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塔》:岁月教我们懂得自己的儿女身
我的2021年阅读计划是读完100本书。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和我一起组队来完成。
读一本好书,和一小群同频率的人讨论一个又一个令我们困惑的问题,是不是很美好?
《东京塔: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是今年读完的第一本小说,推荐给大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推荐理由:这是一本真实、坦然、流照着积极明亮的亲情之光的小说。读着它使我更加领悟到:很多时候,心灵的满足来自于付出而非索取。一个人不可能因为被爱而幸福,却可以因为爱人而伟大。
这是一个述说母爱的故事。
不知道什么原因,四岁的时候,主人公雅也被妈妈带着离开了原本和爸爸及奶奶一起生活的家。
此后一生,雅也从来没否认过爸爸是自己的爸爸,却也从来没觉得爸爸是自己的亲人。
“爸爸的人生看上去很开阔,而妈妈的人生在十八岁的我眼中显得很狭窄,因为妈妈把她的人生都分给了我。”
从小仓原来的家到筑丰的外婆家,几经辗转,从寄人篱下到租房居住,平凡的妈妈独立抚养着他。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妈妈妥帖地照顾着雅也,也会尽力满足雅也偶尔“奢侈”的愿望。
《东京塔》剧照妈妈从来不会叫“我”念书;“我”的功课再烂,也不曾对成绩单发表任何意见;妈妈几乎不会责骂“我”;买东西永远不会想到自己,只想到“我”;只有“我”一个人吃饭,妈妈也会做好几道菜……
直到十五岁,雅也前往大分县就读高中,他正式开始离开妈妈独自生活,随后进入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后便前往东京谋生。
其实离开妈妈后,雅也便开始了无休无止的自我放纵与堕落。高中逃课,大学延迟毕业,进入社会后沉迷赌博、借高利贷,生活就如他自己所说“黏黏糊糊,我的每一天都像阴沟里的污水,不断地流走”。
独自生活的妈妈也在这十五年间迅速老去,还患上了甲状腺癌。
手术后妈妈前往东京和雅也共同生活。
电影《东京塔》剧照为了让“我”早上可以吃到好吃的腌酱菜,妈妈总是定好闹钟半夜起床搅拌米糠;明明手头拮据,却当场付出十几万现金买机车给“我”……
一直到得了胃癌的临终,妈妈还拼命用不能动的嘴唇,不放弃地想在最后留一点什么给“我”。
对于儿子,妈妈没有太高的要求,就像她最后写给雅也的信中所说:“在神面前,我首先乞求的,是你能够健康。然后希望你能成为一个率直的人。”
小说用平静的笔触描写了雅也从幼年时代开始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点滴,琐碎的生活细节沿着时间的线索铺陈开来。
日本《读读新闻》评论:《东京塔》以异乎寻常的深情讲述了母子真爱与少年的成长悲欢,确实是了不起的佳作。
作者中川雅也,又名利利·弗兰克,毕业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集作家、插画家、美术指导、词曲作家、摄影师等种种职业于一身,活跃于艺术界与文学界。《东京塔》是他的首部自传体小说,被日本读者封为国民小说。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和电视剧,也获得众多奖项。
龙应台在《目送》中曾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恰似另一种回归。
上了年纪的母亲和年过三十的独身儿子在陈旧的集体大楼里过着略感羞涩的生活。即使这样,母子都感觉像是把那些曾经淡忘亲,遗憾的事情,一件一件弥补回来。
再读几段书中的文字:
“妈妈就像一直工作,最后会被用尽的橡皮,而我则在东京吃喝玩乐,像个傻瓜。……
“沉溺于堕落生活的自己,以前无论有多重要的事情,仍然一次一次地起不来、迟到、爽约,然而在妈妈做的早饭还有配合自己的起床时间做好的腌菜的威力下,不可思议地,我就醒来了。
热气腾腾的洗澡水,叠放好的衣物,清理过的房间,厨房里总是洋溢着食物的香味。
这是有热气和灯光的生活,与此前完全相反的日子。我想,在那时之所以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全是因为有那样的生活。
只有认真地做好寻常生活中的事情,人的力量才可以得以发挥吧。”
《东京塔》剧照给予小雅自我完成的力量的,正是他平凡的母亲。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学业有成、事业有成、婚姻美满的儿女,但像“我”这般人生荒唐,性格有着明显的缺陷,又极致的坦诚的儿子极少极少,甚至有点令人震惊。
我想,或许这正是《东京塔》这本小说一直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无论是谁,都将面临那个瞬间,本该高大的母亲的存在,竟然让人感到如此之小。
这并非母亲衰老了,也并非孩子长大了。一定是母亲为了孩子,将持续不断的爱倾吐而出,就像气球泄光了空气。”
读着这些文字,身为女儿的我可以与作者共情,我看到父亲正像一只气球在慢慢干瘪;我看到母亲像一块工作着的橡皮在渐渐消失。
以上是小说留给我的思考,当然还有关于“自由”、“父母”和“家人”的定义等,都值得读者读后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