤永,盖世功名日月高。中刃成殷污战马,拖肠化碧染征袍。捐躯报国谁堪比,汉简丹青万古褒。”吴玠大将军有诗赞曰:“一当生死关,壮士无颜色。百战不生回,千年徵有德。”
800多年前洋源郜氏来到高安县城朝天门定居,而后子孙迁徙于本郡本县范围内的朝天坊、赤土板、城南三皇庙、北岸城西濠管头、大桥头、允(永)安、蟻口豪埇、黄陂、小河门、大湖桥、栎里、城南陈家湖头、洋源里(即现在的居住地)等地。郜氏一族来到高安的始祖是皇帝诰封为筠州府镇守的郜有金都统幼子——郜都监。郜都监也是位武将,随父抗金,深沉韬略,治军有方,将士拥戴。在其父郜有金将军不幸殉国之后,袭其爵位,镇守筠阳,也就是现在的高安市。宋朝杨素将军有首诗,为郜都监袭爵时所赠,“呱呱一稚子,袭爵于其父,赖有贤母依,方将真宰辅”。郜都监将军在筠阳(今高安)期间,治军有方,多有作为,深受高安百姓爱戴。
后来郜氏在江西高安范围内,历经了多代人的辗转,在明朝初期的永乐年间,曾任江西椽曹的郜希孟,为避战乱,辞官回到高安,携母及家眷,隐居于伍桥洋源郜家村。郜希孟实为伍桥洋源郜村的开基第一人。“洋源”取名来自于郜氏发源地的山东大洋府将军郜氏,意思为不忘郜祖,“源”自“大洋府”,因此取名为“洋源郜家”。郜希孟是当时高安有名的隐士,名曰“筠山隐士”。他广交良朋,寄情山水。筠州周围多有文人雅士,写过不少关于“筠山隐士”郜希孟的诗篇。“种竹筠山千万竿,高人居隐人盘桓”,“隐君家住近华林,不受尘埃半点侵”,“筠山居隐胜筠城,博学幽源坐布荆”,“锦水春来垂毕雨,洋源夜望见奎星”,“风清动客通三县,月朗观书饱五经”,“凤止筠山楼月皎,鹤飞松径逐云行”,“春色莺簧啼柳陌,花香蝶拍上窗纱”。郜希孟自己也多有才情,其中有八首写洋源郜村景观的诗,流传下来。以其诗中总结的洋源八景,也被后人所熟知。分别是“凤嶺朝云”,“龙泉夜月”,“枫林乔木”,“易港清流”,“白沙渔钓”,“云山樵唱”,“南阳耕乐”,“赤岡牧童”。
郜文博,你的姓氏真是富有历史厚重感,你可真是一个有文化博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