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号【挑战第4天】真正的学情
学情分析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今天读了《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学情分析。
以往我们在做学情分析时,可能会这样写到:该班学生学习基础好,习惯好,思维活跃,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等等比较抽象的话语,对教学设计没有任何指导作用的学情分析。书中指出,学情分析不仅应当基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出发,更重要是关注的教学内容。从这样的视角去做学情分析,立足教材本味,立足学生发展,准确分析和把握课堂学情。
王老师以季羡林一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例》为例,谈什么是学情分析。初读这篇文章,很多学生和老师都为认为这篇文本价值在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教学重点可能定位为:每个人心中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无私助人,这种道德说教上。最后语文课,变成了思想品德课,完全背离了编者意图。要把学情分析做好,就要对课文进行重新定位,立足于整个单元。所以真正的学情分析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教学内容。
一节课,老师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要把学生带到什么地方去,要重新定位和思考。也就是确定文本价值,关注课文本身,关注课文所在的单元,从整体语境来看,这个单元异域风情、异国文化,是解读和把握这个单元文本价值的唯一钥匙。其实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大单元教学,应该有的思想。
二、把握教学起点
书中设计了三个调查问卷:1.文章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你怎么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3.读完全文,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理解有困难的地方,例举三个出来。读到这里,我如获至宝。突然想到自己在做学情分析时,完全没有用过这样方法,似乎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比如在教学老舍《草原》,开课时请孩子谈谈对草原的印象,大部分孩子说到了辽阔、一碧千里,牛羊成群,接着带着欣赏了一段先草原风光视频,顺利进入课文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非常投入,品读,分析等,今天读到这才恍然大悟,这些设计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带着孩子去学习,没有立足学生实际出发。因此后面在引导学生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有的孩子就无法理解。我当时设计了一个环节,把自己当成作者老舍,见到了美丽草原,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在分别时想对草原人民说什么?配着音乐,让孩子们去想,去写。然而效果并不理想,找到了原因,起点出了问题。
三、目标定位
调查问卷出来后,仔细分析,重新定位核心目标,体悟真诚和素朴的语文风格。还有其他的条件目标:品词、品句、主旨解读。
四、设计教学过程
1.感受风景绮丽、触摸爱花真切。这一点关键词“匹配”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在文章找到于插图有关的文字,这一点在平时教学中,没有太在意,其实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图文使文字画面感,形象化。第二个关键词“细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比较阅读,找同样写花的文字来读,感受本文作者写作的不同之处。第三,引用典故。第四,背诵。阅读教学背诵不能简单机械,要发挥背诵的整体作用和效应。昨天让孩子背诵草原第一自然段,有的孩子有为难情绪,我给孩子指点了几个方法,让孩子抓住作者描写哪些景物,观察描写的顺序。很快发现了从天空到地面。还有可以角色换位,把自己当作者从初见草原时的感受,到最后发现天底下其他景物时,又有什么感受,闭上眼睛想画面。因此很快背到了,所以方法很重要。2.解读风景密码,品味爱花真切。这一步就是有风景连接到风情,再到文化。用当个方法创设语境,转换语境、强化语境。通过三个版块,让学生体悟到养花是德国人的风情,是德国人的文化。
本书中王老师所举的课例和实操方法,告诉我们真正的学情与教学内容有关,教学内容是把握学情的参照体系,真正的学情不是学生,而是我们老师自己。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