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知道这么多方法,却依旧做不好自媒体?
不甘于平庸,却一直如此平庸。
年轻的大多数人都如此。时常觉得很焦虑,害怕这个社会有一天抛弃自己,于是不停的充电学习。
上班之外的空余时间一点都不放过。晚上周末这种整体化时间,听一场讲座、live,或者上个培训课。上下班坐地铁的碎片化时间听一听有声内容。睡觉之前还要刷刷知乎、公众号。
总之,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这样更像是一个上进的青年,也包括我自己。
网上总是调侃,2017半年已过,你的小目标是不是又没有完成?
回忆一下,这半年好像做了不少事,看了些专业书,也学习了不少知识,却总觉得也没多大提升。
相反,却越来越不能自我表达了。而且有了一个可怕的习惯,不管做什么,做之前,都喜欢去知乎或者别的问答平台,找一下别人的方法。
哎?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自信了?为什么总是要看别人是如何做的?看了之后,这些方法我掌握了吗?
答案是:并没有。
半年的学习就像一团乱麻,看似学了很多东西,学的都是皮毛。所谓的充实假象,只是为了粉饰我内心慌乱的借口。
越功利,越觉得这个世界复杂得多,越发神秘。结果就是浮躁而沉不住气。
前段时间,我好好研究了一下自媒体,从平台调性、领域选题、标题、段落排版、图文、内容结构到有代表性的某些火爆的自媒体账号,都研究了一个遍。
很多人说做自媒体很简单,门槛低,也不消多少时间,互联网时代这算是个人最容易出头的一条路。最不济也能赚个零花钱。
然而我研究过后,发现并不简单。门槛低是事实,要做好却不容易。
比如说平时最不屑于看的情感励志文。难以想象情感类文在微信公众号上占了大约有一半比重。
在其他自媒体平台,虽不如热点新闻、娱乐阅读量多,其需求却也能排进前十。内容多以故事的为主,一段故事加一段感悟小结,最能打动人。
感觉很简单的样子,不就是讲讲故事,洒洒鸡汤嘛!故事都是千篇一律的,现在的人最喜欢毒鸡汤了。
自己动手的时候却各种不适。写不好一个故事,语句太贫乏,感染力不够,思维不够发散,效率低……
一开始以为是方法不对,所以又试图去找更多大神分享的方法。
其实每一篇方法都大同小异,最关键的是我自身的积累还不够,又不擅长,自然是写不出什么有感染力的爆文的。
又迫切的想要成功,内心就越焦虑。就像我这半年的学习一样,看了也有几本书,很多都是方法论,记得且能够熟练运用的却很少。
这样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多大用处。自媒体也好,专业知识也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积累沉淀。
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哪那么容易就掌握了?
一个人的成功,他背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能看到的人太少了。而他成功之后的事情,再怎么分析,都感觉好像不难的样子。
如此平庸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再去面对这个复杂神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