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的最后狂欢(一)
前几日出差,在火车上遇到了两个做城市晚报的从业人员,聊了几句。其间,很多话题引起了我更进一步的思考。
话题一:地方媒体的生存环境
在这个特殊的社会制度之下,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日报、晚报、地方门户网站、周刊、月刊之类带着半顶“官帽”的媒体,他们在重大事件上步调一致的服从着上级的安排,好像是抓住了舆论的“喉舌”。可在这个互联网信息发达的年代,全球信息都朝着同步前进的趋势里,这种存在越来越让人感到无力。
但是,这些媒体,一方面靠政府支持,一方面自力更生,有些也过着相当滋润的生活。
由于互联网打破了各种媒体之间的界限,这种生态里的中间阶层往往是最不稳定的状态。它们不成长就会被淘汰或者取代,一成长就直接引起顶层的警觉,被收购或被碾杀。有句话叫做“强龙不压地头蛇”,有相当多的地方性媒体俨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强敌环伺之下硬生生杀出了自己的一小块领地。
大型网站,至多做到省级或者核心城市一级就已经很不错了,譬如腾讯的各地方板块,再往下到地市级网站就鞭长莫及了。虽然很多地方网站都生活在大型网站一伸脚就死的境地里,但由于其本土化和个性化相当浓重,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排挤的代价又太大,因此有很多地方都是在当地政府的坚强保护下扼守着自己的领土。
话题二:地方媒体的生存方式
相对来说,地方媒体的客户相对要明确,除了偷些各主流媒体的边角余料之外,就是挖掘本地事件,让当地的人了解些当地能了解的事情。因此,它成为许多厂商推广品牌开拓市场的首选。
对本地的门店、购物广场、娱乐中心、地产等厂商来说,它们是没有必要做超出本地城市范围的推广的,基本上吸引不来外地顾客。它们就没有在大型媒体上投放广告的需求,地方媒体就成为了他们的唯一选择。
虽然我国很多城市建设套路基本一致,但是不同的城市间还是有些不同的。有的侧重汽车、钢铁、煤炭等工业,有的侧重地产、农副产品等地方产业,有的侧重医疗、旅游、娱乐等服务业。竞争越激烈的行业,在广告上投入越大,广告费用也就因为竞争而被拉高。
总之,地方媒体是当地厂商眼睛里的香饽饽,而且由于很多地方媒体“市场化”运作,其实就是靠业务员拉客户的方式生存,现在科技的发达又使得成本进一步下降,所以在这种环境中生存还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