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变得招人喜欢的美国小费制度
让人变得招人喜欢的美国小费制度
让人变得招人喜欢的美国小费制度(1)
前年送女儿到美国读书。其实那也是我们母女第一次到美国。
在美国的朋友接待了我们,用餐时,我们向他咨询一些在美国游玩、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朋友简单地说了一些,比方用完餐之后,要付小费。
具体怎么付呢?
朋友说,用完餐后,服务生会拿餐票过来,上面有两个数字,一个是餐费,一个是税钱。
午餐的小费通常是纯餐费的15%至18%;晚餐的通常是18%至20%。
据说服务员的时薪都不高,小费是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甚至有一种说法“在美国的服务生,时薪基本少的可以忽略不计,大家都是依赖小费的”。
小费其实也是鼓励服务生为顾客提供好的服务。
哦,以前也听说过小费,以为是电影中才有的,或者说是along time ago的事情。想不到在现代的美国还存在。
赶紧问,所有的餐厅都这样吗?
朋友说,都这样,不过有的中餐厅,因为知道有些中国客人没有给小费的习惯,餐费中会包含了小费。
又补充说,快餐店之类的地方,不用支付小费,但你必须在用完餐之后,自己将餐桌收拾干净,将垃圾扔进垃圾箱。
因为你支付的费用里,并没包含这项服务。
此后去餐厅用餐时,就谨记这个“制度”,以免失礼。
也发现,走进餐厅坐下,从点菜、上菜、到最后买单,自始至终,基本是同一个服务生为你服务,而且服务生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始终关注。在你用餐的过程中,ta还会过来询问饭菜是否可口。
真正是关怀备至。
Ta的笑容和神态也让你觉得,你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家伙”
不知为什么,对这个“小费制度”油然而生好感。
让人变得招人喜欢的美国小费制度有的朋友想不通,为什么吃饭已经付了钱,还要给小费?
前面已经说过,服务生的底薪或时薪非常低,不足以维生,主要靠小费。
或许你会说,这是老板的事情。
可是,如果没有小费制度,老板就会把服务费提前算进去,你吃的这餐,就不止这点钱。所以,这不是老板的事情,最终还是你的事情。对吧?
此外,我觉得,小费制度的存在,还是消费者的一种权利和自由,因为你可以按你享受到的服务的优劣,来给出一个合理的小费。
如果实在介意给小费,或者只是想换一种进餐方式,可以去自助餐厅或快餐厅,在柜台交钱、取餐、在简易的餐桌边用餐、用完餐后,收拾整理好餐桌、将垃圾放到垃圾箱。
全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让人变得招人喜欢的美国小费制度 让人变得招人喜欢的美国小费制度以前在国内的肯德基、麦当劳,以及一些快餐厅,也见过用完餐之后,收拾餐桌、端着垃圾去找垃圾箱的外国人。那时就觉得,这些老外还真是素质高。素质高的人,总是招人喜欢的。
现在才明白,或许这些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素质高,也不是天生地招人喜欢。
(2)
女儿开学了。作为一枚美国大学新鲜人,女儿对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感觉非常新奇。
那天,上完了一节经济课。那是女儿第一次见到经济学的教授,对教授的一些见解感觉神奇。
教授问学子们:“你们都有过在外面餐厅打工的经历吧?”
惯于打工挣学费的美国学生们回答:“当然。”
又问:“那么吸引你们打工的是什么呢?”
几乎异口同声:“小费。”
哈哈哈!
教授于是说:“你们服务的对象,并不是每个都令你喜欢着迷,甚至有些人,让你们不喜欢、不在乎,对吗?”
学生们的反应,觉得教授说到心坎里了。
教授又道:“经济是什么?经济就是研究如何组织人们为自己不喜欢、不在乎的人努力工作。”
哇!我也觉得那位教授对微观经济学的解释,很新奇。
没有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我不敢妄论人家美国教授的理论,但那个观点深入我心。
走进任何消费场合时,别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上帝”,你其实没那么招人喜欢。
学会礼貌对待服务员,尤其在国内,服务员又没从你这里得到任何直接的回报。
你唯一能直接给予服务员的,就是尊重。
赖于你的尊重,服务员会觉得这个人还不错,不是那么面目可憎,所以,Ta也会报之以更好的服务。
否则,吃了人家吐在菜里的口水,那也只能算作一报还一报。
让人变得招人喜欢的美国小费制度(3)
女儿告诉我说,宿舍一共有四位姑娘,来自不同的国家,其中一位是个美国姑娘。
美国姑娘来上学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来送她,带来了十多个箱子。很是热闹。哈哈,天下父母天下家庭其实大同小异啊!
女儿把她们的合影拿给我看,我有些惊讶,这明明也是一个中国姑娘啊。女儿笑了:“应该说最初的时候,她也是一个中国姑娘吧。”
她是一个中国弃婴,在她三四岁时,被一对美国夫妻收养。
当我们说她是一个中国人时,我们的那位居住在美国的朋友说:“不对呀,她是一个美国人。”
美国姑娘是个热心肠,在我女儿刚刚住进宿舍时给予了我女儿不少帮助,我觉得应该请那位美国姑娘吃顿饭,以示感谢。
一次午餐,我见到了那位姑娘。
吊带连衣裙,简单轻便的平底凉鞋,健康的亚麻色肤色。
看外表,完完全全的中国人,或者说,更像一个热情的南方姑娘。可是一举手一抬足,又感觉她确实不是东方人。
午餐快结束时,美国姑娘拿出自己的钱包,表示要为自己的午餐买单。
女儿制止了她,向她说明了我们的意思。
美国姑娘有些不可置信的样子,向我女儿确认了几次,又向我确认:“真的不需要我付钱吗?”
得到一致的肯定答复后,她开心地笑着,表示真诚的谢意。
看着她如此真心实意的感谢,我真有些不好意思,那么简单的一餐饭,她也只是吃了一碟意大利通心粉而已。
午餐结束,美国姑娘与我们一一拥抱道别,并再一次为午餐向我和我的女儿道谢。
她离开后不久,我女儿收到她的一条微信,很正式地为午餐向我们道谢。
那位居住在美国的朋友说得太对了:“她是一个美国人。”
回国后跟一些朋友聊起过美国姑娘的故事,姑娘的“多礼”,令朋友们赞不绝口,看看人家外国人,多么讲礼貌,多么招人喜欢。
其实,以我在国外的短暂居留所见,以及一些朋友的讲述,我并不认为外国人在各个方面的素质都真的高于国人。
让人变得招人喜欢的美国小费制度但有一点,我觉得他们比我们强,那就是有自知之明,不会自信爆棚地觉得自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所以他们很少会理直气壮地觉得:
“你就该为我免费服务”
“你就该为我买单”
“你那么有钱,我就可以欠债不还。”
“这间咖啡厅,我想进来坐坐就坐坐,我不消费,但我就要制造一堆垃圾才走。”
其实,你真的没这么招人喜欢。
前两天,读到一则消息,一位电影明星在米兰拒绝了一位网友的合影要求,被该网友发文怒骂,用词粗鲁恶毒,不堪入目。随后,电影明星本人微博回复该网友:“在米兰遇到好多可爱的朋友我们都有合影”,并解释自己并不介意合影,当时拒绝合影只是自己身体不舒服和其他原因。
作为一个中年而且不追星的妈妈,我此前还真不知道这位电影明星,可无意中读了这则消息之后,我觉得真要为她的回复点个赞。是的呀,她愿意跟可爱的朋友合影,拒绝跟自以为是、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合影,这一点错都没有呀。那个被拒绝的网友在微博上的表现,让人不难想象ta在现实生活中的模样。
女儿说,在他们学校,有一些黑皮肤的学生。
这些黑皮肤的学生,不论男女,都非常友好,男的个个是绅士,女的个个是淑女,不,比绅士还绅士,比淑女还淑女。比白人学生和其他族裔的学生还更有修养。
我想,或许是因为他们明白,在世俗的目光和心目中,自己只有变得更美好,才会真的招人喜欢,令人尊重。
作者:张毅,居住在三线城市的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没读过双语学校、国际高中,没有参加过收费昂贵的高大上的课外培训,却被8所美国大学录取;小女儿,国内小学四年级在读,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演讲竞赛进入总决赛。看三线城市的妈妈如何培养出国际化的孩子。我能做到的,你,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