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大宗师10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huī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
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品悟:颜回第一次进步,把仁义这回事给忘了。强调虽然我做的是仁义的事,但都是自然而然做的,做的善事自己都不知道,并不是有意为之。
颜回第二次进步,把礼乐这事也给忘了。礼乐之说是儒学之根本,颜回竟然也把这事都忘掉了,虽做礼乐之事却不受礼乐之名所累。
颜回第三次达到了“坐忘”的境界,即不受外在形体和小聪明的束缚,让自己和大道相接通,达到“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意境。
孔子感慨的说,你已经达到了静坐心空、物我两忘的境界了,我应该向你学习啊!
最后一个故事是全文的一个总结,说明一切都由“命”所安排,非人力所能改变,所以一切也都是最好的安排。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子舆和子桑是好朋友,连绵的阴雨下了十日,子舆怕子桑饿倒,便抱着饭食前去。来到子桑门前,听见似唱歌,又似哭泣的声音:“是父亲呢,还是母亲呢?是天呢,还是人呢?”声音微弱致极。
子舆立刻走进屋子说:“你歌唱的诗词,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子桑回答说:“我在探寻使我达到如此极度困乏和窘迫的人,然而没有找到。父母难道会希望我贫困吗?苍天没有偏私地覆盖着整个大地,大地没有偏私地托载着所有生灵,天地难道会单单让我贫困吗?寻找使我贫困的东西,可是我没能找到,就已经困乏到如此极度的地步,这还是命啊!”
大宗师全文,最终落脚点还是“知之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但这绝不是听之任之,而是顺之为之。是“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