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潜意识,为何能够主导人的心智和行为?

2020-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李淡BOOK

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第二章 企业经营、管理中隐匿的人性规律

2.2 “价值网”决定系统运行(内三层/愿景、使命)


2.2.1 价值逻辑,为何能够主导人的心智和行为?

        客户、股东、领导者、员工.......无外乎是人。

        而人心,究竟暗藏着哪些复杂的秘密?人活一世,到底在追求什么?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价值渴望,有哪些类别?行为背后的无意识动力,是如何产生的?驱动人行为、决策的内在价值逻辑,只是表象上呈现出来的那么简单吗?

        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较低层次的价值需要被满足之后,才能继而萌生较高层次的价值需要,激发较高层次上的价值追求。

        这五个层级的价值需要,可将其中前四层归纳为“存在层次”,最后一层归结为“发展层次”。存在、发展,是所有人的内心需求,是一切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

        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需求,尚且停留在“存在层次”——既要满足“存在”,即:生命可以活在这个世界上;又要满足“存在感”,即:心灵相信自己有资格和能力活在这个世界上。

        生理、安全得到保障时,生命将得以“存在”。

        归属和爱、尊重获得满足时……心灵,透过“被重视、被爱”,相信自己有存在的资格;透过“被尊重、被相信”,相信自己有掌控存在的力量。当一个生命有了“资格感”和“掌控感”时,心灵才会获得“存在感”。

        生命活着,心灵相信自己能活着(可掌控)、配活着(有资格),同时满足了“存在”和“存在感”,这时,内心才能安定,才能不感到恐惧、焦虑。

        一颗安定、专注的心才能焕发出潜能,带着“热爱”,带着“发展动力”,勇敢向前,追求第五个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活出更好。

        只是,对地球上最具智能的人类来说,生命存在容易,心灵存在感却难得。存在感不足时,“存在焦虑(恐惧)”令人们不敢踏出安全区,不敢突破自己固有的心智模式、经验模式……尝试面对未知、不确定性,自然也就无法到达“发展层次”。

图2-4  价值感与价值取向

        未曾获得足够的“存在感”时,人心是焦虑不安的,对自我有太多不确定,对他人、世界也有太多不确定……

        那些暗藏在潜意识里不时涌动的不安能量,驱动人们贪婪向外索取,期待通过这种方式……令心灵感受到自己值得被爱、被相信,因此配享资源、可把握生存……仿佛填充了内心深处的匮乏(价值感缺失),进而化解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

        为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人们潜意识里渐渐生成这些价值逻辑:有了权力,便意味着强大、有力量,得以掌控生存环境;有了荣耀,便意味着优秀、被欣赏,得以配享生存资源;有了物质,便意味着富足,意味着已经获得了掌控及享用的资本,进而证明了自己具有存在的能力和资格。

        潜意识基于这些价值逻辑,确定价值取向,产生心理动力……在心理动力驱动下,人们重复性反应,决策……不断强化惯性模式。

        追求权力、地位、尊重,追求强大的自我感……以此证明自己拥有掌控的力量。因为,有力量,就不会失控,不必害怕丧失资源、机会……威胁到存在。对“拜权者”来说,“权杖和奖杯”是证明,亦是魔咒。

        追求荣耀、声名、归属、认可、被爱、被关注,追求稳定的关系……以此证明自己不会被世界抛弃。因为,被授予存在资格,才配享资源、机会。对“拜名者”来说,“他人的目光”是证明,亦是魔咒。

        追求物质、大量的物质,追求满满的踏实感。与权力、荣耀相比,物质是触摸得到的,仿佛更为实在,更能令人心安,于是,人们相信占有越多资本,就越有掌控力、资格感。对“拜物者”来说,“金钱”是证明,亦是魔咒。

        其实,单纯就“生命存在”来说,真的不需要消耗那么多外部资源,反而是不安的心灵,需要证据、需要答案,需要不断占有......从而借助外部反馈来证明自己。

图2-5  价值逻辑

         人们把物质、权力、荣耀作为价值取向,下意识地贪逐……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渴望的是掌控生活的力量、是获取资源和机会的资格,是安全感、存在感,是自我价值感!

        人们常常以为得到了钱、权、名,便得到了一切,事实上却欲壑难填……心灵在内耗性的价值逻辑驱动下惯性追逐,一边渴望获得证明,一边自我否定、自我质疑,内心分裂、冲突、消耗,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无法被救赎。

        经济学者发现了一个人性规律,将其命名为“边际效用递减”,它的含义是:人在面对价值目标时,生理和心理的兴奋程度会随着价值量获取递增而反向递减。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吃第一块蛋糕的时候,很甜,很享受,但吃得越多,快感越低。

而这一规律,仅适用于“存在层面的价值”,对“发展层面的价值”并不适用。

        存在层面的价值,无外乎——物质、权力、荣耀。

        “物质”代表一切可占有的资源,好吃的、好玩的、可流通的、可享受的......吃多了、玩多了、享受多了,生理和心理的满足感会逐渐下降。倘若人们没有意识到应该突破自己的心智模式,便只会沿着心智的惯性继续贪求,不断加大价值量或变换目标,继续刺激自己的快感!这就是为什么......贪婪的“蛇”,愈加贪婪。

        “权力”代表一切可掌控的局面,话语权、处置权、决定权、支配权......地位晋升得越高,成就获取得越大,晋升时、获胜时产生的兴奋感持续的时间越短。倘若人们没有意识到需要自我审视、突破,便只会沿着惯性继续谋求,越来越不满足于现有的掌控力度,越来越追逐权力游戏、输赢游戏,以此刺激自己的快感。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好胜的“鹰”,越有野心、越贪慕权力。

        “荣耀”代表一切可掌控的关系,爱情、亲情、友情......甚至大众倾情。荣耀是闪耀在他人眼中的倾慕、艳羡、重视和赞许......人们渴望荣耀,也渴望借助荣耀赢得自己的倾慕对象,赢得倾慕对象乃至大众的关注、赞许,赢得他人全然接纳的态度、赢得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资格、赢得掌控关系的资本。然而,这一切带来的满足感也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这就是为什么——爱情通常只有18个月的保质期,迷恋一个人、迷恋一个青春偶像不过只有短暂的心理时效,而一段貌似能够全然掌控的关系也会在对方讨好的态度中令人乏味、生厌。倘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惯性模式,便只会在惯性驱使下继续痴求,痴求那些难以获得或难以掌控的关系。很多时候放不下一段关系,并不是因为对方很重要或在一起很快乐,而是因为惯性......因为被这段关系放弃意味着丧失荣耀、令人痛苦,人们常常在关系中彼此制衡、相互操控,期待从对方那里获得更多重视、倾慕、赞许、独一无二的态度,获得对方赠与的荣耀,渴望不断加大刺激量,温暖自己孤独、自弃的心。这就是为什么......越是不够独立的“羊”,越会被关系左右。

        人们以物质、权力、荣耀为取向,贪执、强迫、操控,一路追逐结果,难以安住过程,最后,更容易出现的结果……是与自己的期待背道而驰。

        就算得到了,也仍然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物质、权力、荣耀,随着得到增多,兴奋、满足感却越来越少......因此,总感觉得到的还不够,继续受惯性驱动执着贪求。

        之所以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是因为欲壑难填!

        人们期待用物质、权力、荣耀自填的是内心匮乏的“价值感”,填再多外缘,也只能换来短暂的满足、心安,且随着自填次数增多,满足感会越来越低,需要填进去的刺激量却越来越大。

        暗藏在潜意识里的内耗性的价值逻辑,与幼时心智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创伤有关,是扭曲的价值逻辑。而真相是——资格感、掌控感根本外求不来,它只能来自内在,来自内心对自我的肯定、对生命潜能的信任,来自相信的力量、爱(接纳)的力量。

        倘若人们没有机会向内审视,没有发现错构的价值逻辑,那么“心”欠缺价值感,对自我(能力/资格)不确信……一直匮乏,便一直会带着巨大的心理动力外求,不断追逐“存在层次”上的、用于满足“存在感”的欲求价值。

        “王者荣耀”代表极致的掌控力和关注度,然而,若不能令一颗匮乏之心爱自己、信任自己,从而产生蜕变,那么,即便到达了那样的巅峰高度,也仍然会恐惧丧失,无法安宁。拥有越多,越是恐惧,站得越高,越怕摔倒,终究难以到达存在之上——“发展层次”。

        当人们以“发展层面的价值”为动力取向,一边修炼,一边前行时,效果正好相反,“边际效用”不但不会递减,还会同向递增!

        当一个人,在丰富的人生体验中,一步步践行,一步步活出了生命赐予自己的资源、潜能,一点一滴活出了更好的自己,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内心充满力量......因此,无需再为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担忧,无需再为他人的评判、不满慌神,无需再为自己是否占据了更多安定生存的物质资源而焦虑、痛苦,这时,他的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定、快乐、满足。

        追逐发展层面的价值——梦想、热爱的方向、个人成长时,人们一点一滴地活出自己、绽放自己,这种满足感,会随着成长、随着内心收获增多而同向递增。

        一名“钢琴家”逐日递增的快感来源,不是钱、权、名,而是音乐与自我相融带来的悦心体验;一名“科学家”逐日递增的快感来源,不是钱、权、名,而是探索路上每一个细小发现带来的振奋、惊喜;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逐日递增的快感来源,也不是钱、权、名,而是“此生一事,唯愿与之”的梦想!

        在成长中活出自我,进而取得的愉悦感,不会随着时间褪色,更不会递减!

        与之相似,恋上一个人、恋上一个偶像,荷尔蒙带来的迷醉、快感会与日递减,但若是从对方身上感受到足以启发自己、激励自己的优秀特质,若是借着爱上一个人、爱上一个偶像,令自己越来越成长,越来越正向、阳光,活出越来越多的自在、能量,那么,这份爱情、这份偶像崇拜的心情,将不会褪色,更不会递减。

        无论人们作出怎样的选择,开始上路了……都应用心专注于过程、专注于体验。因为,一点一滴倾注在过程中的所有努力,最终都会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感受到更好的自己在发光、绽放时,才会令心灵获得真正的安定、满足。

        到达“发展层次”的人内心已然丰盛,他们不需要借助他人态度、财产多少或某个即时成效,来判定自己的力量和资格。即便没有赞许,即便遭遇挫折、丧失,他们也能够相信自己,他们内心安稳、平静,能量合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自信的人,会把做某件有意义的事当作梦想,会把为世界创造价值当作自己的价值取向,因为在这条路上体验人生,将会活出潜能、活出更好的自己……从而真正独立、强大、富足,这是唯一符合生命正向发展规律的内在价值逻辑。

        “价值逻辑”不是存入脑中的信息,而是写入潜意识、写入“心智模式”内的程序。

        因此,重塑价值逻辑,不能单纯依靠听取道理进行信息置换,而是要不断强化新信念(价值观),在信念开示下增强“念力”,在“念力”支持下自我审视、破局、成长,直至改变心智模式,实现程序改写。

        “心智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对价值目标的判定依据(价值逻辑),包含了行为、决策上的惯性选择(价值取向),也包含了他所有心理动力、行为动力(价值驱动力)。

        一个人的内心是丰盛还是匮乏,是安定还是急躁、慌乱,带着什么样的动力,朝向什么样的价值目标前行,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存在感,这些都取决于他的心智模式是否具备成长性。

        不同人格,有不同的内在价值逻辑,主导与之匹配的心智模式。

        一个人的心智由哪一种人格主导,决定了他的模式、取向,也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

        小V主导时,心智具成长性,内在趋向安定、丰盛,渴望付出,故而梦想和使命便是“追梦人”的前行动力;冠军鹰、呜呜羊、贪吃蛇主导时,心智依从惯性,内在不安、匮乏,需要通过不停索取以换取心安,故而追求权力、荣耀、物质就是“拜权者”、“拜名者”、“拜物者”的行为动力;熊长老主导时,心智同样依从惯性,内在更加不安、匮乏,甚至连索取......都没有力量,故而避免丧失便是“退守者”的行为动力。

         这便是为什么……人潜意识里的价值逻辑,可以主导人的心智和行为,进而决定命运的走向!

备注:

新书初完成(21.5万字),边打磨最后一稿,边日更分享,待后续出版。请尊重原创,莫私节选!

陆续上传,链接: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 文集 - 简书

有职场背景,对“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心理学于企业场景下实践应用”感兴趣的朋友,可添加微信:shuiyan_7(备注清楚),够15人,便建群交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