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

和她说说话吧

2019-03-23  本文已影响27人  兰兮

和朋友约的是10:10分。

现在是9:50,我急匆匆穿过小区往学校赶,抄最近的路。

当我走过中间栋架空层时,一抬头,我老妈的俩好朋友,笑笑奶奶和凯凯奶奶正聊着走过来呢。

老远她们就看见我了,冲着我招手。

一见了便问我妈的情况,问她什么时候回来。

我说年底,女儿回来过圣诞的时候。

她们又唏嘘我女儿十五岁就独自出国,这么小能行?

我说那边寄宿的私校,管理、生活各方面都很好。

她们又说起我妈和她们在一起时的种种;说起我和她们每次见面时总是聊一会儿;而今多数年轻的,见面别过头就走开,睬都不睬你。

你和你妈一样,真好!

我心里满是惊异。我不过是遇见她们的时候,问问她们的日常,听听她们所聊而已啊。

本来要急着离开的,听她们这么看中聊天,我便和朋友说稍晚十几分钟到。

我妈回家乡不久,笑笑奶奶也回了。

那会刚添了她孙子,她心里欢喜却是帮不上什么了。

从家里请了远亲来照料小娃儿,笑笑奶奶便回家乡了。

如今娃儿三岁多送了幼儿园,不用全天候看着他了,便辞了远亲,由奶奶回来接送。

幼儿园就在小区内,很方便的。

只是快七十的人了,一身的不安生。打年前回来第一次见,她的脸色肿胀着,眼睑下垂着,精气神很差。

过年后第一次遇到她。

她拉着我的手说过年是在医院里过的,她重感住医院还没好,孙子又高烧进去了。

除夕那天,她儿媳是发了朋友圈,说儿子在医院里挂点滴;却没有提及婆婆。

原来祖孙俩一起在医院啊。

她便说回来后,一直没缓过气,头重脚轻的。上面三天头晕的厉害,也没洗头没洗澡。

今天感觉好一点了,出来近处买点菜。

过后三四天的傍晚,天已经暗下来,我急匆匆去架空层取了快递放座椅上整理着,听笑笑奶奶和孙儿从架空层经过,催促着孩子走快点儿,不然姐姐下课了没钥匙。

我听出是他们的声音却自顾向着墙角低着头整快递。

因为我急着回家做饭,听她们也是急着回家的。

打招呼聊起来可不是几句话就能完的,干脆我就装作没听见。

其实装作没听见、避免与老人遇见的事儿,还是时有发生的。

前两天,我急匆匆赶往地铁站,一抬头十几步远的前面是一对熟人老夫妻。

我立马走岔路进了地铁。

因为碰面这个寒暄就不是几句话的事儿了。

老人们聊的话题丰富多变,问个好说有急事赶路,匆匆走开,还不如提前避开的干脆利落。

只要时间允许,和老人们相遇,我是乐意听他们闲摆一会儿的。

特别是老人说到病痛的无助,说到家事的不公,甚至红了眼眶子。

这会儿,握紧她们的手,给她们一些安慰与力量,则正是她们所需要的。

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相遇时听她们诉说一番,会得到这么高的褒奖。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人们是多么地孤单寂寞;多么想有人能分担她们的喜怒哀乐。

记得一次去便利店买菜,一位精神矍铄的阿姨从旁边搭讪:这里的大葱可好哩!做饺子馅最好了。

哦,是吗。

我去选一把香菜。她还是在一旁,香菜剁进牛肉馅里,做饺子太香了!

你知道吗,以前我家吃得饺子都是从政府食堂带回去的。就是公园边上那个啊。

哦,是吗。

那会我爸是市委书记,我家保姆做粤菜炖汤一等一,可是不会包水饺。

我妈是北方人,我爸是当地人。

以前穷啊,我妈张罗我们姐弟五个吃饭,自己种的菜,剁成馅,油水都极少的,包菜饺子养活我们。

后面日子好了,老爸说了算,雇做粤菜的保姆;水饺做得不好,几乎不会做,我那会刚上班不久,天天从食堂往回带水饺。

你看啊,人真的不经混,一眨眼,就儿孙满堂,退休了!

我自告奋勇当起主厨,换了花样给他们做面食,当然水饺最拿手了。

我孙儿最喜欢吃我做的饭菜了,他从国外大学和我视频,说想起我做的牛肉饺子就流口水。

快了,圣诞就回来了!我想他得很哟......

这会儿,我们已经买好菜,出了便利店,走在回家的路上。

眼见进小区,她一直相随着,说着。

阿姨啊,您也住这边吗?

没呢,没呢!反正闲得很,跟你多聊会儿。

阿姨,我约了朋友要去爬山哦,隔天再聊。

好呀好呀,爬山好呀。

阿姨便转身,朝她的小区走去......

后面在小区附近不同的场所,我有遇见这个阿姨多次。

她对我仿佛没什么印象,而我,却记得那个叽里呱啦聊了那么多的陌生阿姨。

她很喜欢在超市的一号土猪那里闲聊,和卖肉的那对双胞胎兄弟特别熟。

因为说得多,买的不多,又有空;所以人多的时候,那对兄弟就把她晾一边去忙别的顾客的事儿。

她也不愠不恼,不时地插上几句嘴儿:

这个好肉,雪花呢;做肉馅儿、做扒都好!

大骨头熬汤好呀,今天又八折,当然划算,买!

这个拿去卤啊。料包?诺!就那排货架上。香得很哟!!

瞧瞧!都成卖肉义工了。

这位是我遇见的最健谈的阿姨了!

和所有人都自来熟。只要你不打断她,她便倾诉个不停。

你听或者不听,她无所谓,她说她的。

相比于沉闷、孤独,默不作声的老人,这位阿姨外向的性格、善于找到倾诉对象的特质,都是有益于健康的。

几世同堂的农耕生活远去了。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能找到聊天渠道,和周围达成一片,老人的生活无疑会有趣得多。

然而,中青年大都奔忙于生计。找个交流的媒介便不是那么容易。

虽然小区也有老人活动场所,但见面就是那些老人。

平日里的家长里短、久远的或正在发生着的故事,都听过多遍了。

还是外面的人讲得更有趣味。所以,遇到个热心回应她们话题的人,她们便心怀感激。

变老,不可避免的人人必将经历的过程;

假如老人和你倾诉,请放慢脚步,好好听他们说话吧!

本文系作者原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