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2020-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楚木巽
- 当儿童们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他们能够做的事情的借口时,他们便会发展出神经病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它便会构成“自卑情结”。因此,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 人类生活在“意义”之中。我们一生所经历的事物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事物对我们人类的意义。即使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最简单的事物,人类在接触它们的时候也是从自己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来看待它们的。“木头”指的是“与人类自身相关的木头”,“石头”也是“作为人类生活因素之一的石头”。如果有人想脱离意义的范畴,而使自己仅仅生活在单纯的环境之中,那么他一定非常不幸:他将与自己周围的人丧失沟通的基础,他的行为无论是对他自己,或是对其他人都毫不起作用,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就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因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说:每个人感受到的意义多多少少总是不完全的,甚至说是不正确的,因为“意义”是一个充满了谬误的领域。
- 如果我们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而完全不管他的言论,我们会发现:他的姿势、态度、动作、表情、礼貌、野心、习惯、特征等等,无不体现出他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的理解。
- 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真实”指的是对人类的真实,对人类目标和计划的真实。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所谓“真实”。如果还有其他的“真实”存在,它和我们也没有关系,我们无法知道这种“真实”,这种“真实”也因此是没有意义的。
- 经验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人们一般不会被经历过的打击所困扰,人们通常只是从其中汲取决定我们目标的事物。
- 母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让她的孩子感受到她是位值得信赖的人物,然后她必须把这种信任感扩大,直至它涵盖儿童环境中全部之物为止。如果她的第一个工作——即获得儿童的感情、兴趣和合作——失败了,那么这个儿童便不容易发展社会兴趣,也很难对其同伴有友好之感。每个人都有对别人发生兴趣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必须被启发、被磨炼,否则其发展即会受到挫折。
- 这三种情景——器官缺陷,被骄纵,被忽视——最容易使人将错误的意义赋予生活。
- 赋予生活以某种意义时可能会犯错误,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不断努力,而不能把肩上的重担推给别人、口出怨言以博取关怀或同情,或觉得非常丢脸而自暴自弃。我们应该说:“我们必须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能够对付它。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宰。除旧布新的工作,舍我其谁!”假如每个独立自主的人,都能以这种合作的方式来对待生活,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是永无止境的。
- 预见运动方向时心灵最重要的功用。
- 心灵所选择的方向,事实上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之所以被选中,则是因为心灵误以为它是最有利者。
- 一个人的举动可以显示出他身体器官所受过的训练,和他如何运用它们以选择他要接受的印象。一个人的举动是永远受制于意义的。
- 不能配合环境而且也无法满足环境要求的肉体,通常都会被心灵当作是一种负担。
- 一只笨拙的右手是无法靠凭空妄想而变灵巧的,它们只有通过练习才会变得较为灵巧。而达到此种成就的诱因,也必须比长期存在的笨拙所造成的气馁,更深刻地被人感觉到。如果一个孩子想要集中全力来克服他的困难,在他身外必须有一个他要全力以赴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以他对现实的兴趣,对别人的兴趣以及对合作的兴趣为基础的。
德国有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家发现:在罪犯中,有相当惊人的比例是来自那些父母的职业是压制罪犯的家庭,如法官、警察、狱吏等。而教师的子女也常常特别顽劣难化在我自己的经验中,我也常发现这些都是真的。我还发现:在医生的子女中神经病患者的数目,和传教士的子女中不良少年的数目,都相当惊人。
- 身体的整个形状和发展不仅受心灵的影响,而且可以反映出心灵的错误和缺点。
- 紧张的心情对自主神经系统和非自主神经系统二者都能发生影响。只要一紧张,自主神经系统一定会有所动作。有些人可能会拍桌子、咬嘴唇或撕纸片,只要他一紧张,他必然会按照某种方式做出动作。咬铅笔或吸香烟也能作为发泄紧张的方式。这些动作告诉我们:他对自己所面临的情境已经觉得受不了了。他在陌生人中间会变得面红耳赤、手足无措、肌肉颤抖,这也都是紧张的结果。紧张能经由自主神经而传至全身,因此,这种情绪发生时,人的整个身体都会处于紧张状态中。
- 我们知道:在每次历史大变革之前,人类的心灵都已认识到变革的需要,而努力奋斗着想要促成变革。然而,这种奋斗如果单靠本能来决定,便很容易犯错误。同样地,人们总是不喜欢有非常引人注意特质的人,例如身体畸形或驼背者。人们对他们虽然还不非常了解,可是已经判断他们不适于合作。这是一种很大的错误,不过,他们的判断也可能是以其经验为基础的。目前尚未发现有什么方法可以增加蒙受这些特质之害者的合作程度,他们的缺点因此而被过分强调,而他们也变成大众迷信的牺牲品。
- 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我们不得不怀疑: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存在。这就像是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总要踮起脚尖走路以使自己显得高一点一样。两个小孩子在彼身高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行为。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会挺直身子并紧张地保持这种姿势,以便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高度要高一点。如果我们问他:“你是否觉得自己太矮小了?”我们却很难期望他会承认这件事实。
- 即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即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处境,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对他有所助益。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
- 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对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眼泪和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绪的表现。由于自卑感觉总是会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开不谈。个人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难面前会表现出犹疑、彷徨,甚至是退却的举动。
一个喜好夸口的孩子,在初见之下,即会表现出其优越情结,可是如果我们观察他的行为而不管他的话语,那么我们很快便能发现他所不承认的自卑情结。 - 无论如何,奋斗总是要继续下去的,但是只有合作的人才会做出充满希望及贡献良多的奋斗,才能真正地增进我们的共同情境。
在这里,我必须提醒读者,有许多人在卷入爱的漩涡时,都觉得自己很软弱。在某些方面看来,他们这样想是没有错的。当我们恋爱时,我们会变得很温柔,我们对另一个人地兴趣也会为我们带来许多烦恼。只有优越感目标是“我决不能软弱,我决不能让人家知道我的底细”的人,才会躲开爱情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人总是要远离爱情,而且也无法接受爱情。你常常可以注意到:当他们觉得有坠入情网的危险时,他们便会把这种情况弄糟。他们会讥笑、嘲讽、并揶揄可能使他们坠入爱情危险的人。他们利用这种方式逃避软弱的感觉。
- 儿童犯偷窃或其他不良行为,经常都是出于报复之心。
- 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所有的心理学中,个体心理学可能是最难学习和应用的。我们必须全神贯注,找出其人格的整体。我们必须心存怀疑,直至其关键要点已经昭然若揭。我们必须从细微小节中搜集灵感——例如从一个人进入房间的方式,他祝贺我们时握手的方式,他微笑的样子,他走路的姿势等等。
- 即使我们觉得我们已经了解他了,我们还不足以证明我们是对的,除非他也了解了自己。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定不是全部的真理,它显示出我们的了解还不够。
- 记忆绝不是偶然的,个人从他接受的、多得不可计数的印象中选出来的记忆,肯定时那些他觉得对他的处境极具重要性的事件。因此,他的记忆代表了他的“生活故事”;他反复地用这个故事来警告自己或安慰自己,使自己集中心力于自己的目标,并按照过去的经验,准备用已经试验过的行为样式来应付未来。我们可以很容易观察到人们如何利用记忆来调整情绪。如果一个人遭遇挫折,感到沮丧,他会回想起过去失败的例子。假如他忧郁成性,他的所有记忆都会带有忧郁的色彩。假如他愉悦而富有勇气,他会选择完全不同的记忆,他回想起的故事都是愉快的,它们能使他的乐观主义更为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