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猫之殇:暗恋的悲歌

2019-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猫之殇
猫之殇:暗恋的悲歌

        有些片段,一直在梦中隐约出现,白色的玫瑰,神户的雪山,窗户边哀婉的少女的脸,频频来回的信和街边孤独的邮筒,伟岸不羁的男人,还有那两张出现在日本不同城市却极为相似重合的脸.....

        是的,一切场景的浮现都是凌乱的,块状的,毫无章法的。像我手下的这支笔,正试图打破一种秩序,颠覆以往的文字表述方式,去掉固有的条条框框,直接化身为一只精灵捕捉内心深处的一声声叹息。对,以下的文字应该是一曲哀歌。因为此刻笔尖正潜遁进我的心房,跟随意识而流动。

        转眼时空已是秋的节奏,春天孕育的生机,夏天成长的葳蕤,都在早秋的变奏中摇曳凋零。红尘中的诸事终究奈何不了命运的那双手。若眷顾你,会“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即使是“惊鸿一现”,为了这短暂的瞬间而倾尽所有去红得热烈纯正、绿得浓郁饱满。也还是会吸引众多的视线,停驻,惊叹,然后在脑海刻下深深的烙印,一切的一切便得以永存。即刻凋零又如何?因为有人懂得,自然会留恋珍惜,关于美的内涵会随时间流逝而丰富并得以延伸;但如果被忽略,所有的努力都将是徒劳。“不经意”是压倒骆驼的那根最后的稻草。因为被忽略被轻视,怎样的美怎样努力绽放的花朵,也只能低到尘埃。

        爱情尤为如此!人类情感中,亲情无私伟大;友情醇厚博大;唯有爱情最为销魂又最残忍。两心相印,“执子之手,与子契老”,同看日落日出景,同享幸福忧伤情。由于彼此投契,灵魂上不再孤单,也由于灵魂上的充实依赖,眼中才处处是销魂风情!怕的是,“近在咫尺,心在天涯”。无论你在心底如何绽放爱的花朵,都被视而不见。直到玫瑰由浓烈的大红褪至惨淡的白色,一个女人已在孤独中耗尽一生的时光。

        爱情从来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事情。“我爱你,但只是我的事情,与你无关”这样的话更多时候代表一种得不到时的无奈!

        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暗恋的故事。也就是关于爱的回应不对等的故事。老徐(徐静蕾)和琼.芳登有着不同的演绎。相较之下,更喜欢老徐的。除了对老徐个性的欣赏外,觉得她对原著的改编也是相当成功的。运用东方的生活场景,东方的表达习惯,对人物角色这样的拿捏和诠释似乎更能被我们感同身受。加之老徐的个人魅力,让这个角色身上也无形多了些老徐似的个性潜质,比如,灵魂的自由,个性的要强。这样的一些因素倒更能带动我们很快进入“女人”的内心,然后一边与她共同经历,一边倾听体会她在爱情中是如何从最初的迷恋到期间的疯狂又转至最后的怨恨。而“白玫瑰”是人物所有的情感载体。

        单纯懵懂的女孩,因为对爱的好奇情窦初开,将所有对爱的渴求赋予一个让她先行理想化的男人身上。先是迷恋,后是追随。所有的感受体验于她而言都是愉悦幸福的。在自己构筑的爱的城堡,任性自在地扮演想要的角色,想想该是多么美好惬意的一件事!一夜间,她蜕变成女人。“女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是老徐的诠释,其实也是天下女人的感叹!拿着男人馈赠的一支白色的玫瑰,走在街角,掩饰不住满眼满脸的欢喜!那样一支白玫瑰,不过男人随手之举,在女人眼里便意味着承诺,对想象中纯洁爱情永远守护的承诺。

        雏鸟又哪里是雄鹰的对手?久了,倦了,厌了,男人“冠冕”的消失后,是女人持久热切地期盼。曾经的一切挥之不去,她以为他亦如她这般“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甚至以为虽然不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但一定会是最特别的那个。于是,每年的生日一束白色的玫瑰会准时送到他手上。无声诉求她的呼唤,关于爱的呼唤!此时的白玫瑰依旧代表纯洁坚贞,还有隐隐的期盼!“女人”以为相逢不相识只是因为世事的变迁,时间改变了彼此的容颜。也许想象中更多的是,他会如何深情凝视白玫瑰回忆她曾经的笑靥.....

        残酷的是,他视线的再次停留,不是为曾经的“爱情”。此时的女人在他眼里只是一个卑微的猎物。可怜的女人明知道,却还“飞蛾扑火”,幻想在熟悉的场景用相同的画面唤醒他的记忆。嫖资、淡漠、对时刻提醒的无动于衷,终于彻底摧毁女人心中最后的那点幻想。爱情城堡瞬间坍塌,从此成为一座伤城,永远无法跨越的伤城。白玫瑰也如同爱褪尽颜色后的麻木灵魂的象征。

        爱情其实容不得想象。女人因为想象而执拗,因为执拗而受伤,最后因为所受的伤害而崩溃。有人将“我爱你,但只是我的事情,与你无关”解读成一种她对爱的忠诚,似乎是一种误解。

        失望后的女人彻底离开他的视线,并没有崇高到想还给他一份安宁,一方自由的天空。我以为那只不过是一种惩罚,对彼此的惩罚。最后的绝笔书,淡淡的语调,掩饰不住的是失望,憎恨。是的,相当浓的恨意!任何人都渴求一份真挚对等的爱情,渴求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回应。曾经如此热烈纯净的感情在你身上,你却不珍惜,你会后悔这份感情的失去!也许这才是女人写信的目的。不然,她既已选择沉默离开又为什么不选择将一切带进坟墓?干脆连忏悔的机会也不给他!或许,临死的那一刹那间,她仍然在期盼!

        这样的惩罚又有什么意义?《简爱》中,简.在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中,唯一要求的是“平等”,灵魂上的平等。所以我们才为她祈祷祝福。我们才歌颂那样一份爱情的伟大!而这里的“女人”,因为爱,将自己的灵魂置于最卑微处,先是于尘埃处仰视祈求男人的关注,而后又近乎疯狂地自虐,穷其一生,只为一个绚丽而不现实的梦。临了,还为这个梦设定一个臆想中的结局。不得不在怜悯她的同时更多的为她感到悲哀!

        正如在一千个读者面前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爱情在一千个人面前也有一千种定义。你想象的、追求的,如果得不到回应,又何必一意孤行,一条道走到黑?学会将一切存贮起来,果断放下,沿途还会有更美的风景,重新开始,也许“女人”的一生都已改写?

        缪赛说:我爱着,什么也不说;我爱着,只我心里知觉。我珍惜我的秘密,我也珍惜我的痛苦。我曾宣誓,我爱着,不怀抱任何希望,但并不是没有幸福---只要能看到你,我就感到满足!

      金岳霖之于林微因的故事倒是这段话很好的注释。浓烈的爱注定没有结局,倒不如将一切尘封,不奢求爱的回应,将所有的情感逐渐转化为友情甚至亲情。不怀抱任何希望只求能看到你的满足!也许也是一种幸福!人说女人是水做的,所以感性;男人是泥做的,所以理性。从他们对暗恋不同的处理方式确实窥见一斑。

        岩井俊二的《情书》也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男人的暗恋故事。

        如果不是因为逝去的“藤井树”的女友博子对他无法自拔的爱恋,她不会异想天开的给一个死人写信,也不会掀开一段关于往事的回忆。当然最后更不会“搅皱一池春水”,让心恢复不了平静。这种暗恋的显现是被动无意的,不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那样是刻意主动的。如果不是因为博子的好奇,她永远不知道她的被爱只不过是一个人的替身。因为死去的“藤井树”永远不会对她讲,活着的“藤井树”更是永远茫然不知。在爱的替身身上倾注先前曾遗憾错失的一切,对于不知情的博子来讲是幸福的,对死去的“藤井树”来说是极其满足的,而蒙在鼓里的活着的女孩“藤井树”是丝毫不受影响的。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只是一切偏在女人感性的探究中真相大白,在留下来的如此相似面容的两个女人面前,曾经的暗恋终究还是成了一曲悲歌!

猫之殇:暗恋的悲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