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李清照|遮不住的薄雾浓云,剪不断的旧家情怀

2020-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无梦楼缘缘堂
图片来自微信读书

宋时,有一美人,清扬婉兮。

她就是李清照。

她的一生,看尽了帝都(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与凋落,也尝遍了人世间的生离死别。

生活于她,历经沧桑。幸好还有一隅诗词之地,任她挥洒其间。

1.书卷笔墨,赏花填词

李清照生于翰风墨韵的北宋,其父李格非师从苏东坡,是著名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为人坦荡豁达,才学渊博。视李清照为己出的继母王氏,乃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中亦记载其“善文”。

家学深厚的李家为李清照的成长,铺就了一条求学成才的大路。而李清照也与众不同,从小不爱女红,只爱书卷笔墨。这对于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认识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反叛。但李氏夫妇全然不顾,执意要给李清照一片自由的天空。

虽然父母给了她极大的自由,但闺阁女子的生活难免枯燥乏味。特别是宋朝的女子,统治者专门制定了“缠足”,来制约她们的行动。《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游园,唱道:“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她为旧时女子,守陈规旧俗,年年岁岁,所游赏的,不过是自家庭院,几处楼台。

李清照却不同。父母不把她当做旧式女子,她可以走出闺阁,任意徜徉在山水草木之间。

一次,十五六岁的她呼朋唤友,泛舟于溪中。玩得尽兴,直到夜幕低垂,才知到了归家时辰。却不想,一着急便把小船划入了荷花深处,惊起了一群水鸟。

后来,少女想着那些翩翩飞舞的水鸟,便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第一次与花结下的情缘。虽说已是初秋晚荷,但她正值韶华,怎会有悲秋之意?她趁兴而来,还未尽兴一天已经结束了。就像她在《怨王孙》里说道: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里的水光山色那么亲切,我怎么忍心早归家呢?

图片来自网络

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李家有女初长成,名满汴梁惊赵郎。

二九年华,如花美眷,李清照遇见了此生的牵绊——赵明诚。

两家虽然门当户对,但因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支持王安石变法,是为“新党”,而李格非却属王安石政治劲敌苏轼的门生,自然为“旧党”一派。婚事一开始并不顺利。但李清照盛名在外,赵父也认为儿子娶才女为妻,是一桩极好的姻缘,也就同意成全子女。

志趣相投的两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常常在一起喝茶饮酒,赌书填词。就连后世词人纳兰性德也羡慕得说到: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佳偶相伴的李清照,看一切都觉得甚是可爱。她看见院落中的桂花树开花了,轻轻吟诵道: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一生酷爱梅花,咏梅词达五首之多。“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装洗”(《渔家傲》)这是写其柔媚洁丽之娇态;“红酥肯放琼苞碎”(《玉楼春》),这是写其苞蕾红润晶莹。但她们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却不能不油然而生嫉妒之意。

她为什么又钟爱貌不出众的桂花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言为心声,这时的李清照夫妇,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在青州的归来堂醉心研究艺术。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情疏迹远”、但求馥郁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啊!

看见花开会欣喜,不知她看见花落会如何?是否会像黛玉般,一边流泪,一边默默拾起落花?

图片来自网络

3.山河破碎,心有莲花

如果人生能够停留在归来堂,那么李清照的一生,就将会在琴瑟和谐中安然度过。

可是,上天似乎为了成就这个伟大的女子,故意安排了一个王朝的覆灭。就像李后主,亡国之恨成就了一代词帝。北宋灭亡,也成就了一个朗朗清辉照古今的词后——易安居士。

她给自己取名“易安”,是想在乱世中寻觅一处无人打扰的地方安度此生。也寄予了自己对朝廷的期望,盼望朝廷能给百姓一片容易安心生活的净土。

易安居士的笔下,有的不只是明月春山,疏梅竹影,还有对天下世事的洞察体悟。

早在未出嫁之前,她就有“夏商有鉴当深戒,简册汗青今俱在”的惊人语句。她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北宋灭亡后,朝廷南迁至南京,把半壁江山拱手让与金人。易安不齿朝廷这种行为,愤然写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另一种说法,是讽刺赵明诚弃守江宁的行为。两种说法各有道理,为了行文逻辑,我选择讽刺朝廷的说法。)

山河破碎,却没能让李清照心中的那朵莲花解体凋落。她的心,始终眷恋的是那回不去的故国,以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闲愁时光。

但随着丈夫的病亡,这些时光都成了永恒的回忆。而此时的李清照,已经褪去了少女时的天真,心中永远被一层薄雾浓云所笼罩。

图片来自微信读书

4.风吹花落,水流无尽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物是人非,过去的都已经回不来了。可活着的人,还要坚强地活着。看着天上闪烁的群星,穿着旧时的衣服,心情却不似旧家时。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

人世再无至爱,一个人,过了多少时日记不清。同样都是秋天的景色,这时她看见荷叶稀疏,荷花残败,才有一种“欲语泪先流”的难言悲痛。

那日,她填下一首《孤雁儿》,借梅抒怀,实则是悼亡之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一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眼前的景致,当下的风物,即使是最爱的梅花,没有可畅谈之人,也觉得了无情趣。折罢梅枝,人间天上,寄往何处,寄与谁人?

有时,天下的纷乱,不及一个小女子的悲伤。搁下笔,她泪如雨落,悲伤成河。

晚年的李清照,饱受亡国之痛、孀居之苦和无子之殇,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用笔代替黛玉的锄头,亲手将过往埋进了诗词之中。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

年少时每年都要摘梅花,那是一种“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意气风发;中年时赏梅,却是一种“此情无计可消除”的惆怅失落;晚年两鬓生华,已经不忍观赏梅花。

用一朵梅花,便写尽了自己的一生。风吹花落,却在流水中留下千古芬芳,供后人品读思考。

【结语】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于李清照,北宋灭亡是悲剧,赵明诚先亡是悲剧,甚至是每一次的风吹花落,亦是一场生离死别的悲剧。

她像一个花神,时而化作活泼调皮的荷花,时而又变成孤高自傲的梅花,时而幻化成若隐若现的桂花,穿梭于人世间,淡看种种人间悲剧。

任时光流淌,我们依然能在花间,感受到易安居士遮不住的薄雾浓云,剪不断的旧家情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