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

2018-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花瓣我心

                            天下茶历史——日本茶圣 “千利休” 的起伏人生


利休像 利休像 利休像 《寻访千利休剧照》

一、千利休生平:千利休大永2年(1522)出生于和泉国界的今市町。幼名与四郎,法名为宗易。父亲千与兵卫是当地一个咸鱼商,祖上也是世代鱼商。天文7年(1538),16岁的宗易开始学习自幼便感兴趣的茶道,师从北向道陈。不久之后,在道陈的引荐下成为大茶人武野绍欧的弟子。武野绍欧死后,凭着过人的天赋,与四郎的茶道日益精进,成为当时享誉全国的茶头。二、提出“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和”---是指和谐、和悦、和平、和境、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 "和" 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敬”---是指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在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情感出于 "本心" 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清" ---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在日本被称为露地的茶庭里,茶人们要随时泼洒清水,在迎接贵客之前,茶人们要用抹布擦净茶庭里的树叶和石头,茶室里不用说是一尘不染的,连烧水用的炭都被提前一天洗去了浮尘,茶人就是这样通过去除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的。“寂”---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了。"寂"在梵语中指 "静寂"、 "和平"、 "静稳"、它还在佛典中被用作 "死"、"涅盘"、"无" 的意思,涅盘、寂静、空寂、寂灭,在积极意义上是"无",即 "主体的无" 。三、利休春风得意,受到秀吉的重用。1555年利休已经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茶头。与权力者结合,这是利休生命中的一大转折。利休侍奉秀吉整整十年,是他茶道境界不断提升,艺术才华充分展现的黄金时期。天正15年,是利休最得意的一年,先后在秀吉的聚乐第建造了九间书院和一张半草席的茶室,实现了自己所推崇的简素清寂的茶道文化,并主持了当年10 月在京都北野天满宫召开的大茶会。在这个宫廷茶会上,秀吉向正亲町天皇献茶受赐丰臣之姓,并拜领正一位关白之职。此次茶会代表着秀吉制霸天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在这个盛大舞台上的另一位主角千利休也确立了自己天下第一茶人的地位。同时也在政治上显示了作为秀吉亲信的力量。四、茶道巨匠陨落。天正19年(1591),因大德寺山门事件;以及有人揭发利休倒卖茶器而牟取暴利;秀吉终于难以再容利休。是年2月13日,秀吉下令将利休幽闭在界,又在25日将其召回京都,命其自杀。28日,利休在聚乐第葭屋町的邸宅切腹自尽,生前留下一偈:人世七十,力围命咄。吾之宝剑,佛祖共杀。大意是:其身虽已老迈,然佛心自持以成正果,以小死而求永恒。(此段落描述来自于电影《寻访千利休》)五、利休之死的两种说法。关于真实的利休之死众说纷纭。1.统治阶级内部争斗的牺牲品。秀吉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分为两派。以石田三成、前田玄以为代表的集权派,主张侵朝外扩。还有即是德川家康、蒲生氏乡等主张内治的分权派,而利休是属于分权派。两派之间集权派的呼声更高,由于秀吉之弟秀长为了维护家中的团结而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但1591年,秀长病逝,集权派得势,利休做为分权派的重要一分子,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排挤。并且经常有人挑拨是非而使得秀吉更加冷落利休。秀吉认为利休的利用价值已经失去,所以让其剖腹去死。2.对茶道本性认识的分歧。利休一生致力于茶道的发展,提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髓,崇尚古朴简约。而秀吉却恰恰与之相反,追求一种极端奢华的风格,并不看重茶道的内在,可以说秀吉与茶道只是附庸风雅、逢场作戏、欺世盗名而为。两个人最基本的初衷就不一样,最后肯定是要分道扬镳的。结束语:品茶说茶,道古往今来大千世界,天下缤纷多姿茶人。(图片来自于电影剧照及网络)

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