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中的识字
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和识字课中的识字以及《语文园地》里的识字,目的指向是不一样的。识字课和《语文园地》里的识字,重点在通过教学,认识汉字,了解和掌握识字方法。但阅读中的识字,除了以上的目的外,还要借助汉字感悟语言,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内涵,享受阅读的快乐。
在阅读课堂里,我们就不会把生字学习孤立起来,局限于单个汉字的字形识记和字义理解,会更自觉地把生字置于语言情境里,引导学生领悟汉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这一汉字”在“这一处”的独特魅力;或追源溯流,带着学生去探寻汉字的前世今生,让“符号化”的汉字苏醒过来。
如《小蜗牛》的第二自然段中,“玩”是要认识的一个带新偏旁的生字,这个偏旁在教材最后一页“常用偏旁名称表”里的名称是“王字旁”。我在看《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这本书时,发现“王字旁”的本意并非如此。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和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叫“王”。那这个“王字旁”和“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通过查找资料,“王字旁”,还有一个名字,叫“斜玉旁”,为什么“王字旁”又会称为“斜玉旁”的呢? “王”和“玉”的区别:在古代,“王”和“玉”的写法很像,都是三横一竖,没有点。不同的是:“王”字的三横,中间一横稍短,并且靠上一些。“王”指的是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引导学生观察,“王”字的下面的两横一竖就是大战斧的样子,最上面的一横表示拿战斧的人。而“玉”呢,它的三横是等距的,长短一样,甲骨文中的“玉”,像一条线绳串着几块玉石片,线绳的一端还打着结。后来,为了和“王”字区别开来,才加上了一点,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玉”字。
“玉”作为独立汉字,是有“点”的。作为偏旁时,“点”没有了,下面的“横”也改成了“提”。斜玉旁的字,都和玉有关。“玩”,原来是指把玉器拿在手里欣赏、把玩,所以“玩”也是“斜玉旁”。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王字旁”为什么又称为“斜玉旁”。今后再学到“王字旁”的字,脑海里就会跳出关于“斜玉旁”的本义,这加深了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从“这一个”到“这一类”的族群意识。
否则,学生只是记住了作为符号的汉字,而没有触及汉字背后的文化,就会产生记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