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缘起》|情知所起,方一往而深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牡丹亭》汤显祖
初读这句话,大约是大学,十八九岁的年纪,彼时还不甚懂,却很是感动。
那个年纪的感情,来得简单而纯粹。一件无因由的小事情,就能使我们将感情的种子悄悄埋入心底。回忆少年时的自己,也是如此。冬日下午的暖阳斜斜地照在溜冰场上,我尴尬地摔倒在地,慌张抬眼时恰好遇上一双含笑的眼睛。少年逆光的身影,一下子写入心里,正是“情不知所起”。
如今,年岁过往,经历分分合合,却更觉“一往而深”的动人。
中国传统的故事中,写了太多一往而深的情缘。它们大多历经了生生死死的考验,将凡人不可控制的情感与传奇的力量结合,以摆脱污淖世俗的束缚。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感念而亡,为情而生;《聊斋》里的花姑子以身报恩,以生还愿;乃至《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林黛玉还以一生之泪……这些故事含蓄绵长,故事的主角却都有着打破世俗的勇敢。
熟知的《白蛇传》也是如此。“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蛇妖白素贞为报前世许宣的救命之恩,千年修行化作人形,下红尘以身报恩。动画《白蛇:缘起》,在家喻户晓的《白蛇传》的故事基础上再创作,讲述白娘子与许宣的前世姻缘。
追光动画的画面制作一直是被人称道的优秀之作,《白蛇:缘起》亦充分传承其优点,在画面上极尽其能。穿梭青山霭霭之间,俯瞰灯火通明之景,眼波流转含情处,衣袂飘飘欲去时……每个画面都唯美至极。
但在经典故事之上再创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像白娘子这般尽人皆知的故事。既无法过分偏离已有剧情,又不得不寻找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意。特别是我们这些从小受《新白娘子传奇》电视剧影响的一代,剧中白娘子的善良、正义、勇敢和痴情与许仙的胆小、懦弱甚至拎不清的人设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对故事情节并不抱有太高的期望。
柳宗元曾在《补蛇者说》中写到,永州之地多产异蛇,永州人多以捕蛇为业。虽出生入死,却好过一般的赋税徭役。《白蛇:缘起》的故事再创作便以此为基础,变之以国师欲以捕蛇练就长生之术等传奇色彩,加重故事的戏剧性却不显突兀。
然而,影片中描摹情感的细节之处,却出乎意料的令人心动。中国传统故事中的“一往而深”大都直接从“情不知所起”而来,直接进入生死话题,未免显得过于简单,少了许多细节与沉淀。而《白蛇:缘起》从现代人的感官角度,很大程度地填补了这一部分的空白。
初修炼成人形的少女小白与捕蛇少年许宣,从初相遇,到相伴相知,到生死与共,一步一步深入一段感情为何深刻浓烈的因由。情节虽然老套,但好在台词与细节处刻画的唯美动人。
两人御风而行时漫天飞舞的蒲公英,画面浪漫极具青春色彩。第一次眼神相触时的怦然心动,第一次肌肤接触时的不知所措,恰是每段青春里不可少却又忘不掉的场景。这样的共情,很容易的带动情绪。
尔后,人与妖的矛盾、蛇族与捕蛇人的矛盾、邪恶与正义的矛盾逐渐显现,小白与许宣不得不为冲破这些矛盾并肩奋战。迫于人妖的界限,小白为了保护许宣而选择离开;许宣却为打破界限,甘愿做化身为妖。
“人间多的是长了两只脚的恶人,长了条尾巴又怎样。”许宣这句超越人妖种族的宣言,是勾起我看这部片子的最初原因。
“一往而深”,体现在生死轮回,更体现在因纯粹而不顾一切的勇敢。
情知所起,方一往而深。相互成全中,小白与许宣的感情一步步走向成熟,至此才将爱情上升到生生世世无法相忘的程度。这是许多传统爱情故事中不曾有过的,也恰恰符合了现代年轻人渴望平等、惺惺相惜、共生共存的爱情理想。
四季无常,方知百花盛放之美丽;妖魔无情,才显人间七情的可爱。在爱情里,有人认为: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是一辈子。有的人,一瞬,却足够抵挡一生。
在中国的故事里,五百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等候唐僧五百年;紫霞仙子与至尊宝的情缘,牵连五百年;佛家故事里,阿难说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为所爱的女子从桥上走过……
五百年,是孤独,是漫长的生生世世;是信念,是弹指一挥间。好在五百年后,常常伴随着另一个圆满的开始。
五百年过去,小白与许宣,断桥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