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月亮
最好的月亮诗,都是孤独的人写出来的。
苏轼写明月几时有的那次,喝醉了想子由。追着月亮问呢:何事长向别时圆?他和苏辙这一生,也确实聚少离多。他俩出仕后在一起过中秋,有记录可查的,可能也一两次,宁熙四年——距离上次还有十年。但这次相聚知道的人,反而是“心怀子由”那一个孤独的夜晚,因为“明月几时有”,千秋扬名。后来另一次,苏轼写中秋,难得好月亮,便说:“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不知道下一次看到好月亮,是什么时候呢?辛弃疾与苏轼一样,豪迈里透着深情。赶上中秋,辛弃疾会写这样的词送人:“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他这样关山万里过的大英雄豪杰,也终于要怕老,也嫌月亮不照人圆,无情水不管。他俩人最好的中秋词,都是一个人过中秋时写出来的。不只是中秋词。有关好月亮的词句,往往跟孤独有关。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下面连着的是:“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看月亮何时会成重头呢?看苏轼辛弃疾就是了。
月圆人不圆时,看月亮才会触发情肠。所以大多数发自肺腑的中秋好词,都是离别时写的。大多数人不能回家去看月亮,有的因为离家了,有的是因为想见的人不在了,有比中秋看月亮更重要的事。这事连苏轼与辛弃疾都不能幸免。再说直白点,大多数人生的倾向,是越来越孤独的。
其实有关月亮的故事,也是孤独的。后羿射完了天上地下的一切猎物,嫦娥却奔月而去,后羿陷入终极孤独时,发了英雄气,抬手连发三支箭,射中了月亮。女娲后羿、嫦娥奔月,却都不被世人理解,注定是孤独的——后羿尤其如此。
所谓孤独,也就是不被理解罢了。
回到我们每个普通人的一生中,稍有年岁就会明白,孤独与日俱长,越到后来,越成为人生常态。孤独就是不被理解;我们可以爱一个人,恨一个人,但很难说完全理解另一个人。单纯想要有人陪,其实很容易,回去便是。为什么许多人回不去了呢?但大略可以这么说:回到不孤独的、喧闹但安全的环境里,就像回到小时候;少烦恼,但也少欢乐。许多离家出去闯荡的人,都是存着点念想:不怕烦恼,只是怕不快乐。
而人世间喜乐无常,大多如此。少忧则少乐,多喜则多忧。所以年纪渐长,大多数人都是孤独,还可能越来越孤独。赶上中秋看到好月亮,但是人生无常,不知道以后月亮如何?所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由此可见苏轼的大气。他知道人生难得圆满,所以将就着,就这样祝福吧:没法在一起,那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时一日是否在一起,并没那么要紧:人长久就好,有未来就好。
看看苏轼鲁迅张九龄辛弃疾都孤独,至少能知道,世上这样的也不止自己。毕竟这世上大多数人都孤独着,而且很可能越来越孤独。
但依然可以在这一晚,看同一个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