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读书笔记读书

《布局天下》:一览九州山河形势

2022-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如阅而至

布局天下》

作者:饶胜文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页数:316

类型:地理,历史

豆瓣评分:8.8

微信读书推荐值:90.3%

01 作者简介

饶胜文,1969年生于湖北孝感,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执教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学院,从事军事历史,地理及战略思想文化研究。

02 书评

今天给大家推荐饶胜文先生的《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作为一部军事地理学的著作,在当代人的阅读类型中,是很小众的分支。在此为大家推荐,是因为该书可以辅助历史爱好者从军事及地理的角度重新审度历史上的兴亡成败,知天下大势。

笔者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在阅读史料时,常常对纷繁的地名感到无所适从;对于山川形势给古代社会造成的影响,也只有很肤浅的理解。阅读本书后,对于很多熟悉的历史,又有了新的思考。

该书论述了古代中国核心地区,地理对于军事的影响,进而由军事地理论证政治得失,所谓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势胜之利,示形束壤制之端者是也。作者以九宫棋盘型格局分别阐述了古代核心区的山川形势,论述了四角,四边,中原的地理形势;结合各地的历史地位和人文风物,历代的战争模式和攻守形势,历朝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内外矛盾,进而推演地理形势对于历史上战争成败及政权兴亡的影响。

四角:关中,河北,东南,四川。四角之地,凭山川险阻进可攻退可守,优越的自然条件适于农业发展,易于形成独立而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关中一章,作者不仅论述了秦汉统一天下的关中模式,更提出了“河西制陇西,陇西制关中”的地理形势。进而理解三国时期汉丞相六出祁山,便是为了先取陇西,切断魏国关中与河西的联系,进而夺取长安的战略意图。东南形势中,阐述江淮水网下的长江防线与淮河防线,指出“厚荆襄”和“阻两淮”为东南政权立国之本,作者也深刻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伐成败。

四边:山西,山东,湖北,汉中。四边为连通四角之地的纽带,即兵家必争之地。兴于四角的政治势力若向外扩张,必先争其相邻的边地。譬如湖北,居东南上游,自古未有失荆襄而保有东南者,顾炎武曾详考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南宋八代政权后,指出“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国必危”。湖北之中,备武昌可蔽全吴,也因此南北朝时期据湖北而兵反建康者比比皆是;襄阳作为一方重镇,更有着一争天下之势的全局性意义,其所处南阳盆地南部,可依托汉水长江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而南阳盆地可北出中原西入关中,襄阳在南北对抗时,便是东西绵延三四千里防御线东南与西北的连接点。南宋末年,蒙古不惜用五年围攻襄阳,就是为了斩断南宋国防依靠江淮-荆襄-川陕形成的常山蛇势,取得对东南的上游之势,也不禁回忆起,金庸前辈小说中的郭靖夫妇死守襄阳,直至以身殉城。

中原:合天下之势。往往为天下分之首、合之尾。进取天下,中原为必争之地;安定天下,中原为控御中枢。作者将中原之地分为四个区域进行论述:西北三川河谷,西南南阳盆地,东南淮河上游,东北河内地区。分说了四个区域面对四个不同方向各自的战略意义。

作者成书时,引用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借鉴顾念祖《读史方舆纪要》《华阳国志》等诸多史料,详例论证,易于理解,实不失为一部精彩著作。即使对地理缺少兴趣的你,结合书中配图和作者例证,也会发现中国的地理格局本身就是值得分析与玩味的,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政治模式、军事思想、地方风物及中国人性格成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书特点:

① 细说天下要冲守备

② 例证各朝战史成败

③ 引述谋士韬略策论

④ 参详社会经济结构

⑤ 举证地方人文风物

⑥ 推论历代兴衰形势

03 原文摘录

摘录一:

三川河谷所凭借的地利既有上述诸山脉的环绕形成险阻,又有河流上下周流,作为与外部联系的途径。洛阳周围的关隘大都是依这些险阻而立。潼关据其西,扼崤函之险;虎牢阻其东,扼嵩山北麓与黄河之间的通道;伊阙(今洛阳龙门)阻其南,扼嵩山与熊耳山之间伊河河谷通道;孟津阻其北,扼黄河渡口;另有广成关(今临汝西)控制由汝河方向来的通道,轘辕关(今巩义西南)控制由颍河方向来的通道。这些关隘营建于不同时期,历代废置不一,时有变迁,但它们控扼之处却是三川河谷周围的险阻。

利用三川河谷的山川险阻,在洛阳周围众建关隘,置兵戍守,以东汉末年的八关校尉为最典型。八关为:函谷、广成、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平津。

摘录二:

历史上除明朝外,一个政权能否统一全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统一北方。而北方的统一进程中,局枢纽地位的是山西。争雄北方的势力大多起于关中和河北,而山西像一个楔子楔入关中与河北,能否取得山西对于双方是存亡攸关的事。控制山西,以攻而言,足以舒展侧翼,包卷中原;以守而言,足以保障侧翼安全。

秦昭襄王时,夺魏之安邑,韩之上党,赵之太原,尽占山西之地。

楚汉之时,刘邦与项羽对峙于成皋荥阳,韩信渡黄河入山西,灭魏,平代,东下太行,破赵,降燕,下齐,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

摘录三:

李渊为挽救颓势以图强敌,也采取了跟刘秀一样的策略,以河西制陇西。他遣使潜赴凉州,谋与李轨共图秦陇。唐、凉联袂,对西秦形成夹击之势。不久,西秦的临洮(今甘肃临潭)、枹罕(今甘肃临夏)、浇河(今甘肃临夏西)、西平(今青海乐都)四郡降唐,遂形成对陇西的包围态势。唐军反攻,在浅水原大破西秦军,不久,薛仁杲出降,西秦灭亡,关陇遂定。

摘录四:

燕蓟“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南通齐赵,东北边胡。上谷至辽东......有鱼、盐、枣、栗之饶;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这实际上是在中原与塞外、在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之间进行交互贸易的一种比较便利的条件。这种经济特色与河北作为中原与塞外之间的衔接地带的地位是相适应的。

摘录五:

京口一带“其人本并习战,号为天下精兵。俗以五月五日为斗力之戏,各料强弱相敌,事类讲武。”浙东及江西一带亦颇与之同。特别是淮南一带,为历代流民流徙往来之地,流民多结族而行,习于战乱,颠沛流离中,组成武装以自保,这是一支可以利用的潜在的武装力量。东晋时谢玄,刘裕曾率以屡破北方强敌的北府兵即是这种力量的显示。

04 评分

评价书籍:《布局天下》

1、工具性(知识/技能):★★★★☆

2、思想性(思维/方法/启发):★★★★☆

3、文学性(文字/情节/情感):★★★

注:最高5星,★为1星,☆为半星。

05 推荐人群及理由

历史、军事、人文地理、地方风物爱好者。无论你是上述爱好者,还是一名人文摄影师,或是一名旅行作家,在阅读本书时,一定会回忆起曾熟悉或过耳的一个个地名,那些听闻或走过的名山大川,在倍感中国历史厚重的同时,也会引发你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这九州方圆的无限热爱。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如阅而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