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遇见
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都绝非偶然,也许是不期而遇,也许并不美好,但都请不要轻视,唯有尊重与感谢,才是相遇时最好的姿态。正如日本茶道中所谓的“一期一会”。
——读《谁在我家》有感
一直觉得读书是件私事儿,可以随心所欲地想读就读,可以信马由缰地想写就写,心情愉悦而放松,可以有所悟,也可以无所得。
与之相比,共读就是另外一种场景:有组织,赶进度,忙输出,有一种极强的束缚感。感觉不是在读书,而是在疲于奔命。因此会为操作中的一点点小事故而抓狂,完全感受不到读书的快乐和满足。所以在经历了两次共读之后,我就不再参与任何共读活动了。
这次看到雨馨老师发布的活动通知,确实受到了极大的诱惑。书目是我听说过却没读过的,内容是我了解却不深入的,读得欲望十分强烈,但一想到之前的经历,又有一点畏惧。
对我而言,再一次的半途而废比不曾开始会让我更加沮丧。犹豫了几天,终究还是扫了二维码,加入了组织,决定试一试。
没想到,这一试便刷新了我对共读的认识。
也许这本书是我很早听说却一直没读过的书,内心有些强烈的渴望想去了解它,也许是我对心理类的书籍原本就没有什么抵抗力的原因,所以读得格外投入,格外主动。
虽然内容因翻译问题而显艰涩,但丝毫没有影响我快乐的阅读和积极的思考。
虽然也有进度的约束,但并没有一丝压迫感,相反有时候还会有“幸亏有进度表,要不就偷懒了”的庆幸。
虽然早已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平时文章超过800字就不想读完,但是这本332页的书,从头读到尾都没有感到烦躁。
虽然心里拒绝写字很久了,非写不可的时候也只写微博体,没想到重新拿起笔来,每天搜肠刮肚也能写个千字文。心中所思,流注笔端,原来依旧那么迷人。
感谢雨馨老师的组织与带领,让我重新体验了读完整本书的兴奋。
感谢学友们一路的支持,你们的每一次阅读,每一个点赞,每一段引用都是我不断读下去写下去的动力。
感谢学友们的每一篇用心写就的文字,读起来,就有如与一个个有趣的灵魂相遇,就如同与多年不见的老友促膝长谈。遗憾的是老版本和新版本差距实在太大,大家很多睿智的思想我都没来得及消化,所以接下来我会重新阅读新版,到时候会更认真地拜读各位的文字。
感谢海灵格大师每次排列中反复的叮咛——尊重。尊重是让爱在系统中自然流淌的不二法门,适用于所有的系统:家族、团体、社会、自然……而爱,又会让系统中的每一个生命安宁幸福。我将心怀敬畏之心,迎接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
最后还要郑重地感谢自己,在共读中努力看向自己,让生活中的自己与内在的自己温暖相遇、相拥。
感谢所有的遇见,期待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