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爱好者太极拳

韩和平谈郝式太极身法

2020-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雀地龙999

        学习郝式太极拳必须重视身法训练,我的体会有三点。

        首先,把“起承开合”节序图注解的要领记熟。这一点不可忽视,比如“涵胸”,这是武禹襄提出的,是怎么传给李亦畬的我们不知道,李亦畬是怎么卖传给郝为真的我们也不知道。郝为真传给郝月如的(可能也传给郝少如),我们可以间接知道,因为郝月如有著作有文字。他的解释“何谓涵胸?心以上为胸。胸不可挺,要往下松,两肩微向前合,谓之涵胸。能涵胸,才能以心行气。”到郝少如,经过五十多年的总结和提炼,在“胸不可挺”后面又加上了“亦不可凹”四个字。拳友们不要小看这四个字,这四个字非常了得,许多拳者走弯路多年而不自知,以致出现偏差而不得受用。对于其它十六条身法也要这样考察研究。

        其次,按照“起承开合”节序要领走架。“起承开合节序图要领注解”讲了十六条,实践中要一式一问,一字一问,少有不对,即速改换。比如单鞭,有时单鞭一式分为三个要领(单鞭和提手上势合为一个节序时,单鞭是起、承、开,提手上势为合),有时单鞭一式为一个要领(比如单鞭、下势和更鸡独立合为一个节序时,单鞭为起,下势为承,左独立为开,右独立为合)。有的拳者忽视“起承开合”节序,简单地理解为“一、二、三、四”口令,这是因为没有进入郝家拳的理法体系。

        其三,在推手中检验身法。身法练习的弯路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走架问题。走架的问题主要是认识片面,孤立的对待,孤立的练习。比如松肩,练拳多年两肩松就是不下来。仔细一考察,从下到上逐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僵紧,这就很难把肩松到胯下、膝下、脚下。其原因与思维方式有关。二是推手训练的问题。本来推手是训练求得“知己知彼”的本领,其途径是“沾连粘随”,其方法是“掤捋挤按”。或者说是通过“掤捋挤按”来训练“沾连粘随”,通过“沾连粘随”求得“知己知彼”。“知己”一方面是在走架中练,另一方面是在推手中练。人们常说“推手检验走架”,其实是用推手检验走架的身法对不对,身法不对,就会在推手中暴露出来得到纠正,使走架越来越趋于正确。推手训练知人,主要是感知对方身法上存在的问题而加以利用,实现自己的“得机得势”。推手训练的问题主要是“求胜心切”,总想占点便宜什么的,而忽视了对双方的身法考量,忙活半天没有所得,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也是屡纠难改的。

      学习身法应先从“尾闾正中”练起,“尾闾正中”能起基础和协调作用时,把“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腾挪”、“闪战”“松肩”、“沉肘”、“气沉丹田”、“虚实分清”、“腰脊敛气”、“胯松直”、“膝曲蓄”、“两手意向上升”等身法练熟,将它们统一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在这方面要有整体思维,比如松肩,是整体放松中的松肩。整体放松训练有窍门,在意识中,两肩用意往下松叫作“松肩”,胸腔往下松叫作“涵胸”,两胁往下松叫作“护肫”,小腹往下松叫作“气沉丹田”,两胯往下松叫作“胯松直”,两股(大腿)往下松叫作“两股精神贯注”,小腿往下松叫作“膝曲蓄”,两脚往下松叫作“分虚实”(虚脚合到实脚气向下沉)。

      在这方面人们容易走的弯路,多表现为只知道往下沉,而不知道往上升。体系外的话,是人们死心眼儿。体系内的话,是没有得到郝家的“折叠之术”。“折叠之术”是运动原则,在放松训练方面,当气往下松的时候,要有“意往上升”的安排和运行。所谓“松而气向下沉,空而意向上升”。当然,“折叠之术”还有内劲运行和身法组织方面的要求,这些须要当面口授身演,才能讲的清楚。

      (沧州太极韩 双金讲坛2020022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