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为于谦改谥2019-01-04
明廷为于谦改谥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永乐十九年登进士第。宣德元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天顺元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
关于改谥,《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十七年十二月:“浙江巡抚傅孟春,请修太傅兵部尚书于谦乡祠,因言谦社稷名臣,被谗蒙戮,得谥肃愍,于谥法似未尽协,欲改谥忠愍,以慰九原。部覆谦有鞠躬报国之节,有定倾保大之勋,第当表其所以成,不必悼其所以死。合将肃愍二字并为更拟,报允后,更赐曰忠肃。”
《于忠肃公集》卷十附有明傅孟春《易谥疏》。傅孟春上书请求为于谦改谥的理由是,原谥肃愍虽然不错,不够协当,不如忠字贴切。他说:
“以臣之愚,而拟议以求其当,必也其“忠”乎!盖“忠”之义曰:“盛衰纯固也,危身奉上也,推能尽忠也,廉方公正也,临患不忘国也。”即谦生平履历,方其揽辔之初,衷正嫉邪,廉公有威;身死之日,家无长物,惟是上赐盔甲袍带在焉,不曰“廉方公正乎”!内修外攘,始终一节,不曰“盛衰纯固”乎!居常抚膺叹曰:“此一腔血,竟洒何地?”而不知有其身,不曰“危身奉上,临患不忘国”乎!出谋殚虑。惟计安社稷,信哉其“推能尽忠”矣!以彼其行,而谥之以“忠”,似为允当。”
礼部也认同傅孟春的观点:
“臣等窃惟谥以易名,国家大典,一字之拟议,天下万世之公论系焉。故考据生前,褒崇身后,必其名与其人无毫发不相肖,而后足以彰往劝来,传之不朽。或有一时拟议,偶未妥确,即令再为改定,用以昭大公而协舆望,亦何嫌于纷更。”
这段话强调了确保谥号名副其实的重要性和为于谦改谥的必要性。如果原先所给之谥偶未妥确,就应该再为改定,不能怕麻烦,“用以昭大公而协舆望,亦何嫌于纷更。”这种严肃认真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汲取。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