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随笔】搬家的经历

2020-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长安18子


搬家的经历

文/长安18子

人的一生,大部分可能都要经历许多次的搬家​。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很少有人一辈子只待在一个地方。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搬家的经历也不算少了,每当回想起来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的感慨。

我是1993年元旦结婚成家的。当时的单位还是邮电局,​我在单位三楼的单身宿舍占据了一间房子,朝西有一个窗子,正对单位的大院儿,窗外有一棵大雪松树遮天蔽日,夏季给我们挡住了西晒阳光的直射。房子大概只有十几个平方吧,,一张木板大床占据了近乎三分之一的空间,一套白色的组合柜子靠墙排列着,一张双人沙发和茶几,门里面有一个橱柜放着食物等物品,剩下的活动空间就所剩无几了。在门外的楼道里,有一个煤气柜子,放着一个煤气灶和煤气罐儿,还有一个蜂窝煤炉子和煤块。当时,单位跟我一样的年轻人还有许多,都是在单身宿舍里结婚,三楼四楼都是这样的。在这里,没有房租等费用。可惜,我只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度过了我的新婚期。

到了第二年,单位的房子不够用了,把所有结过婚的人都要赶出去。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在外面租房住了。为了上下班方便,联合了两个跟我一起的年轻人,在离单位很近的城中村——东街北堡,找了一个刚刚盖起来的三间两层楼的二楼,我们三个一家一间,比单位的房子大一些,大概有二十多个平方,坐北朝南,北面的窗外就是小巷子,南北通透,阳光和通风都很好。房租也不贵,每月60元钱,新盖的房子,还没有干好,也没有什么可装饰的,因为单位催的很急,我买了两个窗帘挂起来,就准备搬家了。记得搬家那天,单位给我出动了一辆货车帮忙,我自己一个人忙前忙后的,一着急竟然流鼻血了。好在家具和东西都不多,一上午就搬完了,下午我就在新房里整理东西,晚上就和妻子住进去了。大冬天的,由于新房子很冷,我们把蜂窝煤炉子放在屋里取暖。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我们俩个都头昏脑涨的,可能是有点儿煤气中毒了。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敢把炉子放室内了。这里离单位很近,骑车子或走路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在这里,我们一住就是三年。我女儿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1997年,这是单位第二次集资建房盖家属楼,个人只掏三万多元,论资排辈分房,我分到了一个顶层六楼,三室一厅,九十多平方。对于没有房子的我们来说,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房子,哪里还会计较几楼,就觉得这就是很好的房子了。当时也没有花费多少钱装修,单位统一铺的地板砖、刷的白墙和安装的电灯,自己买了几副窗帘,盘了一个灶台,就准备搬家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住房,那个高兴和兴奋劲儿真是无法形容。记得搬家那天,我找了几个登三轮车的人帮忙,多半天就搬完了。虽然搬家很苦很累,可心里很高兴啊,住新房的感觉真好!

新房子虽然高一点儿,但我们都还年轻,上下楼就当锻炼身体吧。新家属楼冬天有暖气,我每年冬天都会把老爸老妈接过来一起住,老妈有心脏病不能受冻,让老人家也跟着我们享享福吧。

这新房子住了三年多,单位又在城东人民路盖家属楼。住顶层六楼确实太高了,空人上去都气喘吁吁的,拿个东西就更是困难了,况且我们也要变老的,不能一辈子住这么高啊。于是,新家属楼我也报名了。分配房子时,我分到了一个二楼的两室一厅,87个平方,家里三口人也够住了。关键是二楼,上下楼都很方便。这一次,我请了装修的师傅,把房子好好地装修了一番,地上铺了大块儿的地砖,暖气片和管道都包起来,小房子做了一个书架和书桌,大房子做了一排衣柜,各个房子装上了吸顶灯,床也都换成了席梦思,沙发也换成了一套软皮沙发……这个新房子,比上一次的漂亮多了,也舒服多了。新家属院对面就是人民路小学,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我们赶在2000年8月份,就搬到了新家里。我们这里乔迁新居兴烘房,我们也举办了热热闹闹的烘房仪式,请亲戚朋友同事们到家里来,凉菜饮料白酒啤酒,臊子面尽饱吃。

到了2009年以后,随着邮电分营、移动剥离、企业重组等变动,人民路家属院也就成了几个单位的杂居小区,日常管理都成了扯皮的问题,上下水管道和电线坏了无法修理,动辄断水断电,生活在这里很不方便。那时候,外面的房地产市场火热,许多人都在外面小区买了房子搬出去住了。刚好妻子单位在对面的丰泽园小区团购,我们也报了名。这个小区不大,名字却取的很美,“丰泽园”那可是老人家在中南海里住的地方,这开发商胆儿肥,什么名儿都敢用啊!我们分到一套五楼三室两厅两卫的房子,面积120平米,房子南北通透、宽敞明亮,住起来很舒适。虽然还是有点儿高,每天上下楼就当锻炼身体了。这一次,我们也请装修队进行了装修,花费了十多万元。2010年5月搬家,我们也举行了隆重的乔迁仪式,在酒店里办的,花费了几万元呢。至今算来,住到这个小区里也快十年了。

这三十多年,我一共经历了四次搬家,一次比一次住的条件好,一次比一次的花费也大。跟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节奏一样,我们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就在这一次次不停地搬家中,我也从一个满头黑发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两鬓斑白、年过半百的小老人,把大半辈子时光都搬完了。

下一次,我们不知道还会搬到哪里去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