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你为什么不敢让孩子快乐?
一、青春期的博弈
或许你会同意一种看法: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做父母的你和TA之间更像是一种“猫和老鼠”的博弈游戏。很多时候,你和孩子之间不就是以自由和束缚、控制和逃脱为主题的明争暗斗吗?
说是“游戏”,其实故作轻松,更多的时候你的内心甚至是崩溃的。因为你都是为TA好,你绞尽脑汁想让TA进入你的规则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而在当下,其它的一切爱好都应该靠后排,否则未来该怎么办?所以,你大义凌然并软硬兼施,欲将孩子拉进你理想的轨道中。
无奈,TA却全然不领情,渴望自由快乐,打打游戏、看看小说、谈谈恋爱,好不惬意,至于学业成绩、父母老师的说教,更像是父母和老师的需要。为了对付你的阻拦,反叛的孩子们往往都有办法,甚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渐渐你发现开始对孩子的很多事情失去掌控,而且你已经精疲力尽,原来你面对的更像是“老虎”。
就这样,在孩子所想要的“快乐”,和父母所期待的“放心”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冲突”,而且貌似不可调和。
二、双输的局面
很可惜,只要形成了这种较量的格局,无论结果如何,父母和孩子的这种“博弈”注定是双输,父母和孩子就都已经输了——即便你能做到把孩子收拾得服服帖帖,输的也是孩子原本可以更为精彩绽放的未来人生,以及你们原本可以更加浓密的亲情关系!
为什么可以这样断论?就拿两种比较极端的情况来说。首先,如果你想赢得这种博弈,而又迟迟不能让孩子顺从,你注定会持续担心、焦虑以及愤怒,还会继续以或硬或软的方式(都一样)逼迫孩子。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你都会把上面说到的这些负能量散发给TA,甚至还会有更激烈的争吵和冲突,乃至逼迫孩子离家出走,以及引起其它连锁反应。不管在道理上多么合理,毕竟TA活在了负能量状态,对于孩子的心智和精神来说,这都是在每天的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的“硫酸”腐蚀。
其实这种情况还算好的,TA能对抗得住你,说明你要么还没怎么用强力,要么说明TA的内在灵魂大过于你。如果TA的灵魂足够强劲和自主,这差不多应该是一件好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曾经对父母叛逆的人长大之后反而有所成就。但这是很不确定的情况,叛逆的孩子也可能进铁窗,而且当下彼此难受,也注定孩子的青春时光在TA的人生中没有什么好回忆。
那如果你足够强势和有手段,你“赢”了孩子,把它变得乖乖的,压抑自己玩乐的冲动,老老实实把主要精力放在功课上。他的学业可能因此很好,但也不一定,但TA很可能没什么灵气,看起来虚弱、内向、敏感、焦虑,甚至提前“老成”。因为TA被压抑的内在每天滋生着翻江倒海的负能量,对自己进行伤害。
他们在父母面前和背后容易有不同的表现,更容易对父母会隐瞒很多事情,要么不出事情,要么一出事就让你猝不及防、损失重大。如果TA成绩不错,你或许还会很得意,你很会管教孩子;同时,你也可能会继续挑剔TA的性格,你也很可能因此又想用一些强势方法改变TA的性格,进入一种让孩子的精神窒息的控制死结。
当孩子被你弄成这种“橡皮泥”的时候,TA已经无法灵魂自主,不能为自己构建什么大梦想和大目标,TA的未来也是没有多少想象空间的。最好的情况也是稳妥顺利,但比较难有突出成就,与父母关系一生都会有隔阂,人生幸福感不强。因为很多父母自己也没什么大的格局,会觉得孩子一生能这样,那就已经很好了!问题是,你的孩子原本可以更精彩,而你凭什么就这样把TA变成了“模具”呢?
很多家庭和孩子即便不是这两种情况,但父母既不放心、孩子也不快乐、学业还不理想,绝对可以说是中国家庭的常态了。总之,但凡抱着“成绩就是一切”以及孩子眼前的快乐不重要的想法,还想用自己的行动去强行控制,从长期看和短期看都是极不顺畅的,更不是最优教育方式。因为都注定会造成自己和孩子极大的负能量,影响孩子心智的健康成长,实际上拉低了孩子原本可以更好的人生起点。你绝对不想看到这样,但你却几乎无法控制自己不把孩子推向这种境地。
三、如何走出困局
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乐,而没有“长远眼光”?父母又为何如此战战兢兢,极力控制孩子进入一个模式化的框架中?
追求快乐本是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到一生中最为纯粹的灵魂需求,在成长早期过于抑制孩子对快乐的体验,或者因为一些原因让孩子体验不到快乐,直接影响TA一生对快乐的感受力,以及创造快乐的能力,对人生会形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很多父母不知道——也是因为自己体验得少,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心智和格局才是最有效率的;同时,处在快乐中的人才更是活出了自己,找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获得灵感和创意。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就被压缩了体验快乐的空间,你还能指望TA一生多幸福?
然而,不放心这事大体上和“客体”无关,更多时候是一种自身灵魂缺少安全感、缺少控制感的投射。在学业上,父母由于自身“不放心”的负能量,会“掐”孩子掐得很紧,把学业看得过重、在学业上过于逼迫本身就容易让孩子对学业产生厌烦。况且,每个孩子对于这种僵化的体制教育适应程度都是不同的,如果强迫不擅长静坐学习的孩子一定要在学业上非常好,不仅过程痛苦,效果也未必好,最关键的是埋没了其它潜能……
一定会有做父母的说,这些我都懂,但是我还是满心纠结:比如,我看见孩子玩乐过度我就焦心,如何让孩子的玩乐不变成放纵而不至于耽误学业的基本要求?不参与体制教育也没有别的办法啊,又不是谁都有条件留学得到更好的教育?我没有能力和智慧发现和培养孩子在其它方面的天赋,我只能让孩子在学业上多付出一点,才觉得它的未来更保险啊……
万分理解父母们如此纠结的心绪,不过也不能让情绪战胜智慧做出不划算的事情。父母做所有的安排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促使孩子尽快成长,纠结无非是因为父母本身对于“成长”的本质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我们不得不在深入讨论一下到底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成长的内涵是什么?父母应该如何配合?
四、深入成长本质
其实,完整意义上的“成长”范畴至少包括:对生命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对关系的认识,构建自己的独立思维体系,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并保持更新,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并不断强化……
所以,成长完全不该被局限于体制教育之下——有过多年社会经历的父母们,我们也知道有多少对于人生和生活非常重要的东西,学校不教、老师不会、书里没有?我们也清楚因为一些很重要但学校没有教的东西你曾经吃过多少亏、补过多少课才“顽强”地生活到了现在?那我们又为什么一定要强迫孩子走我们的老路呢?
是的,孩子都是爱玩爱乐的,但他们同样也是有着很与生俱来的学习和成长动力,只是最好这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不是,一定会遭到孩子本能地抗拒,这是“天道”。这样你就知道为什么孩子们普遍讨厌(我们小时候也一样)学校的僵化模式了,你也知道它为什么讨厌你的紧盯和逼迫了。
过程不快乐的事情,即便表面结果到了,也是“有毒”的,而且是慢性毒。早年不良的成长氛围、错误的学习方式以及对成长和学习本身的误解,就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毒素”。比如,因为在学校里读书和学习的体验充满枯燥和强迫,所以很多人大学生毕业之后对读书和自学这事就已经淡漠了。
你也可以扪心自问,如果TA在20几岁之前只把注意力专注在学校和书本,而缺少其它维度,即便成绩一路领先,TA又能真正成长多少?而且到了那个时候,你还能控制、扶持TA多少?如果终究无用,为何不让TA早点自己摸索、发现、试错以及承担呢?
五、父母如何应对
相信身为青春期孩子父母的你,读到现在,已经完全在思想上走通了,你甚至已经下定决心马上改变今后对待孩子的做法了。不过,你真的能确定吗?
你确定当你看到孩子在玩游戏的那一刻能抑制住习惯性的控制欲吗?你确定你能受得了老师、其它家长以及整个社会气氛跟你另一半跟你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吗?还有,一个很现实的事情,孩子是需要快乐,但是真的有可能放纵和沉迷哦,比如,眼前暑假就要到了,很多孩子注定要拖拉功课、沉迷玩乐,你如何调节?你又如何保证自己不走入另一个极端,达成新的平衡呢?
你或许发现了,为了帮助孩子进入到最真实的成长路径,你需要突破多重障碍。最主要的障碍是,你打算如何走过充满控制欲、格局受限、思维局限、技巧有限又左右为难的自己呢?所以说,孩子的到来就是修炼父母的,请接受并不断完善这种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