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富研习社】伊文

创造阅读法复盘

2020-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会笔迹分析的亲子教练陈琳

我们学习的知识是需要在脑海中反复的摩擦才能成为我们认知的一部分,而创造阅读法通一般的阅读不一样,是有自己的一套底层逻辑。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把读书拆分成三个阶段:输入、内化、输出。

01 输入

我家里买了很多书,基本上80%都没有看完,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听到别人说这书不错,买了,然后就搁置了,前天在开工作会议时说到家里很多书没有读,对于很久以前的书有些伙伴表示要捐出去,留下自己正真需要阅读的书。

那当我们去阅读自己需要的书籍时,才会使一个吸收率高的阅读方式,即按需阅读

一般是从自己喜欢的开始,这样才能够坚持阅读下去,否则一本书看了许久,依然无法看完,或者前看后忘记。到最后就会放弃再去看再去阅读,对于自己指定每月几本书甚至1本书的任务未必能够完成。

这是从一本书的角度上来看。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章节开始,不需要担心说万一看不懂怎么办?看不懂的时候,我们就会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个过程中也是思考的一个行为。

所以,在输入的时候,第一步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从喜欢的章节开始。

那该怎么操作呢?

先看目录,根据目录中最想了解的内容开始阅读,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兴趣出发,而不是一开始就强行去读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我们的大脑也会排斥。

02 内化

输入之后,如何去消化理解内容,变为自己的东西,并且去应用呢?

这里包含:

①接受和交流

如果我们只是接受,没有任何互动,印象不会深刻,可能不久就会忘记,而在接受的同时还会交流,提出问题,引发思考,那么吸收的效果显而易见。

因此,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作者当作以为教练,他要帮你解决某些问题,带着自己去寻找答案。在阅读的过程中和作者交流,也称为交流阅读法

②速度和精读

周围不少人都觉得自己的阅读速度太慢,学习一种速读,如果对阅读书籍的答题知识内容使熟悉的,问题不大,速读可以帮你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不过缺点在于,由于识别模式的问题(人总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来理解新的东西),也就是人会根据自己大脑中已有的东西来去套书中的内容,觉得书中讲的就是自己以为的东西。

这样,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我们会曲解书中内容的意思,会漏掉书中一些关键的内容。

所以,对于很好的书或者使很重要的书,不要快速阅读,而是精读。

李笑来老师讲过:阅读速度是一个伪概念,真正有价值的概念是理解速度。

提高速度的核心,就是多精读,理解作者讲的逻辑关系。

如果我们希望既要精读,又要提高速度,只需要将按需读法和精读结合起来,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去精读,也成为极简精读法

③逻辑和要点

精读的要点就是要读结构,读逻辑。

常见的结构有两种:因果结构和总分结构。

03 输出

平时我阅读书籍的时候,也会记笔记,或者输出到简书,但是发现不一定是自己真正理解的。因为知识把知识搬运一下,并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的。

这就说到了创造输出法。关键就是合上书,自己把作者想要表达 的逻辑讲清楚,这就是创造。

如果翻开书去抄,有时都不一定过脑。

实践步骤:

1、提问

通过目录,设置自己希望了解的问题。使用按需阅读法。

2、回答

根据自己现有的认知,给出自己的答案。使用交流阅读法。

3、阅读-思考(80%)

设置倒计时30分钟,让自己在这个事件内找到答案(搞清楚问题的逻辑关系),如果没有事件限定,很容易走神。使用极简精读法。

然后去对答案,找到你想要了解的那一个小节进行精读,找到作者讲述的一个逻辑。看看自己的答案个作者的答案差在哪?可能一开始并步一定很好,但是当我们长时间的锻炼之后,或许我们的答案笔作者的答案更好。使用交流阅读法。

4、输出(合上书)

回答自己一开始设置的问题,如果合上书之后还是讲不出这个逻辑,那么在回过去看,知道能够合上书之后讲出来。

然后根据这个逻辑,写一个自己的案例,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周围朋友的,实在没有的话,书上的案例或者搜索一个。

最后使用语音输入,快速将文字记录下来。

打卡模板:

1、问题(读这章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2、答案(通过读书更新之后的认知时什么?)

3、案例(写一个案例,最好是自己经历的。)

收获:(学到了什么?

1、了解了什么是创造阅读法,分为输入、内化和输出。

2、了解什么是按需阅读法、交流阅读法、极简精读法。

3、学习了四个步骤:提问、回答、思考、输出。

感受:(有什么感受)

对阅读吸收知识内化更有信心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