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一个稳定的自学心态 | 程序员
前言
最近半年因为项目清闲,做了很多自学计划。很多都是心血来潮,也并没有都坚持下来,比如学习C语言、学习Spring和web基础知识、学习操作系统等。
在这个过程中,突然意识到“心态”是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程序员大部分是独自学习的,很容易进入一个懒惰或焦虑的极端状态,当心态不稳定时,会发现时间眼睁睁地流过,而你却无法进步,这是一种很难受的状态。当心态健康时,不仅能保持稳定的学习速度,还能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进入一个正向循环。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科学
不要做学院派
一开始学习时,楼主看了许多帖子,里面的前端大神们都在说:要提高技术,就要不停地看源码,甚至自己造轮子……
年轻的楼主深受这种理论影响,不屑于搞业务而日日研究如HashMap源码这样枯燥的东西,甚至计划自己写一套collection framework,把大神们造过的轮子再造一遍,似乎只要写完这一套东西就能立地成佛,能搞定所有的业务和bug……
当我开始写HashMap的时候就发现,为了写而写是一种很蠢的行为。一个轮子内部的那些看似精巧繁杂的结构,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轮子更好更长久地运转,而不是工程师为了炫技而创造的。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实用的目标,反而会浪费时间,迷失在一些看上去很神秘的细节中。其实,像HashMap这样的数据结构,只需了解它大致的工作原理就可以了,余下的代码细节可以在使用有疑惑或者出了问题时再去看。 image.png再比如,楼主看面经中总是提到JVM调优,因此觉得这是前端程序员进阶所必备的知识,于是就买了书和教程去看,但是发现对于调优这个话题看书效率奇低,书上比较多的是一些描述性的内容,如JVM的内存分布和垃圾处理算法;还有一些实用性的内容,比如调优工具、调优案例。有些内容反复看了又看,回想起来脑子里却不剩什么,远没有看完一个算法后的那种条理清晰的感觉。而花在这个问题上的时间却远远超过看算法的时间。
这几个周,同事要做一个自动化测试工具,问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楼主想到自己一直学调优而无所得,灵机一动,提议在工具中加入调优功能,得到了同事认可。同事给楼主大概介绍了一些调优思路,推荐了一些资料去看。楼主希望争取到这个亲自实现调优功能的机会,于是幻想自己即将面临各种性能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始储备知识,然后惊异地发现学习有了层次,楼主不再死板地按章节看书了,可以自动地筛选出重要和不重要的内容,甚至可以在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了!
所以计算机是一门实践科学这句话一定要深刻理解。因为偏实践,所以不可能当王语嫣,因为许多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好比数学公理,只能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无法从其他的理论推测得来,也无法死记硬背。楼主是一个学院派的人,在这方面吃了不少苦。从中总结出的方法论是:
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大多是偏实践的,学习这些知识不能只看理论,要依托于实践。
实践和理论应该是两条互相缠绕的螺旋线,当实践无法继续进行时就去看理论,当理论看起来无法理解更深时就去实践。
实践最好是一个项目,但大多数情况要自己提需求,寻找实践方法。可以是个人项目,也可以是自己的各种小demo等等,形式不限,学到就行。在这里说一下,因为我是自学出来的,也深知自学的艰苦,如果你现在也在自学前端,在自学的过程当中有遇见任何关于学习方法,学习路线,学习效率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加入我创建的前端自学交流扣扣裙:前面输入是107中间是418最后连起来2891,有遇见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来交流,只有不断的碰撞和交流,我们才能发现解决自己的问题,以此取长补短。缺乏基础入门的视频教程也可以直接来找我要,我这边整理了最新的前端基础入门全套视频教程,可以直接分享给大家。
技术只是人们为了解决问题而创造的,包括那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框架和名词。只要怀着负责任的信念去做事一定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问题自然会去思考解决方法,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你实际上就开始接触了设计模式、JVM原理、计算机组成、网络协议等等……所以,不可以鄙视平时在公司做的那些看似简单的业务。
持续输出
主动进入正反馈
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让人懈怠,陷入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另外,一个人的思想永远不可能顾全所有方面。
比如,楼主的朋友最近想学习前端,于是楼主自告奋勇,每天给他介绍二十分钟前端基础。当说到垃圾处理时,楼主自然地老生常谈:前端内存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一般的GC只对新生代进行收集,而只有老年代也没有空间了才会进行Full GC……朋友眨着天真的眼睛问楼主:为什么要分两个区进行收集,而不是每次都对所有内存进行垃圾处理呢?楼主惊讶地发现自己答不出来,因为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今天楼主复习时无意中发现,书里其实有介绍这么做的原因,即大部分对象都是朝生夕死的,按年龄分代并频繁地收集新生区比较贴合这个模型,这样既能照顾到常用的内存,也能保证垃圾处理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结束。这一段楼主其实看过多遍了,但竟然从未将两者联系起来,也未思考过分区设计的原因……
又比如,有一次面试时面试官问前端线程池中核心线程数和最大线程数的区别。楼主轻车熟路地说:核心线程数是线程池的初始线程数,最大线程数是线程池能扩展到的最大线程数,只有任务队列提交满时才会扩容。面试官接着问道:“那你想过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吗?”楼主支吾半天也没答上来……事后一想,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既能重用线程,减少线程开销,又能满足偶尔的大规模请求而已。这么简单,为何当时没想到呢?
……因为平时看书的时候就缺乏思考啊……
对于楼主这种口号上的巨人、思考上的矮子,除了经常给别人讲东西从而被别人挑战之外,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坚持写博客。
博客是一篇文章,需要有文章结构这种东西,为了使你的博客显得比较有逻辑性,你会被逼着去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以及一门技术的由来、历史、产生背景等等。在梳理过程中,你会发现看书时遗漏的点被填满了。另外,把思路写出来能进一步强化你对知识的印象。而且,持续写博客会给你的学习造成一种健康的仪式感,即使一开始没有太多读者,你也会爱上这种输出的感觉,反过来督促自己为了写出更多博客而坚持学习。
行动紧张,心情轻松
不要让焦虑浪费你的时间
焦虑是自学最大的敌人。有一阵子看到朋友看书很快,自己也想加快脚步,可是却打乱了自己的一贯节奏。又有一阵子,像着了魔一样四处搜寻名人自传、大神博客,然后发现自己跟大神的差距要以数十年计,陷入一种无止境的焦虑。
楼主愿意相信,焦虑并不是完全不好的状态,因为它证明一个人想要进步,想跟那些优秀的人比肩。但是,“认识自己”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现在跟大神差距很大并不意味着几年后还会差距很大;但是有一个坚持下去的秘笈,跟跑马拉松一样,就是不要看别人,不要看终点。要做到这一点,先要接受自己的平凡,这样才能平心静气地去吸收知识、抵御外界的影响,而持续的焦虑只能适得其反。
如果每天都抱着一个远大的梦想,正襟危坐地努力学习,会发现很快就累了。之所以看电视剧不容易累,是因为潜意识就告诉自己在玩。如果学习的时候,也可以调整到一个好玩的心态,把问题当作小乐趣去解,会发现不知不觉就沉浸在解题的乐趣中,而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这种状态是学习的上乘状态。
一些啰嗦
学习动力从哪里来
楼主是个心高气傲的人,花了许多时间才接受自己是凡人这个事实。或许这个打击来得越早,就越容易踏实地走脚下的路。
跟初高中就开始学算法、写游戏,大学拿到ACM金牌,毕业后几家大公司随便选的大神相比,楼主实在是天资愚钝,大学时仅有的一门编程课——C语言学得异常痛苦,研究生时自学编程磕磕绊绊,做毕设时经常晚上十一点被导师的邮件揪起来——代码又出现了问题。楼主天资平庸,工作平凡,在写代码上没有任何具体的目标,比如"要做出一款炫酷的RPG游戏"这样的……
为了这个事实,曾经非常焦虑。喜欢拿自己跟别人比,唯一的结论就是还差得太多,连别人初中的水平都不如,得赶快补上……于是买书做计划,每天都要完成计划的指定部分,比如读十页书等等,这样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因为压力比较大,学习效率实在不高,很久之后感觉还在入门边缘徘徊。
也不是说时间不重要,毕竟有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摆在那。但是看似努力学习超过一万小时而还没成为大牛的人也是有的。从我自身的经验,还是"进入状态"最靠谱。拿我自己来说,进入状态后两天学到的可能比没进入状态时几个周学到的都多,绝不夸张。
小结
所以,最近越来越相信方法论了。
如果你看到这里,说:楼主说得都很有道理,但我缺乏学习的动力,怎么办?推荐你去看一下阮一峰的《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你会发现作者对未来人类文明坍塌的预言可能超出你最悲观的想象。作者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爆发式发展,社会贫富分化将迅速加剧,中产阶级将逐渐消失。那些无法理解现代科技的人会沉到社会下层,沦为科技的奴隶;而由于AI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本属于中产阶级的程序员都将失业,失业后由于看不到希望,沉溺于虚拟游戏这样的“精神毒品”度过贫穷的一生。在这样的魔幻世界中,“终生学习”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人清醒地生存在世界上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