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

2020-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R小鲸

在开始我们的自我辩护之前,需要了解一下《社会性动物》的作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于自己一个合伙撰稿人的描述:"乔舒亚阿伦森,一位杰出的、经验丰富的的社会心理学家,他在实验室研究和真实世界的现场研究中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也是我的儿子。"

于是他们一起写出了这本书。

那什么是社会性动物?阿伦森提到,社会性动物最吸引人的方面就是需要把自己看作是善良的、聪明的、明智的人,以及观察这种需要如何经常导致人们的所做所思既不善良,也不聪明,更不明智。

别忘了今天的话题,我们要讲的是人类自我辩护,我们的许多行为都会受到一些未知因素的支配。之后,当我们被要求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我们试图构建出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同时满足我们的愿望,让自己和他人看起来都不错。这便是自我辩护的本质。

但是今天,我将带大家脱离人类的本能,超越自我辩护。

贯穿于自我辩护原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汀格将认知失调描述为一种紧张状态,当一个人简单地持有两种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观念、态度、信仰、观点)时便会发生。

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就是与荒谬搞暧昧,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所言,人类是这样一种生物,他们一生都在试图说服自己他们的存在不是荒谬的。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吸烟者,他非常喜欢吸烟,但同时他也了解,吸烟是有害致癌的,会对他的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那么这两种相悖的观念就会让他产生认知失调。为了降低这种失调,他会如何做?

调整自己的观念和态度。

戒烟失败者可以通过从认知上尽量减少危险或者夸大危险在她生活中的重要性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她可以通过改变现有的态度,通过构建一种新的态度,或者通过两者兼而有之来获得解脱。所有这些努力都通过淡化追求疾病的荒谬来减少失调。

从香烟消费者转至香烟生产者,公司,那些处于生产链上的人。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香烟公司的高层人员甚至对于香烟的有害程度都视而不见,否认对于香烟有害的一切科学研究,显得愚蠢偏执起来。But why?

开香烟公司的人:如果你的需要足够大,你甚至可以说服自己香烟对人有好处。因此,为了把自己看作是聪明、善良和正确的人,你采取了愚蠢、错误和有害健康的行动。

他们在进行自我欺骗。人们的自我欺骗甚至会直接导致他们的自我毁灭。

“天堂之门”是一件震惊世界的集体自杀案件,在那时,这个类似邪教一样的组织的所有成员把组织领导者视为永不会出错的神灵和信仰,一步步走向毁灭。当然,我们之后还会提到邪教组织所应用的让别人相信的一些心理概念,在理智篡改情感态度而说服自己的行为就是一种自我欺骗。

与邪教成员一样,每当我们感到对宗教、政党、有魅力的领袖或意识形态强烈忠诚的时候,以及当这些忠诚受到事实挑战的时候,我们会提出各种歪曲事实的证据。五十多年之后,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对他的支持者同样无条件的忠诚感到惊讶:“我可以站在第五大道的中间,射杀某人,却不会失去任何选民,你相信吗?如出一辙,这令人难以置信。”

减少失调→非理性行为

从上述一些案例和理论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出在减少失调行为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些愚蠢和偏激的观点,当然,毫无疑问地引发一些非理性行为。

失调理论预测人们会记住那些赞同自己观点的似是而非的论点以及赞同对方观点的不可信的论点。

理解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想象一个和你持同样观点的同学,他旁征博引,论据确凿,但是站在他旁白的你,就会显得有些愚蠢和不聪明。像一开始提的,我们都觉得自己是聪明而善良的,因此你不会记得使得自己显得不那么聪明的话,即使它再正确。但是当他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论点,这时候我们就能够在脑海中把它篡改成为坚定的自己的论点,而且相信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此进行了归纳。所以说,我们赞同自己观点的似是而非的论点。赞同对方不可信的论点则更加容易理解,因为我们本能地要反对自己的对立面。

有一个让怀有对死刑不同看法的大学生同时看两篇关于死刑争论的论文的研究,也验证了如上的结果。

在我们的观点产生了变化之后,我们开始做出决策。

决策导致的失调

在作出决策之后——尤其是某个困难的决策或某个涉及大量时间或金钱的决策之后——人们几乎总会经历失败。因为他们所做出的选择很少是完全正面的,而被拒绝的选择也很少是完全负面的。

这怎么理解呢?从日常生活出发,如果我想买一个iPad,首先我将面临两个选择,第一,京东网购;第二,实体店购买。好了,我开始思索哪一个方法能让我买到性价比更高的iPad。

由于没有时间,我最终采取了第一种网购的方法。当电脑到手之手,我会经历一些失败的体验,实体店的亲身触摸,店员可能会教我一些操作技能,这些是拒绝实体店方式的一些正面我本来能得到的东西,而快递运送时也许会出现一些意外,或是买到盗版,这是我做的选择可能产生的负面经历。

接下来如果你要问我的话,我会告诉你,网购方便又省钱。实体店都是高价赚钱的不值得一去的地方,店员也都是为了销量的自私者。所以不如网购。

我在为自己已经做出的选择进行辩护,好减少我对自己选择可能产生后悔心态的失调感。

为个人选择进行辩护的倾向,并不仅仅局限于消费者决策。事实上,有研究发现,类似的过程甚至可能影响人们的爱情关系,以及人们打算与那些可能成为伴侣的人进行交往的意愿。

阿伦森认为,无论我们谈论的是电器还是恋人,一旦作出了某种坚定的承诺,人们便会倾向于关注自己所做选择的积极方面,而忽略自己所拒绝的其他选择的吸引力。

不过在这一点上,就我而言,是有一些偏颇的,伴侣恋人不是电器,买来的就属于我们,而喜新厌旧和激情消散,会让我们逐渐对伴侣的积极选择的正向心态降低。不过在此处不详加叙述了。

对于失调,我们会产生一些理所应当的问题,比如:

失调会降低意识吗?

人们不会坐下来说,“我想我现在该减少一些失调了”。比如,当你所爱的人抛弃你,会发生什么?你渐渐发现他不再那么值得爱了,是个自恋狂,不好相处的人等等,你会相信你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个过程之所以会奏效,是因为一切都是在意识水平之下发生的,没有任何意图。不幸的是,这种内隐性使得失调在得以有效解决的同时,也容易被遗忘。因为这个过程是无意识的,所以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也会在未来保护我们免受痛苦。

降低失调成为一种下意识的本能,这也是机体自我保护的方式,在降低失调的情境下,我们会逐渐适应突变的环境,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来。

失调是普遍存在吗?

如果问一个小女孩要不要给另一个小女孩自己喜爱的贴纸,她会怎么回答呢?她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不喜欢自己的贴纸,这样既能不失去自己喜爱的贴纸,又能让别人觉得她不是一个坏的女孩,还是个善良可爱的好女孩。以此降低不给贴纸的自私和相信自己善良的失调。

给不给贴纸?→不喜欢贴纸,不给→还是个好女孩,降低失调

失调普遍存在,因为它具有生理基础。

处于失调时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包括前额叶皮质内的特定区域,该区域显著地参与了计划与决策。当一个人面对不一致的信息时,大脑的推理区域实际上被关闭了,当恢复一致时,大脑的情感回路会“快乐地”亮起来。正如威斯顿所说的,人们转动“认知万花筒”,直到这些片段进入他们想要看到的模式,然后大脑通过激活与快乐有关的电路来补偿它们,似乎认知失调的感觉确实会让大脑受伤。

因此,降低认知失调,就像缓解饥饿要吃饭一样,是一种生物性的本能,而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了。

面对这种生物性的本能,我们当然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决策,激发兽性的一面。

减少失调的一个方法是尽量减少你所选择行为的负面影响,并最大限度地增加其正面影响。

我们来剖析一下作弊者的深刻而灵活的降低认知失调的观念改变。

作弊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作弊并不是那么糟糕。只要没有人受到伤害,这的确并非很不道德的事情。任何人都会这么做。因此,这是人性的一部分——那又怎么会是坏事呢?因为它是人性所共有的,所以那些被发现作弊的人不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应该得到理解。”

设想你已经站到了金字塔的顶端。在一生中,你会面临着许多决策,这些决策会引导你在金字塔的不同方向之间变换:主修什么专业?拒绝与做过一些违法或不道德事情的朋友合作,或者不去破坏一切?是保持一段浪漫的关系,还是离开?是相信一些阴谋说,还是去Snopes.com[2]或Politi Fact[3]寻求真相?无论怎样,当你朝着某个方向迈出一步的时候,你总会感受到失调——现在你会被激励为减少失调而去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辩护。

反过来,这样的辩护会让你更难改变主意,即便是在你应该做出改变的时候。当你到达金字塔底部的时候,你将与那些面临同样的困境但作出不同决定并从相反的方向滑下金字塔的人相距甚远。你会确信自己的决策是绝对正确的,而那些从另一边溜下来的人都是白痴或骗子。(你觉得他们对你的感觉又会如何?)

oh,我们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整个世界认为你聪明而善良的只有你自己,而在你眼中,其他人都是白痴。同样,在其他人眼中,你也是有些愚蠢的小笨蛋。

如何理解登门槛效应发生的原因。

设想现在你有一个宏大的项目想要一个人一起参与,需要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提出这个要求,毫无疑问会被拒绝的可能性是极大的,毕竟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匆匆人海奔忙不止。但是如果你询问他做一项特别简单而轻松的工作来帮助你,那么再让他去慢慢介入整个项目,这个 时候再提出他参与整个计划,我们会看到什么结果呢?他很快就会同意下来。

在认为自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了解并参与这个项目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通过自我辩护来说服自己这是一项非常好的项目,自己加入是有意义的,从而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这种通过要求帮小忙来促使人们同意提供更大帮助的做事方法,被称之为登门槛技术。这种技术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通过请人们帮小忙,而获得了让人们同意提供更大帮助的理由。

我们可以设想,一开始提到的“天堂之门”案件,邪教组织从小小的事件让信徒有了相信的理由,从开会,到自杀演习,到真正的集体自杀,从小到大的登门槛效应,其实是让信徒有了继续往下做的理由和自我辩护的心态。

不充分辩护心理

还有一种不充分的辩护,是当我们做出与态度相不一致的行为之后,我们不会为了降低失调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而是产生一种中介性的想法,来给自己的行为作辩护。

外在理由:想象你的同学画了一幅画给你展示,当她非常自豪地问你这画是否好看,你打心底里觉得这画非常糟糕,但你会回答,哦好看极了,撒谎是为了不伤害她,这样的自我辩护会有效地降低失调,这是根据具体情境来确定的。

内在理由:情境本身不存在充分理由时,我们通过态度改变来证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

利昂·费斯汀格和默瑞尔·卡尔史密斯完成的经典研究。给一群被试做一个非常枯燥的任务,然后给一组被试一美元,让他们说任务有趣;给一组被试10美元,让他们说任务有趣。

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那些拿了1美元的人对于自己说任务有趣的观点表示出确凿的认同,而拿了10美元的人对于自己说任务有趣的观点则带有明显的怀疑和不相信,他们依旧觉得任务是无趣而枯燥的。So why?

”讲过为真“范式:那些因为说谎而获得了较多外在理由的人,尽管说了谎,但他们并不相信;而那些没有外在理由说谎的人,则朝着相信他们所说的是真实的方向前进。我们将这一结果称之为“讲过为真”范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相信自己的说法。

所以,如果你想要一个人改变态度,那么就让他去做出或说出一些与他观点相反的事情,并为此支付给他较低的报酬。

失调理论预测我们会相信我们所说过的事情,但前提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外在理由来确认这类事情。对你所做的讲述奖赏越少,你就越有可能觉得有必要通过说服自己“你所讲述的都是真的”来证明你所讲述的的确为真。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朋友们,想象在未来你有了一个调皮的孩子,是否能凭借这样的观念来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孩子呢?

教育孩子,严重惩罚和轻度威胁的区别?

威胁越不严重,外部理由就越少;外部理由越少,对内部理由的需要也就越大。允许人们有机会形成自己的内部理由,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一套永久的价值观。

弗里德曼的研究显示,严重威胁在抑制后续行为方面并不起作用——而某种轻微的威胁在长达九周后仍然对后续行为有着抑制作用。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立即做你想要他做的,但是违背他意愿的事,你可以用强迫的手段,用严厉的威胁,用手枪顶着他的头去做到,但是,当你离开以后,他的心态并没有任何改观,还是坚信着自己原来固有的观念。

如果你想让那个人形成一套价值观或信念,即使你不在场,他们也会按照这些价值观或信念行事,那么你就给那个人一个最小的奖励,这个奖励会带来你所希望看到的行为。让他们自我说服,这样确保他们在你离开房间之后的几年里还会继续做这些事情(或者不再做这些事情)。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失调,自我概念和自尊,并分析它们如何共同作用来进行自我辩护的。

自我概念:我是一个诚实的人。与自我概念产生相悖的行为,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我们现在可以概括一下关于失调和自我概念的一般原则。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时:

(1)人们觉得自己要对个人的行为负责;

(2)人的行为与自我概念的核心成分相冲突;

(3)个人的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的;

(4)个人的行为不可挽回,难以更改。

人们会感受到最大的失调。他们感受到的失调越大,态度就越容易发生改变。

自尊:自尊高的人往往会较少做出与自己认知相违背的失调行为。他们更少作弊,更少产生违法的行为;而自尊低的人,由于做出一些与伦理相悖的行为其实与他们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失调,而是一致的,那么他们会经常做一些低劣的行为。

精神病患者的自我辩护:“我只是冷酷无情地对待了那个人”的认知与“我真的很擅长操纵那些看不透我的愚蠢的人”是一致的。

教育意义:这些发现意味着,家长和教师应该警惕他们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因为这些行为会影响到孩子和学生的自尊心。如果高自尊能起到缓冲不诚实行为和促进理想行为的作用,那么尽一切可能帮助个体学会尊重自己似乎是合理的。

相对的,对自恋者又不同了。

当自恋者受到批评的威胁时,他们经常对批评者进行攻击,以期达到平衡并恢复他们受到威胁的自我形象。

其实本质上,是自恋者依然是自尊低的一类人群。

Trying to defend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阿伦斯对此做出了非常详尽的阐述。

【案例:当努力加入到某种组织或得到某样东西,我们会对它进行辩护,拼命寻找好的一面,然而如果一种处境轻而易举地达到或获得,我们往往不会去找其他理由而产生不满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经历了一段艰难或痛苦的经历,那么这个目标就会变得更有吸引力——这个过程叫做Trying to defend。

另一种理解我们付出的努力的方法是改变我们对过去的记忆——也就是说,在我们遭受痛苦或付出努力之前,我们会错误地唤起对事情的记忆。

为什么那些花费了时间和金钱来锻炼身体的人,即使没有完全成功也会感到满意。他们可能无法让自己相信他们已经达到了目标,但他们可能高估了他们的进步,因为他们扭曲了自己的记忆,在开始训练之前,他们是多么的不健康。康威和罗斯将这种自我辩护的技巧称为“通过改变你所拥有的,来得到你希望得到的”。】

可悲的是,我们还会为残忍辩护

如果所造成的伤害是明显的,那么你便不可能通过改变自己对所发生事情的看法,并若无其事地告诉自己你没有造成伤害,来减少失调。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减少失调的方法,便是最大限度地增加被你加害之人的罪责——你告诉自己,受害者应该得到他(她)所得到的,要么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让他自作自受的事情,要么是因为他是个坏人。

枪杀学生→谴责学生是罪该至此。

自尊条件在为残忍辩护中起到的作用,高自尊更加会把受自己欺负的人看做是罪有应得。低自尊的人则不会产生太大的痛苦和失调。

不过如果将报复行为考虑在内,为残忍辩护将会受到限制。

为残忍作辩护在现实之下会塑造一座人间的地狱。

二战期间,美国人称日本人为“日本鬼子”,并把他们描绘成鬼鬼祟祟的恶魔;越战期间,美国士兵称越南人称为“越南佬”;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士兵开始称敌人为“拉吉德”,因为许多阿拉伯人和穆斯林都戴着头巾或其他头饰。使用这类语言是减少失调的一种方式:“我是一个好人,但我们正在战斗并消灭那些人;因此,他们是罪有应得的,因为他们不完全是像我们这样的人类。”伤害亚人类似乎更轻松,我们现在试图犯下的暴行将使我们有理由在一段时间内犯下更多的暴行。

他们将对手非人化。

想象一下那些只受到二流教育的黑人和拉美裔孩子,他们的乏味教育让他们的活跃程度低于同龄的白人孩子。

人们会说什么?“你看,那些孩子是愚蠢的和不可教导的(因为他们在成绩测试中表现不佳);当我们决定不浪费我们纳税人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时,你看我们有多么聪明。”这个自证预言,为进一步忽视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理由。

失调理论明确了非人化的核心机制——许多人以此来维护他们自己那些正确的、合乎道德的和良好的看法。

以此,我们用更开阔的眼界,脱离自己本身去看世界舞台上的失调。

侵略战争

一位领导人怎样才能避免落入自我辩护的陷阱?历史上的案例告诉我们,走出这个过程的方法是,这位领导人需从他(她)的核心圈子之外引进专业的顾问,因为这些顾问们不会陷入减少领袖早期决策所造成的失调的需要之中。

人们需要证明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所以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的改变又会影响着未来的决策和行为。这是一种大规模的“登门槛”技术,但在其生死攸关程度上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最后,回到现实,作为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个人,我们应当接受内部的合理性,以更清晰的眼界看待自己和周遭的世界。

比如,在犯大错或伤害了某位朋友时,道歉如此之难的理由往往是我们并不是真心这么认为。

“是别人先开始的。”“另一个人侮辱了我。”“是另一个人让我作弊。”“是啊,我做的不是那么体面,但其他人的行为更糟糕。”

我们应该怎么做?

通过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防御和失调倾向,在认识自己内部世界的情况之下,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地理解尊重他人。

认识到做一些愚蠢、不道德或伤害他人的事情并不一定意味着我是一个无可挽回的、愚蠢的、不道德的或残忍的人;一次欺骗并不一定意味着我成为一个“骗子”,除非我不断为自己辩护。

通过培育强大的自我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错误。

降低失调的行为是本能的,我们不需要为因此产生羞愧,我们可以自我辩护,但永远不要抛弃自己的内心,还有和我们一样的,他人的内心。

通过“自我辩护"的这一节叙述,我相信没有人会马上变成圣人,但我们真的可以为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做些努力。

Thanks.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