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看灯风波
饥肠辘辘的下班,回到家后都能吃上母亲精心烹饪的饭菜,经常没忍住吃地很撑。元宵节前一天晚饭时,我的思绪随着饭菜的美味飘散,突然想到了元宵节,便说:“妈,元宵节到了,哪天带你们去看灯?”母亲听了便皱着眉头反感地说:“天气这么冷!人又多!你老婆还大着肚子!有什么好去的?不去!不去!”一直想提高父母沟通能力,心想这次是好机会,立即说:“妈,你没有必要用这种语气说,你可以这样说,天气冷,人又多,你老婆大着肚子,我们不要去凑热闹,这样说更好。”“就你能!啰嗦!”听见母亲这样说,我就不开心了,立即沉下脸来。母亲见我有些不开心,便问我:“这有鸡汤,喝不喝?”我倔强的没有回应她。之后,母亲也变得很生气。
吃完饭回到房间,心里想,脾气这么臭,话不能好好说吗?你带着情绪说话,我就是不开心了,我有表现不开心的权利,你还生气了?是你先带着情绪说话,我才不开心的!
第二天和心理咨询师祖老师有约,咨询过程中,提到了这件事,描述了时间的过程和我的动机。我的动机是想帮助父母提高沟通能力,降低争吵次数,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祖老师,首先肯定了我的动机,对父母的关心。只是我的方法还需要改善,因为我是用说教的方式,被说教一方往往很难接受。
小时候,父母认为他们是对的,经常会对我们说教,我们会感觉不爽。也许,我们是被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次,我认为我是对的,自然也就用了说教的方式,当然母亲也感觉到不舒服。
祖老师还指出我是当着她儿媳妇的面说的,破坏了她的权威,让她觉得没有面子。
退休的中老年人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已经失去对社会做贡献的机会,有时会有些失落,比较敏感,更希望被家庭的人认可,体现自我价值。
对阿,我一直认为我的同理心比较强,比较容易理解别人的感受,为什么当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屏蔽了同理心?世界上没有对和错,是你的信念判定对和错。我一直说着这句话,貌似我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的观点和认知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使是正确的,也需要对别人的“错”有所宽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别人的“错”。
再次回顾当时情景时,发现当时母亲烦躁的情绪传递给了我,让我本能的对抗。在别人有情绪时,应该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且把情绪说出来,而不是带着情绪去说。这一点还需要不断的练习,强化自己的大脑肌肉,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如果再发生一次,我怎样做会更好?
“妈,你的观点很正确的,但是你这种情绪说话,我很难受,再说我也是想对你们好,提一个建议而已。”
或者先忍着,找机会和母亲单独沟通,建议她用不同的方式拒绝我的建议。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两点不足:
1、我的同理心不是最高级别,还需要提升。
2、容易受别人的情绪影响,无法很好控制对话场面,还需要不断练习。
你可以从下面找出你的同理心级别,如果你不是最高级别,也需要提升,让我们共勉,不断进步!
A: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很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沟通时讲客套话,无法引起对方的共鸣,对方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不愿意倾听;安排事务几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
B: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事情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与人沟通比较真诚,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想法表露出来;能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学会倾听,尽量考虑对方的需要。
C: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能够使人不知不觉地将内心的想法,感受说出来;能够让人觉得被理解,被包容;能够用心倾听;在安排事务时,尽量照顾到对方的需要,并愿意做出调整。
D: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和体谅别人,并以此作为工作依据。有优秀的洞察力与心理分析能力,能从别人的表情、语气判断他人的情绪。投其所好,真诚,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以对方适应的形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