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真正了解了孩子,认清了家长自己,才能迎来家庭的觉醒

2020-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冷眼观史

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诸如“打是亲骂是爱”“狼爸虎妈”等现象,在中国还是占有一定的市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需要管教,不然容易迷失方向,从而走上歧途。

可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会在青春期的时候,选择叛逆?而在长大成人之后,跟控制型的父母越走越远呢?根子上就是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的管教,实际上严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造成了压抑和伤害,从而在孩子有能力进行反抗的时候,会迅速爆发出来。

笔者最近在看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家庭教育专家沙法丽•萨巴瑞所著《家庭的觉醒》,里面对父母的固有观念,提出了颠覆性的改变"我们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也越能给孩子温柔而有力的教养。“

​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迎来真正的家庭觉醒呢?笔者在通读全书之后,有了以下三点思考。

第一,走出固有思维,倾听孩子心声

前面笔者已经说过,在中国育儿历史的大环境下,很多家长信奉的是“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式教育,也就是父母两边配合,从软硬两手把孩子牢牢抓住。

作为家长来说,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孩子可能会对严厉的家长有所抵触,但他对相对宽容的家长却可以保持接受,这样孩子就会被家长包围着。

这样做的目的,是一个道德制高点的问题,也就是父母无私的爱,说到底是对孩子无限的关心,但笔者想对这些父母说的是,做成这样真的还是关心吗?恐怕已经变成对孩子的控制了。

而在另一个维度上,父母经常会对孩子的活动时间作出限制,比如看书学习多长时间,看电视游戏多长时间,等等,这些时间安排,很多时候伴随着孩子的强烈不满,虽然暂时压制,但潜伏着的爆发是谁都能想象的。

如果想要打破这种固有思维的束缚,家长需要做的重要一点,就是俯下身子,真正去了解孩子的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他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从而调整家长的做法,进而走向家庭觉醒。

第二,放弃一个中心,育儿先要育己

在不少中国家庭里,我们都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家长们都围着孩子转,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事业,一心扑在孩子身上。

这似乎并没有错,但造成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就是孩子会觉得自己就是中心,因为家长给他的感觉就是这样;而家长也会强化一种意识:我们都付出这么多了,一定要把孩子管教好,至少也要超过我们。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真的好吗?而家长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真的是完全无私的行为吗?显然都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借用《家庭的觉醒》里的一句话:“欲教养孩子,先教养自己”,能够把教育孩子十分之一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改变就不是一点点,而家庭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第三,爱不是恐惧,父母需要改变

没有人是天生的家长,都是从孩子开始的,所以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无外两个模版:一是大众传媒上父母的形象,二是自己父母的形象。

然而,这两种其实都不是家长真实的状态,尤其是原生家庭有问题的家长,更会为此背上沉重的阴影,从而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自觉地把这些负面情绪展示出来。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放弃幻想,不要想当然地提出一个家长的概念,然后照着那个去做,好家长可不是那么学出来的。

还有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很怕自己,但他认为这是对孩子深沉的爱,孩子长大后会理解的,但要真正指出一点的是,这对孩子来说还真不是爱,而是一种恐怖,家庭反而成了孩子想要逃避的地方。

要培养一个真正自主、独立、坚强和有观察力的孩子,家长必须做出改变,在充分认识孩子的基础上去改变,从而真正实现家庭的觉醒。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     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20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正在全网热销中,欢迎阅读评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