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生存与生活之间,就差了仪式感
我现在,日子常常过得浑浑噩噩。冰箱里随便翻出点东西就凑合着一顿晚饭;周末宅在家里头发也懒得洗;下班回家,疲于再与家人笑脸相对;生日、纪念日就因“麻烦”二字,便早被抛诸脑后……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一边抱怨着生活的枯燥与“丧”,一边又不愿做任何改变。然而,生活就摆在那里,它呈现出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似乎全世界都开始呼吁“生活需要仪式感”。
为什么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一个很好的答案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朴树的歌词里写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当我们用心发掘普通生活的美好之处,让单调的日子多一些仪式感,诗和远方,就在身边。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其实仪式感并不是一个很玄乎的东西,也并不复杂,但它往往能击中人心,为平淡日子增添些乐趣。
我以前并不是一个注重仪式感的人,所以活得粗枝大叶,仿佛每天都是一个模样,无趣又没劲。但仪式感慢慢改变了我的生活。周末,我会出门去做些工作日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情,譬如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看一下午的书、在厨房煮饭做菜、和朋友小聚……做这些富有仪式感的事情让我感到愉快又放松。仪式感使我燃起了生活的热情,让我感觉到日子虽然一天天流逝,却不会过度紧张和慌乱。
“岁月漫长,然而值得期待”,这些都是仪式感所赋予我的。仪式感是自然而然的习惯和念头,不必过分强求,也不需时刻惦记。你只需稍微留意生活,将对生活的热爱注入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努力地将每一天都过成不一样的、有意义的节日,那么,你也可以收获更多平静、自在和从容。
林徽因常常在夜晚写诗,还要点上一炷清香,摆一瓶插花,穿一袭白绸睡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清风飘飘中吟咏思虑佳作。她对自己那一身打扮得意极了,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就会晕倒。
细数现在互联网上的朋友圈,五花八门的消息层出不穷。各类励志文、暖心文……虽然读起来很有趣,但读多了也会感到阅读疲劳,各类旅行照、自拍照,虽然看上去很美,但看多了也会感到审美疲劳。
不过,我的一个朋友发的任何一则消息,我都不想错过。即便他每天都发,甚至是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花草树木,也让人有种经久耐看、特别有趣的感觉。并不是因为他的照片是最美的,而是因为透过他的照片,你可以看见很多生活里的仪式感,也会发现日常里更多的小确幸。
比如,每一次发的照片一定要有一个主题,然后用书名号标注,如「《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下面配上几张古风图片的照片,让你一看标题就懂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他的照片从来都是三张、六张或九张,让人觉得整齐有序;比如,他每次给照片配上的话,一定要应景、应时、应主题。即便是同样的照片,只要是他发出来的,那映入眼帘的效果,一定跟别人发的不一样。
有时,生活的仪式感,根本就无须很多物质做基础,发个文,也能看出仪式感,也能拥有美感,让人觉得特别有趣。细碎而又普通的小事在生活里比比皆是,它同样能给人带来感动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