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面
文/原创
今天是个暖阳的日子。外边没有风,也没有丝毫凉意。似乎回应了昨夜的风铃,清脆的叮当声带走了一切,所以,张望天空时候,蓝得如同漂洗过了似的,没有一丝牵挂;也如同宁静的大海那样,暂时不见潮掀浪涌。心里亮堂许多,也安顿许多。
这阵子把眼睛累坏了,也把脖颈子给搞得有些疼痛,还有心、脑、手……几乎都在忙着离目标很远的不是正经的事情。但细思量,又觉得是正经事儿需要做的离不开的重要事情。还是因为有目标的牵引,才有心抓住这重要的事情,放置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去认真对待。这样的努力过程,真的很值得庆幸!回想一下,如果不是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事件,从头到尾地用自己普通人的眼睛看下来,不用手去筛选信息进行必要的记录,不用心脑去思考真相、真理以及真相和真理间的距离,该是我以后后悔错过了极好地观察社会的一次机会吧。
为了认知社会,为了用自我形成的“社会核心本质论”解释社会现象,每天都在跟踪疫情发展趋势,把自1月23日开始的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情信息都抄录了下来,另外,还把每天发生的媒体表现的主要事件和观点尽可能摘抄了下来——真不是一般的辛苦!也不知道谁还是如我这样的坚守的人——因为不曾与他们谋面,我还真不知道。再加上每天坚持写出一篇专题性的千字以上的随笔式的日记,因此就有了必然会来的哲学问题:所做的一切值不值得?
又回到了恼人的哲学问题上。值得与不值得是辩证的统一,自己把握值与不值的尺度,所以,就不展开多说类似这样的哲学问题了。常理总会是这样,一旦打开潘多拉似的关于类似真相与真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等这些问题,就免不了去探讨,推倒第一个问题就如同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那样,最终让那些精英们辛苦建立起来的某种程度的社会认知理论体系,会轰然倒塌。这恼人的不能与外界熟人、半生人以及陌生人见面的日子呀,不免生出许多奇怪的思想。值不值得?因为有自己需要奋斗的目标,自己才最知道值得与不值得。
那些直到现在的不完全正常自由的日子,也挡住了生活中的感情见面。从1月23日开始到现在,伯母一直被挡在医养中心的大门之外,她快两个月见不到独自在医养中心生活的伯父了——他们渴望相见的情感,被新型冠状病毒筑起的鸿沟阻隔着。3月10日那天,医养中心的护理员发了一条微信,说伯父的智障更趋严重了,吃饭需要喂!我不敢隐瞒,马上把伯父的这个最新状况的信息告诉给伯母,并让她看了微信和小段视频,伯母边看边流泪……那天,我有点心酸,晚上特意以《伯母的心情》为主题写了篇随笔。这恼人的不正常的日子呀,何时过去?好让有情人能够早些见面!
自己,何曾不需要见见想见人的面呢?见一见外面的新世界,更想和那远方,隔着蓝天,在某个安静的角落里,伴随纯美的玉兰花,晒着温暖的阳光,叙叙那份彼此牵挂着的心情。
(2020年3月13日随笔)
2020.3.13.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