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拥抱“刺猬”

2022-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都说距离产生美,这距离到底如何把握着实是考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一个命门。

不是有一句俗语说的话么,“能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一句话”。

但若着糊涂人躲不开避不了怎么办呢?尤其是这糊涂人是自己至亲至爱的人,比如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自家的孩子,比如恰好是自己那突然情绪失控的其他成年家人呢?难道真的能狠着心不理不睬,当他们不存在吗?怕是不可能吧。

当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平时的冷静理智客观可能都会被抛诸脑后,我们也会变成一个刺猬,一个浑身炸着刺,对周围人充满了敌意的“火药桶”,极不容易讨好。

或者即便我们能够很好地管理情绪,如果咱家里面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呢?

此时,那青春期的不好管教的少年、那段时间情绪失控的成年人,都可以被比作刺猬——没办法装作看不见他,也没有办法躲开他,还必须跟他相处……

这时候可不就是得学着拥抱一只刺猬吗?即使害怕那长满刺儿的家伙刺上我们,但理智又告诉我们这“刺猬”实则是我们的亲人家人呐。

先说说回青春期的孩子吧。

这一时期的孩子身体上的一个小大人,他们觉得自己翅膀足够的硬了,可是在很多方面其实还并不成熟。

但是别忘了还有一些大人刚好相反,他们是心灵上的大小孩,不管到了什么年纪,好像都处于青春期,跟他们的相处和沟通也会面临一个考验。哪怕我们平时是一个非常克制和有礼貌的人,如果遇到一个重要的节点(特殊的关键时刻,特殊的难以抗拒的突发事件时刻),我们也会爆发,忽然变身为一个炸刺的刺猬。

刺猬并不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动物,但它特别地警惕,难以相处,不安全感爆棚。

看,像不像家里的青少年或者某个瞬间的情绪失控的你我他?

恰好就有这么一本书——《拥抱一只刺猬》,作者布拉德·威尔考克斯说如果家里面有一个炸刺的人,相信所有的人都会比较的苦恼,对于那些敏感、叛逆、非常情绪化的人,我们到底应该拿他们怎么办……

作者真是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啊。

书里告诉我们,叛逆的孩子不是不能沟通,只是要学着把自己的频率跟孩子调到同一个频道,做他的成长合伙人,不要把他推开,要想办法学会和他对话,而不是责怪或者自责。

这才叫真正的爱孩子,而不是把自我看得太重,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和成长规律。

要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非常的软萌很听话的,表面看来一夕之间变成了刺猬,实则背后有许多被我们忽略掉或视而不见的东西。

而且,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重要时期,我们都曾经历过,也是每个父母都要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真正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父母必须要完成的生命课题。

善于观察,善于归纳的作者给我们讲了拥抱刺猬的三大法则——

第一法则叫作不要戴手套,让它闻到你的气味。

第二法则,不着急,慢慢来,让它先放松警惕。

第三法则,用双手轻轻托起刺猬柔软的腹部,让它感觉舒适安全。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的身体、心理各个方面都在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对孩子自己来讲也是很难接受的,他们会控制不住的不安、易怒、叛逆,对身边的人往往怀有很大的戒备心,这一时期的孩子大多情况下跟他说什么都没用,甚至是刀枪不入,油盐不进,让人无法靠近。

相信身为父母的我们一定有过这样的自我怀疑乃至崩溃时刻吧,也曾动过“非要扳过这一局”的念头吧。

实际上,最理智的做法是不要急着去攻破这些青少年的防线。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有看着这一堵无形的墙,看着那个不愿意跟咱多说一句废话的孩子,用心搞明白这些行为背后的真相到底是啥,,去找找是否有一块松动的砖(破局的小契机),把它抽下来,这个墙(横亘在双方的情感僵局)就会打开,我们就有了一个突破口。

接下来,赶紧趁热打铁,增进跟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一,保持距离

现在我们脑补一个画面吧,某一天咱们发现咱的孩子不再像以往那样黏着咱了,反而刻意回避咱,且变得沉默寡言,随便问一下也是闪烁其词……

这样情况下咱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估计很生气对吧,总觉得自己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忍不住就会暴怒吧。

殊不知,若真的这样的话只会陷入恶性循环,且这样恶性循环越来越紧张。

其实,该想想我们为什么会生气。深层原因是由于咱们产生了分别心——这孩子怎么不像我期待的那样呢?如果他能……,我就不生气了。

当这样的念头出现时,实质是把“我”放在了最前面,而非把孩子放在了最前面。

这时真正要做的是保持距离,还要主动地(毕竟我们是成年人,比孩子拥有更多的理智)告诉孩子“我并不是不关心你,我一直都是你可以完全信赖的,你随时需要的时候我都在你身边……”

这就叫给孩子建立安全感。

距离产生美,拉开一点距离之后,认真地观察可能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身上会出现一些你不太能够理解的行为甚至是比较极端的),比如逃课、穿奇装异服等,那这些信号的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不善于学习或过于自负的父母会说,这就是跟我对着干。

事实的真相恰恰相反,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在释放一个信号——请你看着我,我要得到你的关注,我要有存在感。

只是此时的孩子已经长大,不可能再像软萌萌的婴幼儿时期那样动辄求抱抱,动辄鼻涕眼泪来获取父母的关注。

但孩子渴望一直一直得到父母的关注这一点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会拥抱、亲吻他,每一天都会找一些细节来夸他。可等他慢慢长大了,眼睛可以平视看着你我的眼睛的时候,甚至是比咱还要高了,我们反而不怎么对他说那些充满爱的语言。因为连我们自己都羞涩而难以说出口了!

我们只会“爱在心里口难开”。

所以说爱要说、爱要做,爱要大声表达出来。

二,坦诚的沟通

若是真的有爱,而且是无条件的爱,一定能和这样的“刺猬”展开有效的沟通、坦诚的沟通,实现“双边”和睦相处。

要知道,这世界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有三个元素——爱、信任和尊重。

和自己的亲人相处也是如此,哪怕他像一个浑身长满刺儿的刺猬一样,更要学着用爱、信任和尊重去学着拥抱“刺猬”。

那个时候,既赢得了“刺猬”,也赢得了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