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24小时》之平旦
“噹——噹——噹——噹——”
你从梦里被深沉的钟声惊醒,睁开眼睛,先看到了一块雕花的木板。这是刚穿越过来,就被歹人装进了箱子里掳走的节奏?
你一激灵,一个鲤鱼打挺,弹了起来。收脚的同时,一个银色的东西一闪而过,还没你等看清楚,先听见了“当啷!咕噜噜……”的声音往地上去了。待它停下来,你才看清楚那是一枚银色的雕花小球,仔细看还冒着一缕白烟儿。你顿时脑补了炸弹爆炸的桥段,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是什么?”
嘘!你不要这么紧张,本导游承诺你大明24小时游,怎么可能现在就送你去西天。那只是一个放在被窝里熏香用的银香球,被你一脚踹下地了而已。这里也不是歹人掳你的箱子,而是一张带有小廊的架子床,或者你可以按照俗话称它“拔步床”。你刚才看见的雕花木板,是专门放在床头的小屏风,学名叫“枕屏”。
“姐姐醒了?”一个十六七岁的青衣丫鬟,撩开床前的幔帐,探进半个脸笑嘻嘻。
姐姐?电视剧里不都叫“小姐”吗?
抱歉,你那是被误导了,至少明代的丫鬟从不这么叫自己服侍的女主人,她们或者称“小主人”、“小家主”,但从来没有“小姐”这个称呼。你问为啥不像紫鹃叫林黛玉那样叫“X姑娘”?因为“姑娘”这个称呼,在明代通常指姑妈或者女儿,具体场合,具体分析使用。
丫鬟先理好紫纱幔帐,又拢起一层大红罗圈金帐幔,用银帐钩勾住,你总算能看清楚拔步床外的情景了:正对着你的视线,有一张小几,上面搁着几本书。床头和床尾处,各有一张木制的海棠式开光坐墩,上面铺着一层锦绣织物,因此这俩货还有个别称叫“绣墩”。紧挨着绣墩的廊前,卍字纹栏杆外放着两张黄花梨藤芯小方杌,左边放着茗瓯茶具,右边放着一只清瘦古朴的小铜瓶,里面供着的两支栀子花提示着你穿越的季节。
丫鬟伸手扶你下床,你先别急拒绝,因为我不敢保证你一下子就能适应缠足的状态。你套着白绫袜的脚通常不会直接落在地上,而是先落在一个叫做“脚踏”的东西上。你扶着丫鬟的手在脚踏上勉强站稳后,你会看到另一个丫鬟正拉开墙上的小抽屉,从里面取出一双绣花弓鞋和一双长统袜。对的,是长统袜,你没看错,只不过它是天然丝织品而不是现代尼龙丝的,以及它没有弹性,也不贴体。你问这抽屉如何镶在墙上,算不算是凿壁式鞋柜的前身?明代这样的壁柜和套用空间的家居设计很普遍。其实,你仔细看,这个抽屉的上方是一张壁床,用于招呼亲友连床夜话用,人性化设计理念那是相当先进。
“梅香,你把绣鞋放过来,”扶着你的丫鬟一边吩咐取鞋的丫鬟,一边弯腰往你的脚上套一只猩红色的软鞋,“我陪姐姐去里间更衣梳妆。”
才一起步,你就领教了三寸金莲给你的下马威。全身的重量几乎全部压在你巴掌大的前脚掌上,重心不稳使得你不得不努力平衡左右晃动的身体。外人看来,你走得分花拂柳甚是妖娆,只有你自己知道,这是用生命在走路。
好在卧室并不大,走了几步就到了处于拔步床后的里间。这里熏炉、衣架、书灯,盥洗器物,还有梳妆用的妆奁,可谓一应俱全。你正在端详各类新奇玩意,丫鬟却递来一支骨柄牙刷,上面还醮了牙膏。别忙给差评,这的确是牙刷,只不过在大明叫“牙刷笢子”或者“牙子”。至于牙膏,那是用各种天然中药材混合制成,清热解毒去异味,还预防牙周疾病。你讨厌牙膏的药味儿,想偷懒刷几下敷衍了事,那是不行的。在我们大明,刷牙也是有规矩的:“吃个镜子来里做眼,编筐着弗得个蓬尘,牙刷子只等你开口,绊头带来里缱筋,眉刷弗住介掠来掠去,刮舌又介掀嘴撩唇。”虽然是首情歌俚调,但是刷牙的标准流程一点也不含糊。
刷完牙,就该洗脸了。怕没洗面奶不习惯?丫鬟二话不说,立马递上一只精致的皂盒。你揭开盒盖一看,里面躺着几只圆滚滚的小丸子。千万不要以为丫鬟拿你开涮,这真的是手工皂的鼻祖——皂丸。你用的这款虽然比不上内府专用的“洗面玉容丸”,但也是根据著名美容配方制成,内含白檀香、白茯苓、白丁香,鹰条白等十多种美白袪痘药材。你问我鹰条白是什么?呃,就是鹰的粪便,古人认为它有美白的效果。
好了,别因为糊了鹰条白哭丧脸了,你想着能美白就好了。丫鬟扶你在妆奁前坐下,打开妆奁,取出铜镜放在镜架上,开始为你梳头。根据明朝洪武五年的规定,你尚待字闺中,各种翻新的时髦发型与你无关,只能梳三小髻。你嫌这发型太傻,想梳梅香那样的双髻?这是婢女和使女梳的,你确定要自降身份?你想梳唐伯虎画上那种发髻?良家女子未出阁时,罕有画像流出,你能确定唐伯虎画上的不是风尘女?你想赶时髦,其实也不难,你看梅香已经给你拿来时下流行的插戴物。没错,就是茉莉花。别以为是被克扣了脂粉钱,要知道鲜花可是一次性的,我大明能用时令鲜花做头饰的人家都是很“豪”的。
两个丫鬟,一个给你梳头簪花,一个开始给你匀面化妆。
按照顺序,先上一层玉簪花粉,这是时下最流行的化妆粉,代言人是内府的懿安皇后。妆粉铺匀后,梅香用青黛为你精心画上了一对又细又弯的柳叶眉,接着又用端州产的胭脂在你双颊上浅浅点饰,晕成桃花妆,再用口脂点出一个樱桃小口。你已坐得腰疼,梅香却意犹未尽,兀自从妆奁的一个小匣子里,取出两枚银色纤明的鱼鳞,小心翼翼的贴在了你的脸上。收起你嫌弃的眼神,这可是长江野生鲥鱼的鳞片做的花靥,鲥鱼多少钱一斤,你知道吗?
除了鲜花之外,梅香她们又为你的三小髻插戴了珠钗作为点缀,配上茉莉花苞做的耳坠,你简直站在时尚潮流的风口浪尖,现在你该更衣出场了。
我大明的女子以上襦下裙为主,丫鬟们在中衣之上,为你穿上窄袖的交领上襦,下面穿上六幅素白细褶裙,下边一、二寸处施以刺绣花纹,燕子、缠花……淡雅又活泼。
梅香正往你的腰带上系香囊,外间传来了一个年纪偏大的女声:“兰芳,大奶奶和老爷起了,姐姐可梳洗罢了?”
为你穿珍珠半臂的兰芳应答道:“梳洗罢了。”
梅香提步刚要去外间拿绣花弓鞋,就看见一个梳着挑心髻的中年妇人拎着你的弓鞋进来。你仔细端详,她外罩米色窄袖对襟褙子,下着八幅月白色绣花细褶裙,脚蹬绣花高底鞋,体态优雅。兰芳和梅香一见到她,不免面露紧张之色,恭恭敬敬称呼她:“师父娘。”
你听过师父,听过师娘,就是没听过师父娘。
“姐姐还不快换了鞋,赶紧去给大奶奶和老爷请安?”她严厉的语气分明是冲你来的。
说好是富家千金,居然一上来就有不相干的老女人给脸色看!差评!
别急,是我忘记告诉你了。凡我大明有点社会地位的人家,都是要给女儿请老师教导行为举止的。碍于男女有别,自然不能请秀才之流入闺阁,万一弄出点八卦狗血来,可是有辱家风的。因此,大家闺秀从小就有女老师从旁教导诗书礼仪。这类专门从事女性教育的女老师称为“闺塾师”,被女学生尊称为“师父娘”。你的师父娘不但教导你礼仪规矩,还会教你识文断字,针黹女红,直到你出嫁。相较“女子无才”的说法,你会发现,我大明对女性的教育还是比较重视,因此,出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或者独自教育出名臣的母亲并非偶然。当然,也不排除有世外高人一样的师父娘,教出特立独行见解不俗的奇女子。至于师父娘这个群体的由来,大部分出自没落的名门或书香世家之后,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依靠教书和出售字画生活的嘉兴闺塾师黄媛介。
通常,除了教导你的师父娘之外,你还有一个贴身的奶娘陪伴,打点生活中的各种细枝末节。所以,有这两位娘在,你想要闹什么出格的事,剑走偏锋,在街上偶遇帅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那是痴心妄想。这就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啥只能在梦里跟柳梦梅约会,醒来活活郁闷死的原因。
你还在郁闷枯燥的未来,梅香和兰芳已经开始帮你换袜子,穿弓鞋。强烈建议你不要去看被剥去白绫袜子的脚,尽管隔着缠足布,但被人为拗成骨折的脚丑陋惊人,我怕给你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缠足的历史至少从宋代就开始了,到了明清达到鼎盛之势,以窄小为上佳。这种变态的审美背后,是以多少女子的血泪和生命为代价的,真是不可计数。听说最近有人打着国学旗号搞缠足复辟,你穿越结束后,可以义正言辞的跟丫说:“你好去死了!”
换好鞋袜,你的奶娘也来了,同你的师父娘一起催了你速速起身去给大奶奶和老爷请安。她们口中的“大奶奶”和“老爷”,就是你的母亲和父亲。遵照传统的礼仪,“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昧爽,适父母舅姑之所省问……”,身为子女你必须每日清晨和傍晚前往父母寝室之外问安,侍奉药物饮食。所以,睡懒觉什么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你下楼出门的时候,天色才开始放亮。
“什么时候了?”你下意识的喃喃了一句。
旁边的兰芳答道:“寅时三刻。”
“子、丑、寅、卯……”你开始默默的数,“3:45?这么早天就亮了?”
兰芳叹了一口气:“姐姐,方才隔壁书斋的西洋钟才敲过四声啊。”
你竖起三根手指:“寅不是排第三嘛!”
这事怪我没说清,我大明一个时辰是现代的两个小时。所谓寅时,就是北京时间的3:00~5:00。一刻是15分钟。那么,寅时三刻就是4:45分。说着话,几个人引着你七拐八弯走了片刻,就听见远远的有鼓声传来,一声追着一声跑。你当即惊叹:“谁这么早击鼓鸣冤?”
师父娘的瞬间黑青了半张脸:“这是禁鼓报时。”
注意,师父娘的话里带着信息量,间接告诉了你所处的城市。因为,我大明能使用的禁鼓的城市只有两京,即京师(北京)和南京,其他地区报时的鼓称更鼓。这就是说,你所处之地不是南京就是北京。想知道准确答案,得从寝室找。由于南北风气不同,南人睡床,北人睡炕。你的寝室里放着一张拔步床,答案不用我告诉你了吧?
不要气馁嘛!我大明实行两京制度,京师和南京地位不相上下。眼下北方战事不断,呆在南京对你来说更安逸。
好了,不要傻站着数鼓声了。这鼓得敲三通,一通是1230声,三通是多少回头你自己算。眼下已经到了父母寝室外,你赶紧的请安吧!
大明报时Tips:
明代各地晨、昏之时的钟声,一般都是108声,象征一岁之义,但各地钟声的缓急、节奏有差别。杭州是“前发三十六,后发三十六,中发三十六,声急通共一百八声息。”绍兴“紧十八,慢十八,六遍辏成一百八。”鼓声分都城与一般城市两种。都城禁鼓,鼓声是1230声为一通,打三通,共计3690声。一般城市的更鼓,330挝为一通,千挝为三通。
万历中期以后,西方的计时制度传入中国,利玛窦带来了自鸣钟。晚明时期开始将一天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4刻,合计一天为96刻,结合十二时辰来计算。
北京皇城晚上,用大铃巡更。据载,在皇城的四周设有巡更铺。每当夜晚,从内发出大铃,周流传警,从东华门出,至后宰门收,一一交递,共72枚,完毕后,天就亮了。明代宫中每日的时辰,由刻漏房与更鼓房掌管。刻漏房专管宫中每日时刻,有官员十数员。白天是在文华殿后报时,每一时,就让直殿官入宫换牌。每当晚上,从攒点后一直到天明,则在隆宗门外报时,报几刻水第一声,而宫中答应、长随接报第二声,如某时初一至初四,某时正一至正四之类,作为接班早起之候。宫中更鼓房一般由有罪的太监负责,每天夜里共五名太监上玄武门楼打更。从起更三点起,至五更三点止,按照数目,用藤条击鼓,檀木榔头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