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萋萋六鳌城
![](https://img.haomeiwen.com/i4935077/5528a105d09f491f.jpg)
从地图上看,东山铜陵到漳浦六鳌,中间隔着古雷半岛,海路直线距离大约30公里。若沿着国道驾车,要绕道云霄,到漳浦旧镇,划一个大弧才能到达六鳌,估计要上百公里。那天,我们坐车到六鳌古城考察,就绕了一大圈。当地人说,坐船到古雷,大约一个多小时,在古雷就看见铜陵镇了,很近的。确实如此,古雷半岛曾经隶属东山县管辖,1956年才划归漳浦县。
六鳌古城建在半岛尖端低矮的青山上,元朝在山上设立青山巡检司,驻兵守备。明朝洪武21年(1388),朝廷修筑六鳌所城,《漳浦县志》载:“六鳌守御千户所,为县外障,明洪武二十二年设所,官同卫千户。……原额设官军千八百九十八名。”六鳌古城与铜山古城差不多一样大,驻军却比铜山1220名多出678名。其级别是“卫千户”,比铜山的“所千户”要高半级。
一位83岁的老阿婆自告奋勇带我们逛古城。进入古城宛如爬山,山坡上荒草杂树丛生,一派葱茏,古城真的好古老,到处凌乱荒芜。古城地势太高,阿婆爬坡如履平地,我们却战战兢兢生怕滑倒。
古城里到处都是巨大又苍老的榕树,遮天蔽日,有的攀援城墙,有的盘踞岩石,有的拔地而起,据说有三百颗之多。成片乱石砌成的废弃房屋,断断续续的长条石城墙遗址,一些墩台和石砌方洞,还有在地面下方的石头拱门,保存完好,下行石阶通往城外,这是水门。古城大部分荒芜了,如果没有这些古老的石头建筑,古城的特征也就不存在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935077/576118207d2e2c67.jpg)
走近西门,人气渐显,有少数人家在城里居住,他们利用废弃房屋养鸡,栓在树干的黄狗看见我们就烦躁不安,低声闷吠。有些房屋看起来很整齐,却空无一人,门锁锈迹斑斑。
我有些失望,心生愧疚,环顾四周,荒山野径似乎隐藏着无言的惆怅,在责备后人的忽视,残垣断壁仿佛透露出曾经的辉煌,在嘲笑游客的无知。
我看见一副青石板嵌壁的对联,很有古城特征,“古城环山雄关壮,西江映霞万里天。”横批“鏊峰钟秀”。联语虽好,却人去楼空。确实,站在古城之巅,海阔天高,一望无际,给我们这些来自铜山古城的海边人气势不凡的感觉。几百年前的六鳌所城,绝对是威风凛凛的军事要塞。当年,戚继光、俞大猷曾经在此指挥若定,扫荡倭寇。
![](https://img.haomeiwen.com/i4935077/2c0f1750a877326d.jpg)
从六鳌往北约50公里,就是镇海卫。明朝初年,朱元璋建立卫所制度,在闽南设镇海卫,管辖六鳌、铜山、玄钟三个千户所城。镇海者,镇守海疆也。明朝政府采取以点连线的战略,在万里海岸线上建立了一座座石头城,如珍珠串链一般,利用沿海突出部建立据点以防御海上入侵。这种战略思想实行几百年,体现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特点,也折射出那个时代善于防御而拙于开拓的民族性格。现在,除了铜山所城依托港口发展起来,镇海卫城、六鳌所城和玄钟所城都衰落了。
我们来到西门,这里城墙保存较完整。城外坡地,修葺一新,供人们休闲娱乐。城墙上镶嵌石刻“海天一览”,巨石镌刻“武略将军”,其下小字隶书“管军副千户侯”。原来徐氏武略将军世袭十代人驻守六鳌古城,《漳浦县志》载:“徐斌,和州人。祖坚,与子通累功升绍兴卫副千户。斌以永乐间调任。世袭。”
徐斌大概就是世袭武略将军第一代先祖,从永乐年间到明朝结束的二百年间,子承父业,十代人守卫一座城,这是举世罕见的感人事迹。现在,徐氏宗亲在当地开枝散叶,他们以居住地为名,建立了东海鳌山徐氏联谊会。
在明朝二百多年间,六鳌所城始终巍峨耸立,徐氏武略将军治理有方,他们以城为家,守城护国。资料显示,古城周长1815米,城墙全部采用长条石砌筑,墙厚2至3米,高6米,花岗岩条石砌成,依山势地形起伏,筑于天然岩石上。城外以海为濠,城开西南、南、北3城门,各门有夯土城楼。又辟有水门,用于排洪和战时应急,还筑有墩台、观察台。城中山上巨石镌刻“嵯峨一片石,独视水中天。大地东南去,群山不敢前”的豪迈壮语。
![](https://img.haomeiwen.com/i4935077/ac884a5622fc5ad6.jpg)
天有四时,地有荣枯,王朝兴亡,人事盛衰,这是事物必然规律。然而,六鳌的武略将军却历久弥坚,愈战愈勇。徐氏八、九、十世武略将军徐栋、徐炫和徐堦是杰出代表,三代人前赴后继,奋发有为。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在城墙上描绘三位将军的英姿。
崇祯元年(1628),倭寇在鳌城西南方登陆,徐堦指挥小股军民引诱倭寇到预设伏击点,利用石头阵打击倭寇,并在海滩上与倭寇生死博斗,打得倭寇抱头鼠窜,登船逃走。崇祯三年(1630),倭寇侵犯诏安玄钟湖,徐堦从六鳌出发,经杜浔、云霄沿路追击,并在玄钟湖与倭寇大战三天三夜,取得玄钟湖大捷。
清朝初年,为了削弱台湾郑氏海军,朝廷实行迁界禁海,《漳浦县志》记载:“梁山以南,旧镇以东皆为弃土。”六鳌所城因此被废。复界以后,百姓多数没有回迁。其次,清政府废除卫所制度,取消军籍,实行保甲制度,六鳌所城从军事要塞变成民居驻地,失去了以往的军事地位。加上所城地处山上,饮水困难,不是宜居之地,渐渐变成今日的模样。
山下是长长的沙滩,取了漂亮名字叫翡翠湾,沙滩上兴建翡翠湾滨海度假区,里面有一座大型游乐场所,需要购票方能进入,我们没有进去。游乐场自然新潮,这和古城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六鳌古城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走马观花绕城一圈,深深感觉保护力度不够,资金投入太少。古城的历史积淀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没有加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实在令人惋惜。
在我看来,最起码应该完整修复古城墙,清理道路,发掘遗址,竖牌标识文字,修建成古城文化公园。若能进一步恢复,比如重现明朝城市布局、生活场景和军事布防。让游客身临其境,穿越到明朝,在实景中体验历史,从而了解先人的生活方式和艰苦卓绝的保家卫国精神。六鳌古城应该这样做,推而广之,铜山所城和玄钟所城包括镇海卫城也应该这样做。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