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道家名称始自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教的名称见于汉末的《老子想尔注》。
刘勰作《灭惑论》,即将道家定为“三品”:“案道家立法,厥品有三: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即老庄为上品,神仙为中品,符箓为下品。此中显然有赞扬老庄哲学和贬低符箓派道教的意味。
东晋高僧道安大师在分析佛道二教的不同时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曾作《二教论》,指出道家内部,道优仙劣,鬼道属最下等。可见,僧人站在佛教立场上对道家十分推崇,而对神仙派和符箓派为代表的道教持批判态度。
宋代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提出了道家“杂而多端”的说法。文曰:“道家之术,杂而多端。……盖清净一说也,炼养一说也,服食又一说也,符箓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黄帝、老子、列御寇、庄周之书,所言者清净无为而已,而略及炼养之事,服食以下所不道也。至赤松子、魏伯阳之徒,则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李少君、栾大之徒,则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寇谦之之徒,则言符箓而俱不言炼养服食;至杜光庭而下,以及近世黄冠师之徒,则专言经典科教。”此处的道家实际是指道教,并将道教分为五大类,即黄帝、老子、庄子归为清净派道教;赤松子和曾作《周易参同契》的魏伯阳等专讲炼丹的归为炼养派道教;卢生、李少君和栾大等为代表专讲服食草木药和丹药的服食派道教,这一派和炼养派道教联系密切;张道陵和寇谦之为代表的画符念咒为主要职能的符箓派道教,这一派在道教历史上影响深远;杜光庭为代表的专讲斋醮科仪的经典科教派道教。总之,道教是复杂多元的,不可一概而论。
人们习惯称“儒、释、道”三家,其中的“道”既指道家,又指道教。我们也可以将道家归结为道教的清净派道教,乃道教之一种。可见,道家与道教的称谓历来是区分不明确的,但两者的区别却是比较明显的。著名道教学者牟钟鉴先生在《道家与道教同异比较》一文中将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即道家和道教的根本旨趣不同、对鬼神的态度不同和存在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