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二十世纪全球百部英语小说第二名
《了不起的盖茨比》建立在“幻象的破灭”上,正因这样的幻象,世界才如此鲜艳。你无需理会真假,但求沾染那份魔术般的光彩就是了。------菲茨杰拉德
1896---1940
著有长篇小说《人间天堂》《美与孽》《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最后的大亨》(未完成)
一百七十多篇短篇小说
这部小说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使其成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迷惘的一代”重要作家
可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
这种喜欢提前下手的急性子,不管到多少岁好像都不会改变
对我来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至少对于三十多岁的我来说,六十岁是个出奇遥远的世界
迎来了六十岁生日,并不意味着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不管好坏,这个时间点只是对我这个人的日常非喜剧性的一种延伸
我心里生出这般奢侈的念头
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很多原创作品没有鉴赏期限,但翻译作品却不同,翻译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技术问题,而技术会从细节开始日益陈旧,几遍存在不朽的名著,不朽的名译在理论上也是不存在的
所以每个时代都有必要更新译本,至少对读者来说,有多种选择比没有要好得多
我认为翻译基本上就是热情讲述故事的过程 当然并不是只要意思温和就可以。如果不能将文章的意象明确传递出来,那么作者的用意也无从传达
村上春树,举出迄今为止遇到的最重要的三本书------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它们都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小说
如果没有与这部作品相遇,我甚至觉得自己写出来的小说会跟现在的作品完全不同
这部雅致的小说,成为我作家生涯的一个目标,写作世界里的一个坐标轴,我仔仔细细反复阅读它,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许多部分几乎都能背诵了
作者二十八岁的时候文笔达到了点分割
对我来说,忠实的翻译是最重要的
说的极端一点,我是把《了不起的盖茨比》当成最终目标,走上翻译这条路的,所以这部作品的翻译对身为译者的我来说,既是一个结论,也是一个成就。同时又标志着我迈出的飞跃性的一步
我将它定义为“现代故事”
对话在小说中究竟是多么重要,我是从这部作品里体会并学习到的
我很在意行文的节奏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文章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韵律,会让人联想起优秀的音乐作品
他用这货做那个节奏驾驭着文字,就像童话故事里魔法豆的枝蔓向天空伸展一般展开他的叙述
语言被吸入空中,多样而暧昧,存在着各种暗示,各种可能。
菲茨杰拉德1920年刚出道,便给文坛带来了冲击,他一连出版了《人间天堂》处女作,《美丽与毁灭》两部长篇小说,《飞女郎与哲学家》《爵士时代的故事》两本短片小说
英俊 无畏 华丽的流行作家菲茨杰拉德作为年轻人心声的代言人,正是社会的文学象征
菲茨杰拉德过着奢侈的生活,同时拼命为大众杂志写赚钱的短篇小说。其中多数都是结局完美,没有一点邪恶的娱乐作品,也夹杂着几篇美得令人窒息的作品
二十出头 不谙世事 常常缺乏稳定性和自制力
虽然过着喧哗的生活,菲茨杰拉德心底却深藏着很大的野心
能够写出更具深度的文学作品
菲茨杰拉德属于以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作家
投入和产出不均,成为菲茨杰拉德这位作家的一个弱点。投入的能量过大,产出却不多(这是他小说家生涯前半生的状况),努力投入后,可供产出的素材又不够了(这是他写作生涯后半期的情形)
不断搬家对菲茨杰拉德而言----关于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犹如宿命。
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在一个地方好好待下去,因此他这一生也就从来没有过自己真正的家,只是不断地租房子。攒钱的事他也从没做过,痛快是痛快,但无论居住环境还是经济状况,都从未让他得到过安宁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评价为“名流文学史的杰作”,被美国高中选为必读书目,每年的销量达到数十万册,这都是菲茨杰拉德身后的事情了
酒精依赖症,泽尔达的疯狂和治疗,养育独生女儿等等重压,他都一个人承担,同时还忍受着经济上 的长期压力,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文学上的野心和良心。
直至1940年去世,年仅四十岁。临死之前,他都一直认为,海明威才是当代的文学巨星,与之相比,他自己只是学到了一些技巧的文学娼妓。
与海明威的作品相比较,《了不起的盖茨比》立足点非常精彩,艺术性也没有丝毫的破绽,海明威最好的 长篇我认为是《太阳照常升起》但即便是这部作品也明显比《了不起的盖茨比》差一个档次。有个成语叫“盖棺定论”,但常见的情况确实盖棺后很长时间也无法形成定论的
一九三四年,他在一次回忆中这样说道,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那几个月是我最纯粹的保持着艺术良心的时期
只是泽尔达年纪轻轻就患上了精神疾病,这一单太出乎意料,太过于悲剧了
很怪异同时又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