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散文:祭灶
作者:任争气(醉美长安)
从进入腊月开始,整个北方农村就被年的味道包围,越接近年味道越浓。
喝完腊八粥,人都糊涂了,忙忙活活只为一件事-----过年,母亲每年都这样给我说。
今天,腊月二十三,家里人习惯性的叫它“祭灶”,也就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开始。
都要烧纸钱、烙饦饦馍,以最虔诚的方式送灶王爷,好让他在玉帝面前只说好的,到来年元宵节那天把吉祥和美好带回来。
前天给母亲打电话说,今天带女儿回家,工作原因我依然留在西安,回家的时间一再推迟。
从女儿放假那天母亲就打电话让把孙女送回家,只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情世故越到年底越牵扯精力,把母亲的一个个希望变成失望。
就像当年盼我们回家一样,母亲现在一心的盼着孙女回家,一再的打电话给我说:
“少给孩子报点补习班,少给孩子一点压力。”
我也只是习惯性的用“嗯,好,知道了”来回答。
祭灶了,小年了,一早上就被各种问候提醒,提醒我这一年又到头了。
记忆中关于祭灶的一切一下子霸占了大脑:土墙、土院、厦子房,母亲在灶房里烧着大铁锅烙馍,父亲在打扫房前屋后,我带着弟弟妹妹去半崖挖白土,回来把它和成稀泥来刷土墙,一切都那么有仪式感。
如果没有年,我们可能永远不能抽出时间好好团聚;如果没有年,我们可能也不会抽出时间好好歇歇;如果没有年,我们也很难找出借口这么彻底的打扫卫生;如果没有年,我们就没有时间节点。
现在不像以前,过了祭灶就什么也不干了,剩下的时间只用来大扫除,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这一切与年密不可分。
祭灶到了,我没回家,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几个电话的催着我回家,说是在灶王爷临走之前必须到家,好让灶王爷点上人数,来年才能给每人带回来口粮和吉祥。
就像我们小时候的农村一样,随着城镇化改造的加快,我们想回到的农村已经不再存在,随之消失的也是农耕时代的各种习俗、风俗以及美好的祝福方式。
当这一切在还有记忆的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记忆里消失,祭灶也必将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传统缺少参与,也就容易被忽略、也就加快了遗忘的速度。没有了母亲亲手做饦饦馍的祭灶,没有了母亲亲手打月饼的中秋、没有一家人一起包饺子的除夕,这传统节日也过得寡淡无味。
剩下的吃吃喝喝、觥筹交错,成为一种负担。这祭灶、这年过的也会了无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