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出让人尖叫的文章吗?向大自然学习吧
文|发愤的草莓
互联网时代,什么是“最少成本的投资”?
“写文章”可以算是,一位牛人称之为“无中生有”,实在是太划算了。
因为它不需要像画画一样买纸买笔买颜料,一个蓝牙键盘一个手机随时随地就能搞定,就像我现在5点多起来就可以哔里叭啦,在一个白屏上写出一堆密密麻麻的来。
再者,不少人会想,拼不过网红酱的美貌与才华,咱们就拼码字,好歹也在这片网络“新大陆”占领一片小地盘,当个自封的小霸主。
然而,码字码久了,就会遇到问题,或者说瓶颈----
怎么样写出一篇“让人尖叫”的文章?
这种心态,就像大姑娘化个妆走在路上,企盼着,路人甲或路人乙在不经意间间竖起大拇指:“姑娘,你真漂亮!”
我想,看看那些“先驱”是怎么做到的,不就有路可寻了?踩着他们的脚印走过去,遇到的沼泽,荆棘啥的也会少点。
今天就来爆爆料,说说自己的发现。
那些转发量点击量爆棚的网文,都向大自然学习了!
师法自然,就这么三点:
海纳百川
花枝招展
空谷回声
一、海纳百川
百川之水汇集到大海之中,成就了海势汹涌。
学习海纳百川,即文章要像大海一样,能容纳读者的口味,而且数以万计,百万计最好。以当前创业的时髦话讲,叫“用户思维”。
那些平日里没啥共同语言的群体,都能在这篇文章里找到“惊喜点”,忍不住“哇一下”,你的文章才会让人尖叫!
好比《红楼梦》,经学家、道学家、革命者等等这个家那个家都能从中解出各种不同的滋味,所以这部作品顶呱呱。
如果你以前写文章,总是自顾自的爽,没有想到别人读起来是什么feeling,会不会嗨起来,就不要怪别人看了标题就关掉。
包括我自己,经常也会自顾自地写写写,跟着灵感走。最后只能感动了自己,感动不了你,白搭!
这一点,可能会冲击你原有的观念。
大多数人幻想着,写文章不是应该发肺腑之言,抒一己之情嘛,怎么变得如此有束缚,就像戴着镣铐跳舞一样,毫无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的写作快感了?
如果你仔细揣摩一样,确实是这样。
你看,写高考作文吧,你得想到阅卷老师读起来是什么感受,如果她能被你作文里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折服,肯定给个分数了不会低,如果你写得潦潦草草,看得她眼睛都花了,“用户体验”不佳,能打出多高的满意分呢?
你看,写工作文章吧,你得想想领导好哪一口,有的领导业务能力强点,喜欢数据实例多一点的,有的领导擅长务虚,只要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就行,也有的领导则啥都无所谓。如果你知道你领导喜欢哪一款,就朝着他喜欢的那个模子去写,便省时省力许多,不至于熬夜加班出了黑眼圈,第二天稿子上也是划出很多圈圈。
但是,写日记的文章好像不需要这么累吧?
不!
写日记也是用户思维,就是哄自己写得乐,所以用户是自己,由于你对这个用户非常熟悉,知道自己喜欢啥样,所以才觉得写起来轻松。
在互联网上写作,谁能hold越多人的口味,谁就容易出彩,而不会出局。
看似投机取巧,却是一个不得不说的秘密。
所以,只写干货搞不过猎奇的,平铺直叙干不过鸡汤的,真情流露扛不过热点的,因为猎奇的,鸡汤的,热点的,适应面广,下至8岁,上至80岁,通吃。
二、花枝招展
花再美,也要卖弄枝头,不可萎萎缩缩在角落,才能让赏花者看到最靓丽的姿态。
学习花枝招展,即文章善于打造亮点,彰显亮点。作者极具“呈现能力”,才能让读者尖叫起来。
高手是一个魔法师,把这些看似简单的对象,变出读者猜不着的谜底。高手也是一个礼品包装师,把这些看似平常的对象,包装出不同的形状,让读者猜不到原貌。
最后,他们都能用这些妙招,把同样意思的词语,句子,文段打扮成不同的样子,逗读者嘴角扬起,让读者“乐一下”
你看,他们把“让你感兴趣”变成叫“让你怦然心动”;把“没看点”变成叫“自嗨型”;要说一个局外人视角,讲了鱼缸和看鱼人的角色差异;要说价值观的差异性,讲了一个洪水发生前后一个村子里的爱情故事。
别人没讲的,未曾总结的,他们巧用故事,自然引入; 别人讲过的,老生常谈的,他们用“陌生化”的手段,说出新意。总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他们善于拖魔咒一样,让读者在迷宫里好奇地绕啊绕沉醉其中,等到最后走到出口,恍然大悟,嗯哈,原来是要告诉我的是这个意思!
为啥?只为让读者轻松愉快地读下去。这年头,可以读的太多了,没好好包装一下,赤裸裸地呈现观点,太直白,没好意思拿出手。
三、空谷回声
1.gif对着山谷喊一声,山谷就“回复”你更加有空灵感的一句。
学习山谷回声,就是文章要在读者的心里留下印记,哪怕是一个回响,一次共鸣。
如果在写作技巧之外,文章还能像海绵一样挤干了水份还能看出料来,起码是一个掷地有声,创造启发的观点, 那读者便愿意“吼一下”,或是尖叫起来。
如果没有干料,最好也能激起读者心里波澜汹涌的爱狠情仇,或兴奋,或悲伤,或拍案叫绝,或扼腕叹息,那也是另一种印记。
有的文章满足了“海纳百川”和“花枝招展”的特点,但没有“空谷回声”的效果,读完只是爽了一下,却不知所云,或者总觉得少了些火候。
其实这是少了“有种,有趣,有料”里面的“有料”,所以会觉得空荡荡的,言之无物,浮华不实。
时间资源不可再生,说本质了就是生命。别人花了时间在这文章上,心里会期许能打捞点什么回去,因为这是拿生命在阅读呀!
所以,有的读者会产生被欺负的错觉:哼哼,我兜兜转转一大圈被你哄着进来看两眼,最后你就这样拜拜了,也不给点动心的,深刻的,精华的。
为了避免这个错误,让你愉快地读下去,我也要“空谷回声”一下,说说我对师法自然进行写作的一些实用方法。
关于“海纳百川”(用户思维)
一个任务常分为核心思考区,支持性核心思考区,操作性动作区。其中核心思考区就是最棘手,最难啃的骨头。先把这部分搞定,后面就好办了。
对于每一次互联网写作来说,核心思考区就是如何建立用户思维写文章。
通常来说,能让读者尖叫,受到热捧的文章,通常是满足了他们三大需求:
1.节约时间:
能够帮助读者把知识和方法归纳好,甚至搜罗某一方面更新更全的信息,类似思维导图工具大全,什么互联网时代最需要8大技能之类的,某某城市日式餐厅大全等等,读者不用再费时间去到处找,不喜欢才难。
2.澄清想法:
读者心中想不明白,或者有想法,但他们写不出来,你却用文字一板一眼把这些想法从隐形变成显性,这就是一种本事。如果这些想法,正是他们可以直接拿去告诉父母/男女朋友/老公老婆/孩子,作为他们代言,塑造出他们想好的形象(比如学习者,好母亲等等),那就更好了。
3.形成谈资:
写明星或社会热门猎奇话题(如近期某快递员工与车主一事),能让读者拿出来和亲朋好友迅速火热地聊起来。这些平时就不会闲着不知说点啥,总有些茶余饭后可以侃大山。
当然,对于新手而言,一开始会发愁的是,到底要写自己能写的,还是先写读者喜欢的,如果后者太难,则从自己会写的开始吧。然后慢慢等时机,写得多了,总会有一篇击中一大部分群体的共鸣,就像放长线钓鱼。
关于“花枝招展”(呈现能力)
现在的读者,越来越不喜欢四平八稳,平淡无奇的文章。所以,要把浑身解术使出来,使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
1.标题要鲜:
题是文眼。眼睛要雪亮,标题要新鲜热辣,让读者好奇,愿意点进来看。比如《感谢“跑男”没有在我上学时出现》,因为“跑男”节目是比较火的节目,这么一个题目,别人就很想看看作者到底想聊啥,而文章实际聊的是作者三年来没看电视节目得到的时间管理上的感悟,如果换成平铺直叙的题目,估计很难抓住眼球。
2.开头能擒:
文章长篇大论,开头是决定能不能把读者留下来的关键。最实在的办法是找到饥饿点,痛点,痒点等等各种点,就像你要给别人一碗饭,就要先让他饿肚子那样。
3.视觉画面:
比起抽象的东西,人们更喜欢具象的内容。如果能在文章中,呈现出丰盈的画面感,就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比如讲“任务分解首先抓住核心思考区”,不妨把一个任务比喻成汉堡包,最关键的部分是中间的肉饼,要先把这块分解掉,吃掉。如果不能提供画面感,也可以力求让文字内容视觉化更强,比如制成鲜明的图表。
关于“空谷回声”(有料留存)
文章读完要让别人觉得有点料可取,这是重要但又不易立竿见影。因为对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勤快输入:
给别人提供一滴水,自己要有一碗;拿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也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中没有货,是很难生搬硬造出言之有物的内容来。这需要作者不停下学习的步伐,涉猎得越多,知识之间进行的联结更多,也更容易产生创意。
2.多多练笔:
《成为作家》这本书里提到,阻障很多人成为作家的第一个原因,并不是写不好,是因为很多人还没写就放弃了。 即使一开始觉得写得不够出彩,也不要放弃,因为书写是对思考的整理。写得越多,对思考的感悟越深,写出来的内容才有足够的思维密度。
3.行动达人:
能让文章牛起来的根本途径是,作者本身是个行动达人,先把自己成就为一个传奇。 在实践中,他能把众多的观点,加上自己的理解,提炼整合出新的理念。而他所写的,正是他自己不断观察并持续在实践的,那么是文章更有信服力。所以,在写文章的同时,我们以自身行动为观点打保票。
想把文章写得让别人尖叫,是每一位以文字为追求的伙伴十分企盼的理想。
当然,上面的这些看法,我也一直在实践当中。
因为知道了,不一定做到。知与行是有差距的。就像有人知道熬夜对身体有害,但今晚你能立刻八九点就睡吗?
也就是说,即使是网文的产品经理,深谙好文章之道,也会离写出好文章有一段路要走。
我所观察的一点一滴,愿意和各位分享,一起携手在这条道路上快乐地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