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

简记成都人民南路广场的一次五一游行

2017-12-26  本文已影响79人  钟离春秋ZLCQ

简记成都人民南路广场的一次五一游行

成都解放后,除1950年10月1日下午在北校场举行过国庆游行外,从1951年开始,所有国庆节和五一劳动节庆典和游行,均于当日上午在成都人民南路广场举行。

人民南路广场全景

从1954—1956年,我是在就读初一中时,以少先队号手的身份,连续参加了5次国庆节和五一节游行。

1954年一年级下学期刚开学不久,因少先队要选拔鼓手和号手,大队部发出通知,让各个班级的队员先到各自班级的中队长处报名。其报名条件很简单:敲大鼓的要大个子,要有长时间杠得起和敲得动大鼓的体魄和耐力,所以最后选拔出来敲大鼓者,都是号称“大汉儿”的队员;打小鼓的队员要会弹击与滚奏鼓棒;打大镲的要在较长时间内把大镲抓得稳喔得牢的,也就是说手腕要有一定握力,而且耐力又要好的队员;队号是一种能吹奏1、3、5三个八度音高的无键铜号。要求应征吹奏队号的队员至少要把小号吹响,耳朵听辨音调无障碍者,具有一定肺活量的健康队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报名选拔,好不容易把鼓队队员选齐了,并经过一段时日的训练,在一次少先队的集会上正式亮相后,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可是鼓乐队中的号手连报名的都没有,在这次集会上辅导员老师讲话说:……我们现在这个队伍只有鼓队没有乐队,是一支残缺不全的队伍。按照编制至少还缺少4名号手,大家应该积极报名应征小号手……

散会后我询问了辅导员老师,像我这个身材高度能否应征,她看了我一眼说,谁说不能?!她还问我吹过小号吗?我说吹过过年号。她笑了笑后说,没关系,它们的原理和吹奏方法都是相通的,欢迎你来应征!

辅导员老师的回答给予了我信心。第二天我去了挂有铜号的那间房子,这次已经有几个同学在那里报名应考了。辅导员对他们做了简单考核,基本上没人把那小号吹得响。轮到我报名考核了,我拿起小号,也同样没吹响,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没撼动小号半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但是我感觉到,要是再给我一点时间,就能找到把它吹响的卯巧了。

有一天那间挂有小号的房门又打开了,有几位队干部正在里面开会,其中有位是我班同学。我请他取下一只队号让我练习一下,他同意了。我拿着队号就在室外练习起来,练了一会儿居然把它吹响了。其实队号与过年号的号嘴结构有少许不同,用吹过年号的嘴形吹队号肯定吹不响。只要把吹过年号的嘴形稍加调整,吹响队号就没有任何问题。我继续练了一会儿居然吹出了过年号的音调。这个号声惊动了不少老师和同学,特别是那位辅导员老师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了,看她那激动的样子,就像小孩子得到糖果一样地兴奋。她说:就按照刚才的样子吹,慢慢练习,你一定能吹好的。她随即拿出一份队号的简谱出来,让我照着号谱吹。我说我不识谱,她又马上教我识谱。

后来一段时期,经过辅导员的识谱训练和我不断地吹奏练习,终于在识谱和吹奏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可以基本上吹出“集合号”和“升旗号”的调门来了。再后来辅导员又委托音乐老师来训练我的节奏和音准,以及对其他几首号谱(出旗曲、退旗曲、行进曲和欢迎曲)的学习练习,基本上掌握了这六种号谱的吹奏技巧了。

不久,学校又选拔出了一位号手,他的名字叫杨波,与我一同练习。终于鼓乐队有两把号可以吹响了,不过按照我校少先队员的总人数,应该配备8名号手,最少也应该有4名号手才够编制。可是,一来学校没有那么多资金购买齐全队号和鼓乐,再者学校连4名号手都还未凑够。

按照规定,成都市每年五一和十一都要在人民南路广场举行庆祝大会,并检阅部队和群众游行。这正好是每学期摊上一次游行,所以每年在五一节和十一节前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少先队员都要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在学校操场举行队列训练和预演。而鼓乐队自开学后,基本上每天起码要训练半小时。

临到要参加游行前几天,成都市各个学校的鼓乐队,都要去后子门成都实验小学操场或市体育场集中操练。不过那时对游行队伍的要求,也不像现在这样要绝对整齐划一,只要基本整齐不出大的偏差就算合格了。

临去参加总排练的那天,终于把队号下挂的绣有少先队队徽的吊旗,发给号手系在了队号的横梁下。有了吊旗的队号,当微风吹动吊旗,号手们吹起队号时,小号手们显得更加有精气神韵了。

游行前一天晚上,学校要求住校生中的队员,早早上床睡觉,第二天4点钟起床盥洗后吃早餐。对通读生的要求是,第二天一定要在早晨4点半钟之前到校集合。游行队伍必须要赶在7点钟人民南路广场戒严之前穿过广场去盐市口集合。

早餐后分发了当天午餐食品,包括一个圆面包、一个馒头、一瓶汽水和半斤煮胡豆(穷啊!)。这些食物都放在学校统一为每名队员制作的一个兰色书包里,并斜背在身上。

队员着装为:男孩子为白上衣蓝色裤子;女孩子为白衬衣,天蓝色背带裙,头扎红色蝴蝶结。全体队员都要换上红绸大号红领巾,戴在脖子上才有飘逸感觉。

队号上的吊旗随着晨风缓缓飘动!临晨4点半钟,号手们连吹了3遍"集合号",少先队开始整队集合。参加游行的队员们按照演练好的队形列队完毕。吹"出旗号"时一名执大队旗的旗手,两名护旗手走在他的两边,行进到队伍的前方停止。鼓乐队指挥员,手持一根像红缨枪但无枪头的指挥杆站在大队长的后方,即第三排正中间。学校参加过的几届游行,鼓乐队指挥员都是一位高高个子的、非常漂亮的女同学,看起来青春洋溢,十分养眼!紧接着就是2名大鼓手,后面是4名大镲,再后面为8名小鼓手,最后就是两名号手。跟在鼓乐队后面的是一个个中队小方阵,小方阵的前面是中队长。小方阵由若干小队组成,每个小队的小队长站在每支小队的第一位置。集合完毕后清点人数无误,由辅导员再次讲解当天游行时要注意的具体事项。4点50分队伍提前出发。

此时少先队员们就像要上战场一样,背负着神圣的使命。每名队员脸上显得非常严肃,平时调皮捣蛋的队员也很乖了。队伍集合起来也比起平时的速度快了很多,根本不用队长整理队伍,已经排列得非常整齐了。

随着大队长一声立正命令,鼓乐队指挥的指挥杆高高举起,随即在空中划了一个圆,然后指挥杆往下一杵的同时鼓队开始奏乐。鼓队奏了6小节时,指挥员把指挥杆在头顶上方竖直举起,告诉号手准备,在第8小节后顺着指挥杆向下挥动,号队开始奏“行进曲”。一小节后队旗和鼓乐队出发,后面的大批队伍也开始随着乐队的节奏顺序出发了。在学校大门口,只见到处都布置有少先队岗哨和游动哨,俨然一副军营气氛。这些都符合当时少先队操典的要求。

在出发后不久为了节省体力,鼓乐队停止了演奏,改为自由行军状态。从那家巷到罗家碾,沿着新罗路一直来到十二桥,再顺着通惠街、金河街、祠堂街,过西御街,按预订时间提前穿过了人民南路广场,过东御街后到达盐市口。队伍就在这里与先期到达的其他学校的队伍逐渐合并成20人一排19人一列的一个个方阵。随着城市建设加快,街面不断扩大,每年的少先队方阵人数都在扩大。

鼓乐队仍然按照演练时的乐种合并站队,很快就合并完成。方阵队员按照指定学校合并。合并时因方阵队伍未经事先演练,现场显得比较混乱。

整理好了的鼓乐队,很快就在鼓乐总辅导员的安排下,在乐队总指挥和其他十几名副指挥的共同指挥下,几百个号手一起吹响了“集合号”。那号声真是惊天动地,我们自己听了都感到震撼和惊奇。参加游行的其他成人队伍中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跑过来看稀奇。少先队方阵中的队员也跑过来围观看热闹,把辅导员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不得已只好让乐队指挥立即停止吹号,这才重新开始整理队伍。后来参加游行的现场总指挥,召集各队领队在现场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宣布了一些纪律和注意事项。会后马上传达到附近参与游行的各行各业每位成员,这才把现场纪律维持下来。20分钟以后,少先队的"集合号"再一次吹响,队员们排好了队,进入了临战状态。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行军和精神高度紧张状态,辅导员宣布:大家可以悄悄地吃点胡豆,喝些汽水,去街边移动厕所把小便解了。千万不能把水喝完,面包和馒头现在不能吃,胡豆壳壳不能乱吐,只能放在自己的蓝布包里。

9点正,听见街上扩大机中主持人宣布庆祝大会开始!首先是奏国歌,排列在城楼下的军乐团(东边为解放军西南军区军乐团,西边为成都铁路局管乐团)齐奏国歌(五一节还要加奏国际歌),升国旗,鸣二十一响礼炮。然后由成都市长讲话,讲话后主持人宣布游行开始。

游行队伍是由东向西,沿着人民东路到人民西路方向通过广场的。而1953年之前游行队伍是由西向东通过广场的。

首先是领袖们的巨幅画像和彩旗方阵打头阵,紧接着就是威武雄壮的解放军各兵种部队,后面就是少先队方阵……

鼓乐队走在少先队方阵的最前面,当队伍走上人民东路时那是最紧张的时刻,大家专注地看着前面一排少先队的乐队指挥,耳朵听着军乐队的军乐。

在预演时辅导员曾经告诉过大家,听见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时表示解放军仪仗队进入了检阅区。奏“骑兵进行曲”时就是解放军炮兵部队进入了检阅区,解放军的最后一首曲子一定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曲子。听见这个曲子时表示解放军最后一个方阵要过完了,该是少先队鼓乐队接班了!这个时刻是大家最最紧张的时刻。

1953年国庆受检阅的解放军部队

鼓乐队方阵一边跟着解放军的步伐前进,队员们一边心里数着节拍,看着已经竖起了的指挥杆。当军乐曲演奏到最后一个音符,只见指挥杆在空中划了一个圈落下时,几百只队号和庞大鼓队一起奏响。这时大家一边往前行进着一边熟练地吹着“行进曲”,别说心里感觉多么豪迈了。那几百只队号发出的巨大的、和谐的滴滴嗒、滴嗒嗒的带有金属质感的铜号声,声声入耳,昂扬嘹亮的队号声,句句振人心魄。队员们越吹越起劲,听起来比演练时整齐多了,连音准和节奏都没有任何问题。

右边城楼和观礼台上,那些首长和观礼贵宾们正在对少先队方阵中鼓掌和招手。左边齐集在人民南路广场上的游行队伍的方阵此时有点乱套了,不少人干脆跨出队列,也不顾及到纪律,伸长脖子在观看着少先队鼓乐队的表演,一脸惊讶和欣喜的表情。这时整个鼓乐队的队员感到异常激动,心潮澎湃!这说明今天的表演,已被所有人认可了。

当鼓乐队走过了城楼,后面跟着的少先队的第一方陣走到城楼正中间时,乐队指挥把指挥杆横放在头顶,鼓乐队两小节后停止了演奏。全场一下子静默下来。鼓乐队和少先队方阵继续向前行进着。

此时,站在广场里集会队伍最前边的大群少先队员,把手中的大批气球和和平鸽释放出来。人民南路广场上方的天空顿时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和平鸽振翅飞翔时翅膀发出啪啪的声音响成一遍,直冲云天。少先队方阵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啊!啊!啊!的欢呼声,整个广场如同一片欢乐的海洋,场面极为热烈壮观。

稍许,待气球与和平鸽差不多都飞走以后,军乐队开始反复奏起了由马思聪作曲、郭沫若作词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改编的进行曲[注1],直至少先队方阵走完为止。后面就是工人方阵,军乐队奏起了雄壮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乐曲……

六十年代参加游行的少先队员

当鼓乐队行进过了城楼边缘,鼓乐队和后面的少先队方阵在解放军标兵处,按照演练时的分配又拆分成左右两个小方阵。每隔大约30米左右站着一名标兵,从人民西路东口正中间一直站到西口的一列标兵们头戴钢盔,成标准的立正姿势站立,胸口高高挺起,目不斜视,纹丝不动。少先队员们对解放军的英姿佩服极了。从1955年开始,解放军授衔后,这一年的十一游行,这一列标兵们一律由解放军的尉官们担任,那看起来更是威武雄壮了!

当鼓乐队行进到市政府办公大楼大门一线位置,乐队指挥再一次指挥鼓乐队进行了最后一次"行进曲"的演奏。当走过人民西路西口拐弯进入东城根街路口时,鼓乐队停止了演奏,全体少先队方阵被带至人民公园内,休息后自行解散。

队员们散坐在人民公园内各处,把余下的干粮和水全部吃喝完了后,开始陆续返回学校。走到十二桥时有人悄悄提议去游泳,大家会意地点头,男生们就三个两个地离开队伍,到岛北游泳去了。

注1:中国少先队历史上曾有两首《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1950年4月,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被定为少年儿童队队歌。1953年8月21日,由于“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少年儿童队队歌也同步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1978年10月27日,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故事片《英雄小八路》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注2: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