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佛学世界居士林净宗学会

「发大誓愿第六」(下)——《印祖文钞解大经》(加注)﹝11﹞

2021-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沙门的世界

「发大誓愿第六」(上)——《印祖文钞解大经》(加注)﹝10﹞

恭敬法宝·开智慧眼

居心诚敬·入道要门

「发大誓愿第六」(下)

【经】

【……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剎。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剎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所居佛剎。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覩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佛剎。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导读】

「成就六八大愿,居西方以作佛,举华藏世界诸庄严,圆彰净土。

愍念九品含灵,向东域而垂慈,引娑婆国中众男女,同往莲邦。」

(文钞续编卷下《楹联· 弥陀》)

简注易解

【经】: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注】:

◎系念:把心专注一处。

◎植众德本:“”培植,“众德本”众多功德之根本,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植众德本”就是指持名念佛。

◎遂:满愿之义。

◎宿恶:过去多生的恶业。

◎悔过:知耻改过。

◎道:指成佛的正道。

◎作善:作一切利益众生的事。

◎便持经戒:“”奉持,“经戒”经典里面的教训。能受持佛经典上的教训,就是“便持经戒”。

◎更:经历。

【解】:

这是第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一心专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发菩提心,信心坚固不退转,以持名念佛来培植功德之本,再以至诚心回向求生极乐世界,没有不满愿的。如果这个人过去生中造有极重的罪恶,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立即悔改过失,受持经典的教诫,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此人命终不会再经历三恶道,立即往生到我的国土。如果不是这样,我就不成佛。

【经】: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

【解】:

这是第二十二“国无女人愿”。

我作佛时,我的国土之内没有妇女,所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女人都与佛一样,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经】:

【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

【注】:

◎清净信:指没有污染、没有怀疑的信心。

◎厌患:厌恶忧患。

【解】:

这是第二十三“厌女转男愿”。

我作佛时,若有女人,听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得清净的信心,再以净信发菩提心,厌恶忧患女身,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此人命终立即转化为男子,来生我的国土。

【经】:

【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注】:

◎诸众生类:指九法界一切众生。

◎莲华:“华”同花。

【解】:

这是第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从七宝池的莲华中化生。以上三愿若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经】: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注】:

◎归命:指全身心的归依。

◎菩萨行:是指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等自行化他的清净行。

【解】:

这是第二十五“天人礼敬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之后,就能发起欢喜心,深信爱好念佛法门,并虔诚礼拜归依,用清净心修习菩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大行之法。他们虽然没有发愿求生净土,他们的行持,已经获得诸天世人的尊敬。

【经】: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

【注】:

◎尊贵家:指好善、好德、积善之家。

◎诸根无缺:指六根没有缺陷。

【解】:

这是第二十六“闻名得福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如果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生起欢喜心,深信爱好,如果没有发愿求往生,在他寿终之后,也能生到尊贵家,得诸根无缺、相貌圆满的大福德果报。

【经】:

【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注】:

◎殊胜梵行:“梵行”指清净无欲之行。

殊胜梵行”,在此指念佛法门。

【解】:

这是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欢喜信乐,礼拜归命,虽然没有发愿求往生,但是来生还能继续修学念佛法门。以上三愿不兑现,我就不成佛。

【经】: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

【注】:

◎不善名:不好的名字,如三恶道、三毒就是不善名。

【解】:

这是第二十八“国无不善愿”。

我成佛时,在我的极乐世界里,不但没有不善的事,连不善的名字都听不到。

【经】: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

【注】:

◎定聚:是指正定聚所依据的理论、所修的方法正确,所以必定证果。

【解】:

这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

我成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往生到我的极乐世界,都同心同德,住于正定之聚(一生决定成佛)。

【经】:

【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

【注】:

◎热恼:烦恼。

◎漏尽比丘:

”是烦恼的代名词。

漏尽”烦恼断尽。

漏尽比丘”证得阿罗汉的比丘。

【解】:

这是第三十“乐如漏尽愿”。

我作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永离一切烦恼,心得清凉自在,所受的快乐无比殊胜,如同漏尽比丘。

【经】:

【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注】:

◎起想念:生起分别、执着。

◎贪计身:对身体的分别执着。

【解】:

这是第三十一“不贪计身愿”。

我作佛时,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生起分别,对身体也不会再起执着的念头。以上四愿不实现,我就不取正觉。

【经】: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

【注】:

◎金刚那罗延身:

那罗延”是印度话,有坚固不坏的意思。

金刚那罗延身”指佛的金刚不坏之身。

【解】:

这是第三十二“那罗延身愿”。

我作佛时,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具足无量善根,所以得金刚不坏的身体,具有非常坚固的体力。

【经】: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

【注】:

◎无边辩才:指佛的无碍辩才。

【解】:

这是第三十三“光明慧辩愿”。

我作佛时,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跟佛一样,身顶都有光明照耀,具足成就圆满智慧,获得如同佛一样的无碍辩才,为众生演说诸法。

【经】:

【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注】:

◎善谈:所说自然契理契机。

诸法秘要:一切法的深密精要。

◎说经行道:

说经”,讲经说法是言教;

行道”,依教奉行是身教。

说经行道”是以身、语、意三业教化众生。

【解】:

这是第三十四“善谈法要愿”。

我作佛的时候,生我国者,都能契机契理的演说诸佛深密精要的佛法,就是演说这部《无量寿经》。

以真诚、言语、身行示范化导一切众生,所说言音犹如钟声一样传播很远,能警觉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以上三愿不能实现,我就不取正觉。

【经】: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注】:

◎一生补处:是等觉菩萨候补佛位。

【解】:

这是第三十五“一生补处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都能究竟证得一生补处等觉菩萨的果位,决定一生成佛。

【经】: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注】:

◎本愿:菩萨在成佛之前所发的大愿。

◎被弘誓铠:

”同“披”。

弘誓”指四弘誓愿。

”铠甲,古代战时,对敌作战时所穿的铠甲,有防卫作用。

这里比喻菩萨以弘誓愿为铠甲,出入三界六道,教化一切众生。

◎神足:指神足通。

◎随意修习:随欲所愿,以种种方便,引导众生修行学习。

【解】:

这是第三十六“教化随意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者,究竟必定得到一生补处。除了他们欲实践本愿,凭着坚固弘誓愿力,教化一切众生,使众生对于佛法都能发起清净的信心,劝导他们修学觉悟的行为,进而修学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求愿往生极乐。

这些菩萨即使示现到他方世界教化众生,也不受六道轮回的苦报。他们或者示现说法的身分,或者示现听法的身分,或者示现神通利益众生,无论示现什么身分,教化什么法门,都能以种种善巧方便,令众生随意修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众生往生极乐,菩萨的弘誓愿没有不圆满的。以上这两愿如果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经】: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

【注】:

◎种种供具:指香花、幢幡、宝盖、璎珞、卧具、天乐等。

【解】:

这是第三十七“衣食自至愿”。

我作佛时,一切众生生到极乐世界,精神、物质、生活所需,如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都能随自己心愿现前,没有不满愿的。

【经】: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

这是第三十八“应念受供愿”。

我成佛时,一切生到我国者,如果要想供养诸佛的话,十方诸佛都能应他们的心念接受供养。以上二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取正觉。

【经】: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注】:

◎国中万物:指极乐世界的居住、修学、生活等依报环境。

【解】:

这是第三十九“庄严无尽愿”。

我作佛时,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庄严清净、光明华丽、形状色彩殊胜奇特,真正是微妙到了极处,是无法称说衡量的。极乐世界的众生虽然具足天眼,对于国中万物如果能分辨出它的形状、色彩、光明相状、名字数量,以及能总说出者,我就不取正觉。

【经】: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注】:

◎无量色树:指极乐世界一切宝树。因为极乐世界的树都是七宝和合而成,光彩明亮,颜色美丽,所以称为“色树”。

◎由旬:是印度的长度单位。有大中小三种:“大由旬”相当于中国的八十里,“中由旬”相当于六十里,“小由旬”相当于四十里。

◎善根劣者:指下下品往生的人。

【解】:

这是第四十“无量色树愿”。

我作佛时,极乐国中有无量光明彩丽的树。它们的高度有的百由旬,有的千由旬。道场旁的菩提树高达四百万里。在极乐世界的菩萨当中,虽然有些是善根劣的,但是他们对这些宝树的庄严,都能了解知道。

【经】: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

这是第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我作佛时,极乐世界的众生,想要看到十方诸佛国土的人、事、物等种种庄严,都能在宝树行间看到,好像从明洁的镜子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样。如果以上两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经】: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注】:

◎广博:广阔无边。

◎光莹:光明晶莹。

◎彻照:无所不照。

◎希有心:指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解】:

这是第四十二“彻照十方愿”。

我作佛时,所居住的极乐世界广阔无有边际,庄严清净,光明晶莹得像镜子一样,能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国土。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如果看到极乐世界的光明,都能生起希有殊胜无上的菩提心。如果此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经】: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注】:

◎修佛行:就是修习圆满觉悟的行为。

【解】:

这是第四十三“宝香普熏愿”。

我作佛时,从极乐世界的地层到虚空,其中所有的宫殿、楼观、池流、华树以及所有的一切万物,都是由无量的宝香和合而成。宝香气味能普遍熏及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只要闻到极乐世界的妙香,自然身心清净,修学佛所教导的种种殊胜清净之行。如果此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经】: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

【注】:

◎逮得:随即得到。

◎清净:清净三昧,离开一切污染执着的正常享受。

◎解脱:解脱三昧,离开一切烦恼束缚,自由自在的正常享受。

◎普等三昧:

”普遍,“”平等。九法界一切众生都能依这个法门平等成就。

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

【解】:

这是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

我作佛时,十方一切佛刹中的所有菩萨,只要闻到我的名号之后,就能随即证得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也自然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能安住在念佛三昧中,一直圆满成佛。

【经】: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注】:

◎不失定意:常常能够保持清净的心,不被外境所转,这是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

【解】:

这是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一切菩萨,只要闻到我的名号,就能住于正定,常在定中供养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诸佛,而且不失定意。以上两愿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经】: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注】:

◎证离生法:

离生法”远离六道生死之法。

证离生法”也就是脱离十法界的生死之法。

【解】:

这是第四十六“获陀罗尼愿”。

我作佛的时候,他方世界的菩萨们,听到我的名号,就可证得永离生死之法,脱离十法界,证入一真法界。同时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对一切众生契机契理宣说妙法。

【经】: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注】:

◎得平等住:

平等”就是佛法界。

得平等住”就是与佛一样安住在平等三昧中。

◎具足德本:指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就是清净、平等、觉。

◎一二三忍:

”是认可的意思,就是能深信难信之理,而不疑惑。

一二三忍”,就是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详见第十五品)

【解】:

这是第四十七“闻名得忍愿”。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的菩萨们,闻到我的名号,身心自然清净欢喜,得如佛一样的平等住。以菩萨的心行利益众生,自然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立刻获得音响忍、柔顺忍、和无生法忍(此三种忍的解释见后面第十五品)。

【经】:

【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注】:

◎证不退转:指圆证三不退转。

⒈位不退──指修行的位次不退,即小乘初果须陀洹,不会再退到凡夫位。

⒉行不退──行指菩萨行。行不退指菩萨度生的行持,不会再退到小乘位。

⒊念不退──是念念要圆成佛道,再不会退回十法界。

【解】:

这是第四十八“现证不退愿”。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的菩萨们,听到我的名号,就能圆满证得三不退转的果位。以上三愿若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文钞解经】

辛四、(二一)悔过得生愿

【经】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廻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剎。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

「系念我国」,「吾人修净土,但抱定信愿持名,求生西方……但以至诚恭敬,俾此心无他系念,斯为要义。」(文钞三编卷三《复郑慧洪居士书五》)

「何必问是谁,此道于今昭日月。但能常系念,佛心无处不慈悲。」(文钞续编卷下《楹联·念佛堂》)

「发菩提心」,「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文钞三编卷三《复章道生居士书一》)

「坚固不退」,「佛法法门无量,求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者,无有过于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断贪瞋痴。若将贪瞋痴断尽,则可了生脱死。倘断而未尽者,则犹不能了。况不能断者乎。念佛法门,但具真信切愿,至诚念佛。及至临命终时,必蒙佛慈接引,往生西方。喻如小孩,由父母提携,即可直达本家也。近人多好立异,不肯做老实工夫,故有学禅宗相宗密宗者。此三法门,均不可思议,然均属自力。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而现身成者,究有几人。莫道学密之人,不能现身成佛。即传密宗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之人。汝等且莫随此各法门知识转,则现生便可出此五浊,登彼九品,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文钞三编卷二《复(韩宗明、张宗善)二居士书》)

「汝若遇参禅者赞禅而破斥净土,必至随彼参禅。及他天台,贤首,慈恩,祕密各宗,每遇一知识提倡,必至舍此修彼。不知汝是甚么根性要做法法皆通之大通家,但以业深智浅,大通家做不到,幷将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法置之度外。待到临命终时,不向镬汤鑪炭里去,定向驴胎马腹里去。卽幸而不失人身,以今生尚无正智,颇有修行之痴福,以兹享彼痴福,便造恶业,一气不来,直入三途,欲得知天地父母之名尚不能,况得知净土法门乎。汝看光文钞,作么生解,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增广文钞卷一《复周智茂居士书》)

「植众德本」,“德本”指弥陀名号。「一句阿弥陀佛,即佛所证之无上菩提觉道。吾人若能以此名号自熏。久而久之,即能与佛气分相同。」(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至心廻向」,「所谓修净业者,唯在一心求生西方,不作此世来生一切人天福乐想耳。凡所持诵经咒,并一切种种功德,无论大小,皆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则心无二念。凡一切读诵礼拜,及诸善行,皆成净土助行。念佛之正行,再加以种种功德助之,则如船遇顺风,又加高挂风帆,则一日千里,速登彼岸矣。所忌者,心口不相应,则一切善行,只得现世虚名,无有了生脱死之实果矣。纵令来生得其人天福乐,则由享福故,必定大造恶业。及至命终,则永堕地狱,万劫难出矣。哀哉。由是之故,诸佛诸祖,皆劝众生求生西方也。」(文钞三编补《复马香瑞居士书》)

「欲生极乐」,「欲生净土,须先认清宗旨。普通修持,无不以开悟为希冀。而开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净土宗旨,决不预期开悟。若不注重信愿,开悟亦难了脱。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开悟而有信愿,是为禅净双修,最为高上。然世絶少真开悟者。何谓真开悟,即所谓明心见性。乃于自心中彻底明了,非只会说而已。会说不名开悟,且勿误会。真到明心见性地位,尚须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世人凡求开悟者,皆不注重于信愿求生。而欲以此依稀彷彿之悟了生死,则是自误误人。固不如老实念佛者为稳当也。」(文钞三编卷四《复方家范居士书》)

「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文钞续编卷下《楹联· 自励》)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鑪。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鑪,卽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旣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文钞续编卷下《临终三大要》)

「即自悔过」,「天大罪业,当不得一箇悔字。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尧、舜、佛、菩萨,与吾人之心,同一觉体。但以吾人逆性而修,则沦于业苦众生之中耳。汝旣知非,应力改过,能事事力改,则可至无过之地。若只暂时发愧悔,仍然因循不自修持,则仍旧在罪业海中漂泊沈沦,莫之能出也。」(文钞续编卷上《复汤文居士书二》)

「凡夫在迷,信心不定,故有屡信屡退,屡修屡造之迹。亦由最初教者不得其道所致,使最初从浅近因果等起,便不至有此迷惑颠倒也。然已往之罪,虽极深重,但能志心忏悔,改往修来,以正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而为志事,则罪障雾消,性天开朗。故经云,世闲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悔之一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说之无益。譬如读方而不服药,决无愈病之望。倘能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所患者立志不坚,一暴十寒,则徒有虚名,毫无实益矣。」(增广文钞卷一《复周智茂居士书》)

「便持经戒」,「凡一切人,皆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乃三世诸佛之略戒经,人人皆宜持,人人不可犯。持则有功德,犯则有罪过。持之及极,便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乃至成佛。」(文钞三编卷四《答缘净居士问》)

「持戒利益,近则三业清净,三学圆明,远则三惑净尽,三德圆彰。犯戒祸患,近则三业污浊,三途永堕,远则三障常现,三界莫出。佛自我作,狱由己造,如临宝镜,妍媸洞现。谁肯自贻伊戚,舍利益而取祸患乎。」(文钞续编卷下《梵网经菩萨戒集证序》)

「愿生我剎」,「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文钞三编卷一《复何希净居士书》)

「净土之法门,以信愿为导。有真信切愿,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已得一心,亦难往生。(宗门人念佛、多不讲信愿、则仍属自力难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难垂应、此一着要紧之极、故为道破)」(文钞三编卷二《复王诚中居士书》)

辛五、(二二)国无女人愿

【经】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

【解】

「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莲华化生。一从莲华中出生,皆与极乐世界人一样,不是先小后渐长大。」(文钞三编卷二《复叶福备居士书一》)

问,「一阴一阳之谓道,世传江慎修先生,独居深山,做天地日月星辰皆成,惟居而不运。及得其婢之阴气,则能运行。西方旣无女身,安非独阳不长乎。」「答,江慎修系清朝一隐君子,其于圣贤心法,天文地理,无不通达,实世间不可多得之人。先生未曾研究佛法,而于戒杀放生等事,颇形赞叹。(光曾为其书作序、幷先生年谱、一同流通)此佛法中最浅近者,尚且如是。使当日有通法高人化之,当必深入法藏,彻证自心矣。至谓做天地日月星辰皆成,而不能运动,必待其婢之阴气而后运动。此炼丹之下流坯,妄造谣言,欲引诸无识行邪僻事。特借慎修做天地,证明阴阳和合为道。乃极恶不法,无伦理,无廉耻,引人作禽兽之邪见魔话。彼无知者,认为道妙,可不哀哉。一阴一阳之谓道,此孔子赞易之言。易以阴阳为本,故孔子作如此说。后世之人不知道,便将阴阳二字,崖板认作阴阳。彼邪见者,又将阴阳移于男女。所谓鹦鹉学人语,了不知人事。今不避烦琐,略为指明。庶不致由圣人明道之言,而无知者误之以作永堕三途之恶业耳。一非一二之一,乃混合无间之谓。阳,卽明德。此之明德,人人具有,由其人欲之物障蔽,致本有明德,不能显现。若能格除人欲之物,则明德自可显露,是之谓明明德。阳,卽明德。阴,卽明明德之明。中庸所谓诚明。诚,卽明德。明,卽明明德之明。诚明合一,则是明明德。则是伏羲神农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各圣所传之道。孔子在大学,则直言明明德。子思在中庸,则言诚明。周易一书,乃圣人观象喻道与教之书,故以一阴一阳为道。后世智识浅劣,遂死认阴阳,竟至拉及男女,竟至邪人引为诓骗无知行邪僻事之据。其诬蔑孔子,破坏易理,疑误后人,罪岂有极。我如此说,恐汝不信。试观干卦六爻之龙,自可备知,亦不必徧研六十四卦矣。彼谓阴阳相合为道,深山中岂无阴阳之气,而必欲用人之阴阳乎。人之阴阳,是生儿女之本,岂天地日月星辰之本乎。此种邪说,臭秽之极,不堪挂齿,彼犹以为道。真所谓以人粪作栴檀,乃不识香臭之人也,哀哉。」(增广文钞卷二《复冯不疚居士书》)

辛六、(二三)厌女转男愿

【经】

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剎土。

【解】

「若有女人」,「令内旣皈依,当令心依佛说,身去女习,庶可获大利益。依佛说,卽依四宏誓愿。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尚非彼分,然其心固宜发利己利人之心。除女习,卽勿事妆饰,勿怀谄曲。于上人同辈,必尽孝尽友。如此方不愧为佛弟子矣。」(增广文钞卷二《复马契西居士书八》)

「汝旣厌弃世荣,发心出家。必须努力勤修,切莫因循度日。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卽属后世。当念形质虽禀五漏,心性原具三德。痛洗积劫之女习,力持弥陀之圣号。观此娑婆,浊恶甚于圊厕。信彼极乐,卽我本有家鄕。不求此世来生,人天王等福乐。唯愿报终命尽,蒙佛接引往生。朝斯夕斯,念兹在兹。念极功纯,感应道交。临命终时,必克果愿。旣生净土,顿悟无生。回观世间富贵,奚啻阳燄空华,直同囹圄毒海耳。然欲生净土,先治染习。佛经屡言,富贵难学道,女人亦难学道。良以富贵之人,憍慢成性,奢侈为心。尚不能谦光接物,卑以自牧。又何能息虑忘缘,虚心求道乎。女人则唯矜容仪,常怀妬忌。不知纵是天姿国色,依旧粪袋革囊。旣恋幻形,何悟妙性。如来为治此病,令修四念处观。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此观若成,则恋身恃势之习,消灭无余,不异洪鑪之化片雪耳。汝以富贵女人出家,凡憍奢艳冶习气,必须彻底抛弃,不使一毫蕴于胸中,将来方有出苦分在。现今法弱魔强,良师善友最不易得。直须上友古人,以古为师。《比邱尼传》,《善女人传》,《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当熟读之。庶取法有地,堕魔无由矣。」(增广文钞卷四《示某比邱尼》)

「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净土一法,上圣下凡共由之路,能一闻即信,非宿世种大善根不能。」(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一》)

「粗知其意,不足称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实践,亦不足称为信也。」(文钞三编卷四《净土法门说要》)

「研究教义及密宗各义,亦不过开发智识而已。若欲资之以了生死,则断断不能。何以故,以彼各宗,皆须自力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否则纵令悟处深,功夫高,功德大,皆莫能了。唯净土一法,不断惑业,可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之法门,非一切法门所能比拟。若无真善根,断难彻底信。」(文钞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发菩提心」,「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可不负此生矣。」(文钞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

「愿生我国」,「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仗自力,卽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絶不肯作如是说。致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卽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旣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如真能识得此种利害,再息心看净土各经书,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张纯一居士书》)

「今之修净业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与而言之,亦可云净宗中人。夺而言之,实百有九十九,皆属无禅无净土。」(增广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辛七、(二四)莲华化生愿

【经】

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

「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

「及至大教东流,遂以此法,目为莲宗。以其念佛求生西方,莲华化生,得预莲池海会,亲炙弥陀世尊,及观音势至,诸上善人故也。」(增广文钞卷三《刘圆照居士摸象诗序》)

「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此而入,况卽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卽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增广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辛八、(二五)天人礼敬愿

【经】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解】

「礼拜归命」「归命」,「古云,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果能老实念佛,乘弥陀之愿船,归极乐净土家鄕,是可预卜。此乃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若不此是归,定如贫子,不识故土,不忆慈父,而甘漂泊他鄕,以转于沟壑也。若不拟不议,一心归去,始知自性本来清净,又何处求归相净相耶。古又云,自是不归归便得,故鄕风月有谁争。」(文钞续编卷上《复于归净居士书》)

辛九、(二六)闻名得福愿

【经】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

辛十、(二七)修殊胜行愿

【经】

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

以上第十八愿、第十九愿、第二十愿、第二十一愿、第二十三愿,皆因闻名发心,得生净土,为得益中之上者。今章则显其下者,当世未能了脱生死,仅能获福于现在及来生。

「若不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为来生福报而已。」(文钞三编卷二《复沈授人居士书》)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卽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喫,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文钞续编卷上《一函复》)

「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只想求富贵,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净土。其不得生西方,只怪自己不发愿,不能怪弥陀慈父不来接引。若能发愿求生,总是能去的。」(文钞三编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庚八、生获法益分九

辛一、(二八)国无不善愿

【经】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

【解】

「国中无不善名」,「不闻恶道之名,况有其实。」(增广文钞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谓其难以入道而已。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瞎子不能看经,究有何碍。喑者无声,哑者不会说话,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认真念佛,则不得往生。非此等人虽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于残废缺手缺脚者,与此盲聋喑哑者同。此之说话,盖是误会往生论偈之所致也。偈云,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乃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絶无有可以讥毁可以厌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讥嫌之名数种,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声闻缘觉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乃谓西方无有女人,与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虽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属发大乘心者、絶无不发大心之声闻缘觉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说。无智慧人,认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错大矣……且心中信根愿根不具,不能往生。不是身体有不具者,不能往生也。」(文钞三编卷一《复宗灵法师书》)

(辛二、二九)住正定聚愿

【经】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

【解】

「皆同一心」,「三界原来无别法,唯是一心之所作,识得诸法皆由心,何难超凡而证觉。」(增广文钞卷四《对灵小参》)

「念佛欲得一心,必须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谓我真实修行之名。念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又须善于用心,勿致过为执着,或致身心不安,或致起诸魔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依此而行,决无歧误。」(增广文钞卷一《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辛三、(三十)乐如漏尽愿

【经】

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

辛四、(三一)不贪计身愿

【经】

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解】

轮回的根源是身见(我见),一往生就不起任何我和我所的念头。

「贪计身者」,「吾人迷真逐妄,背觉合尘,以致流浪生死,了无出期。今欲返妄归真,背尘合觉,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破除身见我执,为最初下手工夫。」(文钞续编卷下《答曾怡芝居士四问·(三)》)

「人之烦恼生死,完全我执身见为根本。卽婬欲等大患,亦仍从我执身见而生。身见我执若破,婬欲又从何而生。」(文钞续编卷下《答曾怡芝居士四问·(三)》)

「甚矣,众生之我执坚固而难破也。祇此色身,本地水火风四大所成,而妄执为我,如油入麪﹝miàn﹞〔麦的子实磨成的粉。又称麪粉〕,永不能出。反将不居阴界,不属凡圣之真我,全体迷背。如镜蒙尘,莫能照鉴。故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师智,则得现前。是知众生心性,与佛同俦﹝chóu﹞〔众,等类〕。特因执着,莫能受用。可不哀哉。以故如来种种说法,令其了知从前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之非。则常乐我净之真身,寂照圆融之真心,自可全体显现矣。又以身相耸然,根机钝者,亦难了悟其妄,不生执着。迨其舍报之后,一经火化,顿成乌有。则存者亡者,皆可悉悟其四大假合之身为非身矣。」(增广文钞卷四《普陀法雨寺化身塔记》)

辛五、(三二)那罗延身愿

【经】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

辛六、(三三)光明慧辩愿

【经】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

【解】

「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心则有大智慧,有大辩才,于一法中,徧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虽说世谛语言,皆契实相妙理。」(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

辛七、(三四)善谈法要愿

【经】

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

「诸法秘要」,「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文钞三编卷一《复明性大师书》)

「净土法门,絶无所祕。若有口传心授之祕,(竭诚尽敬,为学佛之无上祕法,当为一切人说之。不致力于此法,卽是舍本逐末。)便是魔外,不是佛子矣。」(文钞续编卷上《复朱南圃居士书》)

「说经行道」,「说经」是言教。「行道」是身教。「以身率物,宏扬佛化,唯以自利利他,己立立人为志事。于虚名浮利,略不萦心。于伦理清规,决不违犯。俾凡见者闻者,悉生景仰之心。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世出世间,无一事不以身为本者。本若不立,纵有作为,悉是塲面上事。既非真修,必招外侮。反令邪见人据此以谤佛法。自他二利既失,生死大事何了。」(文钞三编卷三《南通金沙区佛教居士林成立宣言》)

辛八、(三五)一生补处愿

【经】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解】

「净土横超,有圆证者,有未能卽圆证者。然虽未能圆证,其已了生死,更无轮生死之事,亦于此一生得预补处,得成菩提。校此方仗自力者之未圆证者,则天渊悬殊矣,故亦可名圆证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辛九、(三六)教化随意愿

【经】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

极乐菩萨应化到任何世界,没有隔阴之迷。

「隔阴之迷,阴谓色身,即五阴也。由此菩萨,未断三界内之见思惑尽。一经受生,犹有所迷,故云隔阴之迷。许多大根器人,最初亦与凡夫同一迷悖。或遇逢缘,或一闻开示,立地便悟,直同两世人一样。皆因宿世深植善根,未断烦惑。一经转世,便成迷悖矣。以未死为现阴,死而未受生为中阴,受生则为后阴。此后阴且约未死前说,若约受生后说,又名为现阴矣。隔阴之说,指此。」(文钞三编卷四《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七》)

「教化一切有情」,「真正念佛之人,必先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须明白因果,自行化他。今日之非圣非孝,蔑道废伦,杀父公妻等等邪说,皆是宋儒破斥因果轮回,以致生此恶果。如人人能明白因果道理,则断无人敢倡此谬说也。世间一成不变之好人少,一成不变之坏人亦少,大多皆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坏,所以教化最为紧要。孔子曰,惟上智,与下愚不移。祇要加以教化,无不可以使之改恶归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惟在人之信念而力行耳。今日中国社会之所以如是紊乱者,皆无教化之故也。但教化须在幼小时起,所谓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若小时不教,大则难以为力矣。何则,习性已成,无法使之改易也。故念佛之人,须注意教育其子女,使为好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果能人人如是,则灾难自消,而国亦常蒙拥护矣。」(文钞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皆发信心」,「信愿行三法,为净土正宗。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文钞三编卷二《复琳圃居士书》)

「宿有慧根,然只期做大通家,未能死心塌地,实行了生死之要事也。信真愿真,何以念佛不肯常念乎。」(文钞三编补《复杜荫南书》)

「行普贤道」,「华严普贤行愿品,尽华严世界海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均一致进行。依普贤菩萨教,以十大愿王功德,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彼矜己智而藐净土者,为超过此诸菩萨之上,为是丧心病狂,求升反坠,弄巧成拙也。」(文钞三编卷三《思归集发刊序》)

庚九、庄严妙乐分五

辛一、(三七)衣食自至愿

【经】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

辛二、(三八)应念受供愿

【经】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辛三、(三九)庄严无尽愿

【经】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辛四、(四十)无量色树愿

【经】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辛五、(四一)树现佛剎愿

【经】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庚十、香光普摄分二

辛一、(四二)彻照十方愿

【经】

我作佛时。所居佛剎。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覩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

「所居佛剎,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一一广博严丽,皆同虚空,不相障碍,亦无杂乱。于一处中,见一切处。一切处中,悉如是见。」(文钞续编卷下《灵巖山寺重修弥勒楼阁功德碑记》)

「亲证法身,于十方法界,经佛剎微尘数劫,现三乘六道等身,以行教化,一一圆见。倂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以至成佛度生,及与涅槃,法住久近,亦各圆见。」(文钞续编卷下《灵巖山寺重修弥勒楼阁功德碑记》)

辛二、(四三)宝香普熏愿

【经】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解】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如来福慧功德之香,慈悲摄受之光。竖穷三际,横徧十方,普皆熏照。」(文钞三编卷四《香光庄严匾额跋语》)

「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西方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长功德智慧,了无令人起贪瞋痴者。

「念佛一法,乃佛一代所说一切诸法中之特别法门。其道理超出一切禅教律密之上。一切法门欲了生死,必须断尽烦惑,方有了生死分。若烦恼惑业未断,任凭你见地高,工夫深,智慧大,皆不济事。此各法门,皆仗自力故难。净土法门,全仗佛力故易。若有真信切愿志诚念佛者,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烦恼不期断而自断。以西方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长功德智慧,了无令人起贪瞋痴者。故龙树菩萨称为易行道。马鸣菩萨称为最胜方便。然此不但普度凡夫,实则普度一切凡圣。」(文钞三编卷三《复王(雨、雪)夕居士书》)

庚十一、助他成佛分五

辛一、(四四)普等三昧愿

【经】

我作佛时。十方佛剎。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

【解】

「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卽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卽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卽眼、耳、鼻、舌、身、意。心,卽意根。口,卽舌根。听,卽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卽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文钞续编卷上《复修净师书》)

「诸深总持」,「念佛一法,如阿伽陀药。梵语阿伽陀,华言普生,亦云总治。以普生总治一切病故。念佛一法,能除八万四千烦恼,亦复如是。所以念佛法门,包罗万象。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诸法,无不还归此法界。以其为诸法总持,故得无法不备,无机不收也。」(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念佛修持,如服药然。能明教理,如备知病源、药性、脉理。再能服药,所谓自利利他,善莫大焉。若不能如是,但肯服先代所制之阿伽陀药,亦可瘉病,亦可以此药,令一切人服以瘉病。祇取瘉病,固不必以未知病源、药性、脉理为憾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无论甚么资格,最初先下这一味药。则无论甚么邪执谬见,我慢放肆,高推圣境,下劣自居等病,由此一味阿伽陀万病总治之药,无不随手而愈。」(增广文钞卷一《复唐大圆居士书》)

辛二、(四五)定中供佛愿

【经】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辛三、(四六)获陀罗尼愿

【经】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解】

「证离生法」,离生,离生死。

「夫一切法门,非断尽烦惑,不能出离生死。唯兹净土,但具真信、切愿,卽可入佛封疆。」(文钞续编卷下《灵巖山寺万年簿序》)

「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兼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世人不察,视为弁﹝biàn﹞髦﹝máo﹞〔弁髦:喻无用之物〕,良堪浩叹。

今人每以话头看得恰当,临终去得好,便为了脱,不知此语,乃未开正眼之梦话也。兹自变量事为例。如清乾嘉间,有三禅僧,为同参,死后,一生江苏,为彭文章,一生云南,为何桂清,一生陕西,为张费,三人,唯彭记得前生事。后入京会试,俱见二人,遂说前生为僧事。二人虽不记得,一见如同故人,成莫逆交。殿试,彭中状元,何榜眼,张传胪。彭也放过主考学台,然颇贪色,后终于家。何作南京制台,洪杨反,失南京,被皇上问罪死。张尚教过咸丰皇帝书,回回要反,骗去杀之。此三人,也不是平常僧,可惜不知求生西方,虽得点洪福,二人不得善终,彭竟贪着女色,下生后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又苏州吴引之先生,清朝探花,学问道德相貌俱好。民十年,朝普陀会余,自言伊前生是云南和尚。以烧香过客,不能多叙,亦未详问其由。十一年,余往扬州刻书,至苏州一弟子家,遂访之,意谓夙因未昧。及见而谈之,则完全忘失了,从此永无来往。迨十九年,余闭关报国寺,至十一月,彼与李印泉,李协和二先生来。余问,汝何以知前生是云南僧。伊云,我二十六岁做一梦,至一寺,知为云南某县某寺,所见的殿堂房舍,树木形状,皆若常见,亦以己为僧。醒而记得清楚,一一条録。后一友往彼作官,(张仲仁先生、尚知此人姓名)持去一对,丝毫不错。余曰,先生已八十岁,来日无多,当恢复前生和尚的事业,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负前生修持之苦功矣。伊云,念佛怎么希奇。余曰,念佛虽不希奇,世间无几多人念。顶不希奇的事,就是喫饭,全世界莫一个人不喫饭,此种最不希奇的事,汝为什么还要做。伊不能答,然亦不肯念。伊问二位李先生,君等念否。答曰,念,伊仍无下语。至十二月三十夜,将点灯时去世,恰满八十岁。此君前生也很有修持,故今生感得大功名,大寿命。今生只尽伦常,佛法也不相信了,岂不大可哀哉。

然此四人,均尚未有所证,即已有所证,未能断尽烦惑,也难出离生死。如唐朝圆泽禅师,晓得过去未来,尚不能了,况只去得好,就会了乎。唐李源之父,守东都,安録山反,杀之,李源遂不愿做官,以自己洛阳住宅,改做慧林寺,请圆泽做和尚,伊亦在寺修行。过几年,李源要朝峨眉,邀圆泽同去。圆泽要走陕西,李源不愿到京,定规要由荆州水道去。圆泽已知自己不能来矣,遂将后事一一开明,夹于经中,尚不发露,遂随李源乘船去。至荆州上游,将进峡,其地水险,未暮即住。忽一妇,着锦裆,在江边打水,圆泽一见,双目落泪。李源问故。圆泽曰,我不肯由此道去者,就是怕见此女人。此女人怀孕已三年,候吾为子,不见则可躲脱,今既见之,非为彼做儿子不可。汝宜念咒,助我速生,至第三日,当来我家看我,我见汝一笑为信。过十二年,八月十五夜,至杭州天竺葛洪井畔来会我。说毕,圆泽坐脱,妇即生子。三日,李源去看,一见,其儿即笑。后李源回慧林,见经中预道后事之字,益信其为非平常人。至十二年,李源预到杭州,至八月十五夜,往所约处候之。忽隔河一放牛孩子,骑牛背,以鞭打牛角唱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常存。李源闻之,遂相问讯,谈叙。叙毕,又唱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徧,却回烟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此种身分,尚了不了,况只话头看得恰当,去得好,就会了乎。

仗自力了生死,有如此之难,仗佛力了生死,有如彼之易,而世人每每舍佛力而仗自力,亦莫明其妙。今二语为之说破,只是要显自己是上等人,不肯做平常不希奇的事之知见所误也。愿一切人,详思此五人之往事,如丧考妣,如救头然,自利利他,以修净业,方可不虚此生此遇矣。」(文钞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辛四、(四七)闻名得忍愿

【经】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解】

「得平等住」,「吾人一念心性,不生不灭,非色非空。竖无初后之迹,横絶边表之形。不变随缘,历九界而不减。随缘不变,证佛道而不增。光明洞彻,受用自在。直下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增广文钞卷三《白华庵法谱序》)

此一句佛号即是诸法平等体性,但能念念相继,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所以叫「得平等住」。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乃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未相应前、不起心动念念、则不念矣)虽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忆念。故云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无念,不可认做不念。无念而念,谓无起心动念之念相,而复念念无闲。此种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会。」(增广文钞卷二《复马契西居士书五》)

「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菩萨行指念佛之行,世出世间万德之本,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增广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应时不获一二三忍」,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这三种忍都在一句阿弥陀佛之中。

「一句弥陀实中权,须知教内有真传。洪名举处凡情断,云散长空月在天。」(文钞三编补《上堂法语(十七)》)

辛五、(四八)现证不退愿

【经】

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解】

「于诸佛法」,「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凡十方世界之大,一念心性之微,淑世善民之嘉谟,超凡入圣之懿范,无不彻示原始要终所以然之极致。其道大理微,文深义广,欲阐扬其旨趣,则罄海墨而莫穷其妙,若玄会其圆诠,则觅一字而了不可得,虽圣人有所不知,岂凡情所能测度。」(增广文钞卷四《乌尤山寺新建藏经阁记》)

「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世之修持求了生死者多矣。然每每以己愚见,测度如来不思议大法。遂致北辕适越,不能了脱。今生尚无正见,况来生乎。万一复得人身,而被今生所修之痴福所迷,安望其更加精进以求出离也耶。佛说一切大小权实法门,皆须仗己功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惑业有一丝毫,生死决定难出。是以从生至生,从劫至劫,展转修持。或有力量充足,直进不退,卽能了脱者。多皆旋觉忽迷,暂进久退,经尘点劫,不能出离。所以尔我今日尚为凡夫,皆坐不知如来普被三根,至极圆顿之净土法门故也。」(增广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小结】

「弥陀为我发愿立行,以期成佛。我违弥陀行愿,以故长劫恒沦六道,永作众生。了知弥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弥陀心中之众生。心旣是一而凡圣天殊者,由我一向迷背之所致也。如是信心,可为真信。从此信心上,发决定往生之愿,行决定念佛之行。庶可深入净宗法界,一生取办,一超直入如来地,如母子相会,永乐天常矣。

虽然,知之匪艰,行之维艰。世有一班掠虚汉,闻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或由阅教参宗,悟及此理。遂谓我与佛同,而了无所用其若修若证。遂放心恣意于一切境缘之中。悞〔误,〕谓六尘卽觉,贪瞋痴卽戒定慧,何须制心摄身,无绳自缚。此种见解,最为下劣。谓之执理废事,拨无因果。如以画饼充飢,陵空作屋。自悞悞人,罪岂有极。以善因而招恶果。三世诸佛,名为可怜悯者。汝当仗此心佛因果不二之理,切实修持信愿行法。则往生可期,成佛有望矣。幸甚慰甚。」(增广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注】

「真实六愿」:善导大师提出真实五愿,第十二愿「定成正觉」、第十三愿「光明无量」、第十五愿「寿命无量」、第十七愿「诸佛称叹」、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净空老法师加一个,第二十愿,二十愿里面有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愿也非常重要。这一愿真实成就,到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修学圆满就成佛了,必成正觉。到达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这个不可思议。

《西方发愿文》

云栖 莲池大师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唯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徧十方剎。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无量寿佛赞

夏莲居居士

无量寿佛,甘露王,威德愿力难量,洪名虔称消灾障,化火宅,为清凉,菩提心中接佛光,福慧善根自长,一向专念莫彷惶,勤熏戒定香,信愿行三是资粮,苦海得慈航,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多声)

惟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

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国无盗贼,民无怨枉,

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