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也是种修行
前文分析了自身工作效率低下的三个原因:
1、没有任务的紧迫感,没有从意识上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
2、环境因素干扰的太多,手机是主要的影响源
3、最主要的一点,大脑的思维跳动太活跃,容易从当下的场景切换到发生过的场景,或者是未发生的场景,没有形成一种沉浸式的专注模式。
那么如何高效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加班呢?
从上述原因入手,结合之前听到的几本书来梳理。
首先从《瞬变》这本书去讲。
自我没有认识到任务的紧迫性,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动力,骑象人(自己)意识不够。要寻找感觉,还记得曾经为了定位一个Bug,连续工作到晚上11点;还记得为了去理解新特性的实现方法,认真的花了一个周日去画流程图。那种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还有整理输出的充实感仍记忆犹新。把一个任务知识化,又或者成就化,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或许会改善一些现状。
环境干扰因素太多,已经找到根源在手机,那么最好的方式是,将手机与自己隔离,比如进实验室时,将手机放到保密柜里。电话,短信消息在午休吃饭时处理。
思维太过活跃,以至于不受控的想东想西。骑象人(自己)管理不住这头大象了,自己的被乱糟糟的意识所控制,失控!制定关键的举措,比如此时意识到自我的思想失控时,起身放空一下,做几组健身动作,长期的坐着看电脑也不太好。将关注点从思想转移到身体,就会暂时的控制住这种思想情绪的蔓延。
再从《正念的奇迹》说。
这本书的主旨就是觉知,将自己从从前、未来的,当下所做事情之外的,关注,焦虑,回忆,担忧...解脱出来。只有觉知到了,就完成了重要的第一步。而后可以从一呼一吸的平息运动来放空此刻,然后再回到当下。把每一次的这种觉知和平息当做是种修炼,把每一次对思想、情绪的掌控当做是一种成就。
那么对于一些天马行空,突发而至的灵感呢?又或者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开心愉悦呢?是不是也要去控制?其实,这里的控制并非压抑,而是觉知后的任之随之,你看着那思想的灵感在释放舞动,你看那欢乐在心间游走,不至于沉迷,不至于过度。
那么放到低效的工作上,就是对于所有预示着低效行为的觉知,你看到了自己不停的在玩手机了,你看到了自己时不时的就去打一杯水了,你看到自己又点开消息框,和垃圾邮件列表了...看到了,就成功一半了。
最后回到《知行合一》上说。
这个被王阳明说成是一件浑然天成的事情,为何到了每个人那里就成了两个部分呢?有些人就算是理解了这四个字的寓意,却做不到,还不如不知者却一直行走在知行合一这条路上的人呢。
从低效工作这件事说,因为经历过效率低下,到了任务节点前还没有完成的仓皇窘状,所以知道低效率是一个要避免的事情,因为经历过集中精力做事,一气呵成的酣畅淋漓,所以明白了专注的益处。这里的知行是合一的。
那么为什么我心里知道了这个道理,为何还是犯低效率的毛病呢?人说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眼耳鼻舌身意),你管不住自己情绪,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眼睛不由自己的就看手机了,耳朵不由自主的就被其他的声音给吸引了,鼻子闻到好吃的,就想到美味的食物,身体怎么又不由自主的去上了趟厕所呢?最后意念也就动了...
从小到大经历的所有,造就了当下的失控,于是要去修行。从生物学去讲,藏在人体内的基因本能,还有身体对环境的依赖度,对某种熟悉的,迷醉的感觉的瘾,都会对影响下一刻的行为反应。
当杂念去除,就到了那种知行合一的境界了吧。工作是种修行,说的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