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写好一篇文章的核心所在

2022-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舒欣2568

2022.02.20 day51

昨天看朋友圈,看到以前写作班里的笔友跟我说:“你写的朱安,写得太好!”

她的这句话让我想回头复盘自己写过的文章。今天天气特别冷,一大早就下雨,哪儿也去不了,于是重新翻开发在李砍柴上的《鲁迅原配朱安:独守空房41年无爱无性,临死唯一要求也被拒绝》一文,重新品读。

这篇文章是去年6月份发的,当时阅读量304万,6.3万点赞,五千多的评论,数据真的很好看。当时这篇文章是我参加砍柴书院的写作培训班时写的,选题是老师给的。

当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不知道阅读量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文章写好,能够上稿就OK了。之后也写作很多文章,数据都没有这一篇好。

早上重读了这篇文章,自己感慨:读者独具慧眼,作者是没有随随便便成功的,能够得到那么多读者点赞和认可,文章确实是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打磨的。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把自己代入,沉入角色,去体会朱安当的心境,应该说对人物角色的揣摩做得还是相对到位的。整篇文章画面感强,人物鲜活,有灵性。这都是通过对话、心理活动等手段的表现才能达到的效果。

还有一点,就是朱安这个人物感情的细腻,一句话、一个眼神,对自己男人的敬畏,对婆婆的孝忠以都充满了内心的期待、绝望、悲凉,再期待、再绝望、再悲凉。

一个女人的一生陷入了一个从希望到绝望的悲凉死循环里,要是换在现在,脆弱的人心怎能承受得了,那还不得抑郁而死,或者早就来个断、舍、离,做个一别两宽的决定,决不会如此忍耐。

看完自己写的这篇文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记得当时写这篇文章结尾的时候我心塞,难过了半天也没能从角色的悲凉中缓过神来。

后面写文,成稿时间越来越快,倾注的情感也相对少了很多。当然这跟熟能生巧有一定的关系,但真情实感的沉淀是写文的必然。

这或许才是写好一篇文章的核心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