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不过无明障
前天一个认识的师妹问我说,人为什么烦恼那么多?我诧异,一是诧异于她为什么会选择问我这个问题,二是诧异于她正是如花的年纪,为何会发出这样的烦恼?和她交谈了许多,发觉她的烦恼大抵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一味地觉得要照顾他人的感受,最终让她不堪重负,生出了人生处处是烦恼的感慨。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开解她,但我想起了六祖慧能的那首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把佛偈念给她,希望她可以明白这明镜非台的境界。但我不知道这首佛偈对她有没有什么作用,因为每个人的烦恼基本都不离是无明产生的,但能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却很少。我只希望她可以早日超脱,不再因为无明而烦恼相随。
她的经历让我困惑,是否每一个花季的少女都会遇到这样的烦恼?是不是每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都会发出人生处处是烦恼的感慨?我想了许久,大概是吧,即使不是这样的烦恼,也会有着别的烦恼,就像太阳一样,东边不见西边有。佛经常说,一念无明,妄想常起。大概每个人都会有一念无明的时候,无论是花季的少女还是风华正茂的少年,无论是垂垂的老朽还是健硕的壮士,只要是一个人,大抵都会有这样的烦恼。
人生于世,大抵名利情权四字是最难看破的,由于看不破,所以衍生出佛家所说的八万四千烦恼。由于有烦恼,我们处处去求解脱,但所求不得又使我们觉得人生痛苦处处是,所有又有了佛教所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烦恼炽盛等人生八苦,其实这些所有的苦,所有的烦恼说多了不过就是自己一念造成的,六祖慧能说,前念不断,后念又起,念念相续,故有烦恼。这话是多么精辟,可惜人却不能懂。
一代禅师白云守端曾在杨岐方会禅师门下学习。
有一天杨岐忽然问他:“你的受业师父是谁?”“茶陵郁和尚”。“我听说他有天过桥,摔了一跤,因此因缘而开悟,你可记得他说了一首偈子?”白云守端于是朗朗诵出茶陵郁禅师澈悟自性的诗偈,杨岐听了,不但没有叹的言语,忽然间站了起来,趋向白云身前,诡异地笑了起来:“嘻!嘻!”然后不发一语进了禅房。留下一头雾水的白云,惊愕地不知所措,疑惑如潮涌,自己究竟说错了什么,和尚那奇怪的笑声含藏什么意思?白云彻夜不能入眠,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迫不及待去请教杨岐。杨岐于是正色说道:“你看到昨日庙口那耍猴子把戏的小丑吗?”“看到啦!”“你完全不能和他相比”,“老师此话什么意思?”白云惊愕不已,“那小丑做出各种的动作声音,千方百计要博得别人的笑声,而你却禁不起别人轻轻一笑!白云守端禅师一听顿时心生开悟。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感慨很多,一是感慨于佛法的不可思议,于一草一木中渡人解脱,二是感慨连白云守端禅师竟然都会因为别人一笑而彻夜无眠。我们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往往别人一句玩笑话我们就顿时升起无名之火,别人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我们又觉得大受侮辱,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无明业火罢了,我们也该向小丑学习,至少他并不怕别人笑。
第一次与佛接触的时候是大学的时候,那天在图书馆看到了《金刚经》这本经书,不知什么力量驱使,拿起了这本书,使我大受裨益。后来又接触了《坛经》和《维摩诘经》以及佛教徒林清玄写的散文,这些书深刻影响了我,让我开始懂得无明是一切业,让我懂得我们应该追求无所住而生心,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追求同体大悲,同体大慈,让我懂得了人生八苦不过是人生虚幻的一部分,我们只有以智慧的内心来观照世界才能随遇而安。
人常说年轻人不适合看佛经,这样会消磨自己的进取精神,我想说,年轻人应该多好看佛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常怀慈悲,常怀怜悯,常怀柔软心。唯其柔软,慈悲,怜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了解领悟做人的真谛。这样才能达到人生的真善美,洞察一切虚妄,这样的人生自然处处无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