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读书简友广场

从古诗词中,了解古人如何避暑纳凉!

2022-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书果星球儿童阅读

小暑一过,高温持续不断,偶然吹来的风也带着热气,稍微一动,便汗流浃背。

今年夏天与往年相比,似乎更热,据新闻报道,全国多地气温已突破40度。

我们不得不躲在空调房中,感受现代科技为我们带来的清凉。

享受避暑神器带来的清凉之余,我们是否也会好奇古人如何度过夏天呢?

古代没有电扇、空调,也没有冰箱,但从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诗词来看,古人也其独特的消暑纳凉方法,并且别有一番情趣。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诗歌赏析:

诗仙李白,为人放荡不羁,行事潇洒自在,他的消暑方式如同他的为人处世一般,格外洒脱。

选一行人稀少的山林,脱掉上衣,裸露在青山绿林之中,解下头巾,挂在石壁之上,清风袭来,听阵阵松涛声,感受独属于山间的凉爽。诗人这般忘情沉醉,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诗歌赏析: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了夏夜水亭乘凉的清爽惬意,下半部分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太阳西落,池边明月东上,披散头发迎接晚凉,打开窗户闲躺在卧榻上多么舒适。微风吹过荷花,送来香气,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轻响。

此情此景,诗人想要拿出琴弹奏一曲,抒发心中感概,奈何身旁没有知音。由此想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半夜梦中还念着他的身影。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诗歌赏析:

我们常说“心静自然凉”,诗人白居易正是这样实践的。他如何消除暑气?端坐在院子中,让眼前没有多余的东西,清风从窗子穿过。

诗人接着解释心静自然能散去热气,室内空荡才能生出凉风。这时身心可以得到自我保护,也难以和别人一样,感受到夏日的酷暑。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诗歌赏析:

如何逃离暑热?杜牧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方法——前往他地避暑。诗的前篇描述了避暑地景色,苍绿的树林里,蝉儿鸣叫不绝,打开官舍的锁头,一重又一重的门显得悠远深邃;卷起帘子,能感觉到官舍里透出的丝丝阴凉。

围栏里的芍药开得正旺,绿萝从藤架上长长地垂下。如此一个清幽的世界,用来避暑再合适不过。可是诗人此刻并没有全心全意享受清凉,他的心里还记挂远方故乡的云与水。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诗歌赏析:

在盛夏,即使是没有太阳的夜晚,也酷暑难耐,诗人正是在这样一个夏夜写下了这首诗。在开篇,诗人介绍夏日夜晚的热同白日里午后的热度一般,他打开房门,站在明月之下,听到竹林深处、密林从间传来的虫鸣,感受到一丝凉意。

但这份清凉并不是源自风,兴许是静谧到只能听到虫鸣的夜晚,让诗人的心静下来,生出清凉之感。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诗歌赏析:

整首诗围绕诗名“纳凉”而写,一、二句写诗人如何寻找纳凉圣地,三、四句则描绘了纳凉时所见的美景。携杖追寻乘凉的地方,最终选中了画桥南边柳树下,闲倚胡床,怡神闭目。

明月下,画船上参差的笛声,飘入耳中,晚风吹定,莲花自在地散发出香味。读到此情此景,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的舒适惬意。

注:胡床是古代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类似于今天的“马扎”。

苏幕遮·燎沉香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诗歌赏析:

盛夏时节,不仅艳阳高照的晴日,还有突如其来的暴雨天。雨后,闷热又潮湿,如何消暑?在这首词中,开篇即写“燎沉香,消溽暑”,意为使用焚香驱除潮热的暑气。

与此同时,词人的心也沉静下来,听到屋檐上的鸟雀叽叽喳喳,似乎在呼唤晴天。池塘中的荷叶残留着昨夜的雨水,在初阳的照射下渐渐晒干了,清风袭来,亭亭玉立的荷花随着风晃动。

透过荷花,词人想到了远在南方的故乡,不知自己何日才能归家。紧接着又说故乡的渔郎是否也在想念自己,把思乡的感情更推进一层。

结语:

诗歌包容万象,借助以往诗人的笔墨,我们了解了古人避暑的方式,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

你还知道古人的哪些避暑方式呢?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讨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