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剪刀”,让你的文章啰嗦变精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稀缺。
当读者打开一篇文章,往往希望能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在冗长繁琐的文字中 “迷路”。
然而,很多写作者却陷入了 “啰嗦” 的陷阱 —— 重复的表述、多余的修饰、繁杂的句式…… 不仅让文章显得拖沓,还会削弱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写作不能太啰嗦” 这件事,教你如何让文字简洁有力。
在很多人的固有认知里,语言训练主要是做加法:增加词汇量,多用形容词、用更多的修辞手法等。
但实际上,啰嗦是最常见的语言问题,做减法才是语言训练中的首要任务。
想让语言精炼、精到,写作者需要像园丁那样,修建旁枝、长句子改短、条理化输出、抹除口语痕迹。
如果你也想要告别啰嗦,简洁写作的4大实用技巧千万别错过:
1、减少重复
举例:
「昨晚,雨后的天气不再炎热。柚子就是不愿意上床,说闷、要开窗,又说楼下太吵还是关窗安静。等她好不容易上床了,柚子爸也准备上床时,又听到了柚子的喊声,她的声音有意压得很低,估计是担心吵醒柚子妈。好在柚子爸的耳朵灵敏,即使柚子喊声再轻,他也能听见。」
这段文字有问题吗?一个温馨的亲子互动片段,字数也不多,但读起来却非常啰唆,枉费了真情。稍微留意一下,不难发现有明显的人称重复。
写作者采用了“柚子”“柚子爸”“柚子妈”这种人物命名方式,人名之间有巨大的重复感,混在一起用时就出现了满篇的“柚子”。语言重复还容易增加阅读负担,不利于读者理解文意。
为了减少重复,修改后的版本如下:
「昨晚,雨后的天气不再炎热。柚子就是不愿意上床,说闷要开窗,又说楼下太吵还是关窗安静。等她好不容易上床了,爸爸也准备上床时,又听到了柚子的喊声,她的声音有意压得很低,估计担心吵醒妈妈。好在爸爸的耳朵灵敏,即使女儿喊声再轻,他也能听见。」
减少重复,把某些人物名换成其他的人称代词,这段文字会立刻变得清爽起来,人物关系也会变得更清晰。
2、长句子改短
过长的句子读起来也会有冗余感,让读者喘不过来气。把长句子改成短句子,表达会更轻盈、利落。
举个例子:
「我精心挑选了6本布书,30多本英文绘本,坚持每天给她读1~2个小时,每次讲的时候她都很兴奋,手舞足蹈,听得格外认真,我发出单词转音时,她也配合地露出微笑,她看起来很开心。」
读这种长句子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整个句子只有一个主语“我”,后面的“手舞足蹈”“听得认真”“露出微笑”等的主语其实是“她”。
如果不及时转换主语,句子就会因为过长而致使表意不清晰。改变主语混用的情况,把长句子改短,文字会利落很多。
修改后的版本:
「我精心挑选了6本布书,30多本英文绘本,坚持每天都给她读1~2个小时。每次听我讲,她都很兴奋,手舞足蹈,听得格外认真。遇到单词转音时,她也配合地露出微笑,看起来很开心。」
句子变短,主语清晰,表达更明确。
3、条理化输出
导致语言啰唆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条理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先进行分类,然后合并同类项。以并列的方式呈现,或者以数字序号来呈现条理性,都是非常好的方式。
修改前:
「心里燃起了一团小火苗,很想去学形象顾问课程,可又担心30多岁的年龄,再转行会不会太晚了,是不是只是临时起意?靠目前和甲方的关系,再找个工资差不多的工作,问题应该不大。但是做形象顾问就是从零开始,身边人对这个职业的认知也基本为零。
每天晚上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再三确认后终于鼓起勇气去了解。说真的,审美对味的机构,学费真的不便宜。在要考虑家庭收支的时候,再次陷入了纠结。其间也听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为什么要学这个?谁会需要这样的服务呢?但是有些事现在不做,真的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就像开淘宝店,没有坚持下去一直是我的心结,这次我要努力做到。」
这些“碎碎念”,主要是讲写作者自问了很多个问题,而且心理十分纠结和矛盾。但因为内容缺乏条理性,显得非常跳脱。既然核心内容是在问问题,那么就把问题进行分类,按不同类别挨个来讲,这样整体就会清爽很多。
修改后:
「我心里燃起了一团转行的小火苗,形象顾问是我现在很向往的职业。可是,刚刚燃起火苗,我脑子里马上又冒出了一堆问号:
30 多岁转行会不会太晚了?我的积累基本为零,做这行真的有前景吗?会不会一败涂地?(关于转行的时机和自己未来发展的担忧。)
我是真的喜欢,还是只是想逃避?虽然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至少可以保证我衣食无忧。(对当前工作的评估。)
学费真的不便宜,家庭财务状况会不会受影响?(关于具体选择时的卡点。)
虽然脑子里有这么多问号,但因为有之前关掉淘宝店的遗憾,所以我想:有些事现在不做,真的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关掉淘宝店的遗憾,我不想再经历一次了。排除万难,我也要任性一次,追逐自己热爱的事情。」
把问题按类别,一类一类地写,整体会显得更有条理。
4、抹除口语痕迹
虽然写和说本质上是一件事,但文字表达如果过于口语化,而且也会显得啰唆、不精致。在写作中要刻意抹除口语痕迹,比如频繁出现的“对话体”“问答体”,以及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
举个例子:
「就这样我在一年时间里读了10 本书。
可能有人想问,为什么要看那么多书呢?
因为我个人习惯通过看书来获取知识,让我保持独立思考,从而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去掉口语化的表述和自问自答,修改后的版本如下:
「按照这样的节奏,当全职妈妈的第一年我读了10本书。这10本书都与行业最新动态和互联网新业态的研究有关。
通过看书来获取知识,我可以保持独立思考。只要人的知识一直在刷新,即便不在职场,也不会掉队,并且拥有随时归队的能力。」
对话体在文章中也要慎用,对话只能作为文章的点缀,不能用对话代替叙述。
书里,作者还给我们整理了#语言精练自查清单。
●文字是否“一逗到底”,是否需要再进行断句、分行、分段。
●相邻的句子和段落中,是否有太多重复的词。尤其是人称代词(我、你、他)、助词(的、得、是、了)、语气词(吧、啊、呐、呀、哈)等。
●是否有太多问答体和对话体。
●是否存在主语混用的情况。
●有没有意思重复的段落,是否需要通过排序的方式让条理更清晰。
●在表达同样的意思时,能不能尽量使用最少的字数。
创作是克制的艺术,请果断修剪旁枝。种瓜得瓜,对文字有耐心的人,终将收获饱满的果实。
我也给大家总结了我日常修改内容的一些法则:
1. 删掉 “无效修饰词”,让文字做 “减法”
很多写作者喜欢用 “非常”“十分”“特别” 等程度副词,或者 “在…… 情况下”“从…… 角度来看” 等状语来修饰句子,以为这样能增强表达效果,实则让文字变得拖沓。试试删掉这些 “无效修饰词”,你会发现句子反而更干净利落。
例:修改前:“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故事,让我十分、十分感动。”修改后:“这个故事很有趣,让我感动。”
2. 避免同义反复,一句话讲清一个意思
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重复同一个意思,比如 “听到这个消息,他非常惊讶,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种同义反复不仅浪费字数,还会让文章显得啰嗦。写作时,要学会用简洁的语言一次性表达清楚。
例:修改前:“她的歌声非常优美,听她唱歌,我仿佛置身于优美的音乐殿堂。”修改后:“她的歌声优美,让我仿佛置身于音乐殿堂。”
3. 化长句为短句,让节奏更明快
冗长的复合句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读者走起来容易头晕目眩。
而短句则像一个个清晰的路标,能引导读者快速理解内容。在写作时,尽量将长句拆分成几个短句,每个短句表达一个简单明确的意思。
例:修改前:“由于今天天气突然变差,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所以我们原本计划好的户外野餐活动不得不取消。”
修改后:“今天刮大风、下大雨,我们取消了户外野餐。”
4. 聚焦核心内容,舍弃 “无关戏份”
写作前,先明确自己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个观点展开内容,坚决舍弃那些与主题无关的细节和描述。就像拍电影一样,要聚焦主角和主线剧情,不要让多余的 “配角” 和 “支线” 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例:修改前:“我走进一家装修风格很独特的书店,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有小说、散文、诗歌,还有一些工具书。我在书架前逛了很久,最后选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靠窗的位置看了起来。这时,窗外下起了雨,雨点打在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音。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去书店的情景……”
修改后:“我在书店选了一本喜欢的书,坐在窗边阅读时,雨声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妈妈逛书店的情景。”
5. 写完后 “自我提问”,做一次严格的 “文字体检”
文章写完后,别急着发布,先给自己做一次 “文字体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检查是否啰嗦:
- 这段话能否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
- 这个句子去掉后,是否会影响核心信息的传递?
- 有没有重复表达的内容?
- 整体节奏是否拖沓?
通过这样的自我提问,你会发现很多可以优化的空间,让文章更加精炼。
简洁写作的本质:用精准传递力量。
简洁不是简单地减少字数,而是用最精准的语言传递最核心的信息。
就像大师作画,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意境;优秀的写作者,也能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强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对读者的充分尊重,以及对文字的精心雕琢。
下次写作时,不妨试试这些方法,让你的文字告别啰嗦,变得清爽有力。相信读者会更愿意为这样的文字停留,而你的表达也会因此更具影响力。
愿大家在写作之路上步履轻盈、勇往直前,灵感如泉涌般源源不断!
期待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能笔下生花,早早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爆款内容,让文字绽放光芒、触达更多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