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友天地骑行漫记

骑行漫记(11)皖河两岸

2019-04-08  本文已影响202人  湘南一夫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广为传颂的现代诗,出自皖河北岸的一个农村少年之手:海子。

今年的3月26日,是海子离世30周年的日子。出于对诗的热爱和对诗人的敬仰,今天骑行的第一站,就来到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重温海子的诗,瞻仰海子的墓,凭吊海子的魂。

骑行漫记(11)皖河两岸

按规划路线,沿着安徽的母亲河——皖河的北岸,绕道高河、逆流而上,经洪镇、江镇、平山,过石牌大桥,再沿同马大堤顺流而下,经海口,皖河大桥返回。全线环绕皖河口,尽情领略安徽之源——皖河的两岸风光。

我和妻整装向北,经月山镇、高河镇、到查湾村,仅40余公里,便到了海子故里。

天才少年,青年诗人海子,本名查海生,与我同龄。15岁考入北大,25岁卧轨自杀,留下200余万字的作品。他短暂的生命,宛如一颗流星,划破长空,照亮苍穹,一瞬成永恒。

我和妻下车喝了口水,便去参观海子文化园。不大的园区,沿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前场花坛的中央,座落着海子的半身雕像。直面那张稚气未脱的娃娃脸,面带微笑;眼镜背后的双眸,深邃睿智,一副标准的八十年代文青形象。

骑行漫记(11)皖河两岸

风华正茂的神采,青春飞扬,从容自信。沉思良久,我的灵魂却怎么也无法与他的思想对话:一个才华横溢,前程似锦的天才少年,是如何走向绝路的?除了他和上帝,谁能给出那纵身一跃的理由?谁能解析那个年轻鲜话的生命,精神突变、戛然而止的答案?

我不敢妄加猜测,但他的绝尘而去,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或许是那一代人的“三观”乱象,和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让诗人承受了太多的挣扎与煎熬,痛彻心扉,导致其茫然不知所措,而主动选择了自我解脱?

塑像的后方,是一个凹陷的园形广场。四扇弧形的屏风,分别雕刻着海子的诗作:家园篇、麦地篇、经典篇、爱情篇。接着,拾级而上,沿花岗岩石梯到达海子纪念馆。可惜没开放。我们只好扒在馆外,围观窥视一番。

骑行漫记(11)皖河两岸

左侧就是海子故居。大门进去是厅堂,左右各一间厢房。左厢房是海子的卧室,他幼时的学习桌,单人床依旧。其母正坐在门口的树荫下择菜。老人沉默寡言,婉拒了为她拍照的要求,我们表示完全理解:虽然过去30年了,但儿子毕竞是娘身上掉下的肉,海子的离去,无疑是母亲一生的疼。

据海子胞弟介绍,其父已于前年去世。海子文化园及海子墓,是用海子自已的稿费和政府投资,以及诗友的捐资所建造。现已是怀宁县的一张文化名片,每年3月26日,县里都会在此举行纪念、凭吊海子的诗会,来宾以诗会友,触摸那个浪漫朦胧的诗魂。

作别老人,我们逐日向西。进入大别山区的东南麓余脉。山路弯弯,坡道起伏。我和妻互相鼓劢,下一道长坡就到了洪镇。左转又上一道长坡,绕过镇中街区,俯冲而下,眼前是一片高耸林立的风电场。每座山顶都伫立着巨型风机,场面蔚为壮观!

从右侧一条简易公路上山,零距离观摩风机。山高坡陡,经雨水冲刷后的沙石路面,沟壑纵横,乱石嶙峋,坑洼遍布,坎坷不平。只好推着自行车上山。

路,实再太烂太陡,连推车上山也非易事。我只好先上去,再返回来帮妻推车……

骑行漫记(11)皖河两岸

到了山顶,我们长舒一口气。眼前的景象十分震撼!风机的高大身形,远远超出你的想象。近百米高的主杆,四、五米的直经,撑起3片巨大的扇页,不断扰动着烈日的光芒;如雷贯耳的轰鸣声,从天而降,十分恐怖。吓得妻本能地向外跑:

“风扇不会把我吸上去吧?”

“呵呵,怎么可能?”

我一副大无畏的气派。

登高望远,极目楚天舒!环顾四周,山区的空气格外清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金色田野、白墙黛瓦,袅袅炊烟……

“江山如此多娇!”

我感叹道。

“无限风光在险峰嘛!”

妻也用伟人的诗句对答。

然后双双拿出手机,各自寻找着理想的景物、选择角度,调整距离,立意、构图、对焦,然后一阵狂拍。

“下一站,江镇!”

我发出指令后,妻骑车下山。吓得我连忙制止:

“路太烂,坡太陡,沙石路滑,太危险了,快,赶紧下车,还是推着下山吧!”

返回省道,一路上坡下坡,妻居然紧追不舍!她说:

“我要是发起飙来,也还是阔以的!”

“阔以阔以,非常的阔以!”

我对妻竖起大拇指以示表扬和鼓励。

骑行漫记(11)皖河两岸

这时,一架直升机从头顶低空掠过,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看,左上方,直升机!”

“耶,飞这么低,在干嘛呢?”

妻疑惑不解。

“看它走走停停,不时在空中悬停,好象是地质勘探吧?”

我也把不准,只是兴奋地追着直升机,一路交替前行。追过了几个村子,只见直升机的长尾巴,突然往上一翘,飞奔而去,凭空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江镇穿街而过,两边尽是竹蒸笼加工店。机器的尖叫声,穿透力极强,刺耳欲聋!

现代的面点加工,大多已改用金属笼笹。但遍布全国,闻名遐迩的“江镇包子”,仍然坚持用当地的传统竹蒸笼和草垫。带着竹子和干草特有的清香,所蒸出来的包子,满嘴流油,唇齿留香;是金属笼笹所无法比拟的。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好评如潮。

而今,江镇包子和竹笼加工已成当地的支柱产业。不管是在家乡加工竹蒸笼,还是外出开包子铺,各显神通,发家致富,大批创业青年早已开豪车,住别墅了。

“又是一个长坡!”

妻有点吃不消了。

“加油,左手退档换小盘,低速慢行,上了这道坡就到平山了。之后沿皖河南岸的同马大堤顺流而下,就一马平川,没有坡道了。”

我鼓励着妻,说道。

在平山文化广场,一如继往地定点休息补水,上洗手间。

“丫头,走吧?到猫山吃牛肉去,吃了牛肉就有劲了。休息越久越不想动……”

“喔……喔……,有牛肉吃了……”

一听说吃牛肉,妻就象个馋猫似的孩子,马上来劲了。

接着,一鼓作气,直达老地方:猫山村的“老树饭店”。

这是一家经济实惠的小饭店,犹如骑行客们的“驿站”,视本店为“骑友之家”,常在此歇息就餐。我们多次往返,老板都很熟悉了。停车落座,照例是一份牛肉火锅,肉多量足,只要60元。至少比城里的饭店便宜三成以上!

饭后稍事休息,看看手机照片,买好单,续满水,重返骑道。

“这就轻松了,吃了牛肉,身体有劲,道路平坦,事半功倍,丫头加油!”

兴许是没午休,妻一路萎靡不振。

“我困了,要睡觉……”

没办法,只好就近到大堤下的林子里午休。我挂上休闲吊床,让妻补睡一会。

骑行漫记(11)皖河两岸

等妻醒来,已近15时。我连忙收拾好装备,先后把两部山地车推上堤坝,抓紧往回赶。

“你走先,我追你,这样就快了。”

妻休息好了,精神抖抖,神采奕奕。

我掌握中速行驶,以免把妻甩得太远。不时回头张望,车子突然失去平衡,我顺势一滚,完美漂亮的360度前空翻……

好险!幸亏身体无恙,皮都没擦破一点。我迅速上车,继续前行。可能距离太远,拟获低头专注骑行,妻对刚才的一幕毫无察觉。

出乎意料的是,妻居然悄悄使劲,暗中加速,突然从我左侧超越。

“啊!这死丫头,又发飙啦?”

我使劲追上。

“哈哈,不然,对不起中午那锅牛肉……”

就这样你追我赶的,一会就到了皖河口的石门湖。

对面的风机若隐若现,那是我们上午经过的地方。

干涸的湖底,青草嫩绿,水牛成群,大批的白鹭,在水中觅食。主航道上,一叶小舟,悠闲自在,画面唯美,不觉心动。

骑行漫记(11)皖河两岸

我连忙下车抓拍,欲走近它们。不料,惊扰了白鹭群,腾空而起。我迅速做出反应,捕捉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天赐景观;并与之前的照片合成,P出了这两幅得意之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骑行漫记(11)皖河两岸

最后冲刺,过海口,上皖河大桥。只见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染红了西天。我和妻当即下车,立黄昏,观落霞。

看着夕阳一点点在远方没落,我浮想联翩:太阳落山了,明天照例会升起一轮红日,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可生命一旦消失,就再也回不来了。所谓投胎转世,生命轮回,那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罢了。其实,更象是一首朦胧的诗篇:

“春天

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

到底是为了什么?

……”

李国平

2019.4.9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