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是如何从央视一姐转型为“网红主持人”的?

2018-06-05  本文已影响11人  a0d3e074aa6a

董卿火了,但带火她的,不是12年的央视春晚主持人。

在《朗读者》里,观众看到了另一个董卿,更知性,更沉稳,更真诚,更动人。

之前,董卿给观众的印象很死板:发髻高高竖起,穿着和春晚喜大普奔的气氛相统一的华丽服装,带着高亢而热烈的情绪和标准的笑容,一年又一年向中国观众说“过年好”。

现在,她短发,穿着素雅的套装,嘴里说得再也不是春晚导演给她的主持文稿,而是她内心最真诚的声音:遇见的触动、选择的艰难、朴素的初心,想念的悠长……

在这里,无论是科学家、诗人、演员还是作家,他们通过朗读精彩的文字,打开自己的情感阀门,而观众也在这些充满回忆的声音中,得到情感的释放。

在朗读者深情朗诵的时候,文字不在只是别人笔下的世界,而是融入了他们独特精神世界里别具生命力的符号,印刻着它的情感、经历,再度蓬勃而出,引起共鸣。就仿若诗词之心赋予人们的隽永之美,也仿若董卿脱口而出的“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一开始提出《朗读者》的方案时,台里领导也怕曲高和寡,董卿也知道,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底,自己要做这样一期文艺类的综艺节目,前路布满荆棘。虽然她不怕苦,但“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她,能不能在这档节目中找到知音?

在这个年轻一代的口味开始占领娱乐节目话语权的时代,大家热衷于小鲜肉+热话题的节目,再加上当下火热的综艺节目都带着或港台或欧美或日韩的影子,《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则是100%的国产,从孕育之初就是带着显著的汉文化基因,这些对董卿都是巨大的考验。

主持人兼制作人,市场严峻的考验,同行的质疑,每一个细节的推敲……

事实证明,她做到了。的确,在审美上和文化消费上,各个年代的人存在代沟,但真观众读真善美的追求是一致的,喜欢节目的有20岁的30岁的50岁的,上节目的有年轻人甚至有许渊冲这样的“老古董”,可是观众同样买账,因为除了笑声,综艺节目还应该带给观众思考、美的享受,泪水以及泪水过后的态度。

你喜欢看《中国有嘻哈》、我喜欢《中国新歌声》,他喜欢《爸爸去哪儿》,但他们都喜欢《朗读者》,有代沟,可董卿硬是把这些沟沟坎坎给填平了,以诚意,以知识,以理解,以期待,以工匠精神。

“千万不要低估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审美和智商,他们在更好的环境中长大,一定会有更多的见识和更多的思考,他们爱看什么节目不能定性,他们一点都不浅薄,只是我们没有给到他们,只要给了他们就会接受,会一拍即合。”董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我们爱看《朗读者》,喜欢每一期董卿对每一个主题的解读,更喜欢听每一位嘉宾通过与文字的链接,用声音分享自己的故事,朗读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朗读者们朗读的未必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的甚至时隔经年,但总有一段文字能引起观众强烈的现实关照和情感共鸣。

我经常想起小时候,姐姐抱着我,为尚不识字的我一页页朗读小学语文课本的时光,想起读书时一群小孩子站在晨光中跟着老师一字字发出稚嫩的声音……朗读,真的是人类文化生活中特别美的场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这种美,也不应该丢失创造这种美的能力。

朗读者第一季有一句话,整个有形的世界都在除旧迎新,而董卿,用一个全新的节目,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自己,把这份文化烙印深深刻在每一个观众心中。

她是新的董卿。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滚滚时间浪涛下,像她一眼,以勤、以诚、以韧、以智,创造一个全新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