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和老人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杨思书又一次拿着三好学生的奖状回家了。
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杨思书看着奖状上用黑笔写着的“杨思书,三好学生。”七个大字,又有些烦躁。每次都是这样一张纸,没有一点新意。杨思书想,如果学校能给他发一个新书包就好了。
杨思书一直用着帆布袋子装书,不是他不想用新的,只是奶奶实在是腾不出很多钱来买这些,凑活用吧。
杨思书回家的时候,王桂英正在做饭。杨思书把奖状拍在灶台上,一点也不在意,那副神情,要是被那些没有得到奖状的人看见,估计恨不得杀了他。
王桂英瞥了一眼奖状,然后继续擀面,只是撒面粉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绕过那张奖状。
杨思书端着面条坐在门槛上,黑子就围着杨思书转,等着杨思书从碗里挑出自己不吃的东西,然后吞下去。
杨思书的父母时不时的会给家里打一笔钱,杨思书知道,但是杨思书从来没有见过。因为收款人都是王桂英。
老人不会用银行卡,所以杨思书的父母都是把钱用信封给邮回来,然后让邻居带着王桂英去存。杨思书每次看着薄薄的信封,都有一种想要抢过来的冲动。
杨思书扒拉着面条,嘴里发出吸溜的声音。忽然,杨思书就没有征兆的打了个喷嚏,然后又打了第二个。杨思书转过头,看着已经吃完饭的王桂英喊到“奶,有人想我了。我打了两个喷嚏呢。”
王桂英手底下纳着鞋子,头也不抬的说“错了,是有人骂你了!一想二骂三感冒。”
杨思书又扒拉了一口饭,然后反驳道“不对不对,明明是一骂二想三感冒。”
王桂英终于抬起头,看着杨思书,一脸沉思,“那你说是谁想你了?”
“该不会是郑佳吧?”杨思书一脸灿烂的说。
王桂英突兀的拍了杨思书一巴掌,然后说的又极具打击性的说道“傻孩子,你能不能去照照镜子?”
杨思书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呆了一会然后勃然大怒“王桂英,我是不是你亲孙子。”
“是啊,正因为是,我才教你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恋。”
杨思书无言以对,恨得牙痒痒。
百无聊赖,杨思书觉得自己实在是不能和王桂英聊天,自己说不过她。
杨思书越想越气,直到后来长大了,杨思书还是会想到这些事情。他打不过王桂英的时候,王桂英老揍他,后来能打过的时候,王桂英又开始和他讲道理了。而且,郑佳也是这样,杨思书有时候会怀疑,到底郑佳是王桂英的亲孙女,还是他是亲孙子。后来杨思书真的也问过,这时候王桂英总会一脸惆怅的说“那时候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然后开始扯皮,杨思书刚开始真的信了,还为这事哭了好久,后来大了一点,杨思书就懒的再听王桂英扯皮了,直接就打断她。
王桂英打牌回来,杨思书就坐在门口晒太阳,其实已经八月份了,下午的太阳早早就快要照不到了,可是杨思书还是坐在门口,仿佛这是他的小天地。
王桂英掏出口袋里的花生,然后一股脑的扔给杨思书。杨思书把书从脸上拿下来,王桂英问道“怎么?那本书看完了?”杨思书一脸诧异,然后惊讶的喊道“哇,王桂英,你竟然识字了?”
王桂英磕着花生,一脸鄙视的看着杨思书“不是,是因为这本书和上本书颜色不一样了。”
杨思书哈哈大笑,坐在椅子上摇着手里的《朝花夕拾》。
杨思书磕着花生,突然说道“我有个梦想。”
“什么梦想?”
“我要考上清华,或者北大。”
王桂英嗤笑,然后说了两个字“出息。”
杨思书也笑了,摇着手里的书问王桂英“那您觉得什么才是出息?”
王桂英一脸笑容,然后又说了两个字“有钱。”好像觉得不够贴切,复又说道“能挣很多的钱。”
少年的心气总是高,杨思书想着挣钱算什么?他要的是跟毛主席一样名留青史。于是杨思书笑着说了一声“出息。”
王桂英没再说话,磕着瓜子一言不发。
少年的确不知道财帛乱人心,但是老人知道。或许少年觉得梦想就是名留青史,但是老人不这么认为,于是两个字被两个不同年龄的人说了出来,也有了不同的意义。
直到后来,杨思书终于结束求学生涯,他才知道,原来挣很多的钱,真的和名留青史一样的难,甚至比名留青史还要难。
晚霞映照着杨思书家门口那片山坡,晚霞无限好看,杨思书和王桂英就这样一老一少坐着,一言不发。
黄昏仅剩的阳光撒在地上,杨思书从阳光下站起身,伸了伸懒腰,然后细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老人还是坐在那里,磕着花生,头发泛着金色的光影说了句“没白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