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vial互联网科技创业

think different?创业者如何打磨创意

2015-11-22  本文已影响449人  郭华明V

大公司或者市场已有的产品,虽然肯定不完美,但是它的解决方案一定是最优的。存在既合理,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去做同样的事情,新人一定做不过老人。

那我们拿什么去创业?think different!最近对“think different”有了新的认识,我将其归纳为“单维需求”和“增量需求”。


一、单维需求:

用户对任何一类产品的需求都是多维的,比如外卖,用户希望下单灵活、口味可选且多变、送达速度快、价格便宜,最好还能健康营养。大公司或市场已有产品,在多维需求中找到了一个平衡,所以能够存活下来。

创业者要做的不是去满足多维需求,而是把需求的某一维度做的极致(这必然意味着其他维度受到伤害,因为创业者不可能比大企业更好的满足多维需求)。仍以外卖为例,如何发掘单维需求?设想一种模式:只能包月订购(伤害了下单灵活的需求)、菜品每天换但是用户无法选择每天吃什么(伤害了口味可选的需求),味道好且价格只需有9.9元(极大的超出了用户需求)。由于包月订购、用户无法选择菜品,在成本和供应链管理方面,这种模式完胜现有玩家。我不确定这种模式是否能够成功,但是从逻辑上看有很大的胜算。

值得警惕的是,当发现我们在某一维度上远胜于市场已有玩家,但是在其他维度上并不弱于市场已有玩家时,往往意味着我们还没弄清楚市场逻辑。我们应该牢记,创业者通常不可能比大企业更好的满足多维需求。

单维需求策略必然会赶走大量用户,但是它能让创业项目活下来。让爱我们的人更爱我们,让不爱我们的人更不爱我们。等到产品不断完善、用户需求变迁,创业者或许可以撼一撼巨头。


二、增量需求:

截止目前,我们仍然是存量思维,以单维需求策略在既有蛋糕中切一小块。更理想的是增量需求,让原本不消费某产品的用户,开始消费某产品,即创造客户。比如滴滴,一开始只是切出租车业务,做的仍然是存量需求,打车的人仍然那些、开车的人也仍然是那些,只是方式变了。虽然在效率方面有了提高,但仍然做的非常累,想想当年补贴市场多么疯狂。而后期,滴滴增加了“快车业务”,首先创造了增量供给——原先不接客的私家车上路了,供给的增加是市场价格更低、服务态度更好——私家车主并没有份子钱的压力,价格更低、服务更好创造了增量需求——原本不怎么打车的人开始频繁打车了。

增量需求的独特魅力在于:1、做存量需求,往往很难直接赚到钱(想想饿了么,融资都到F轮了,还是没上岸,未来也只能往其他方向需求盈利,压力山大);2、做增量需求,瞄准的是市场已有玩家忽视的用户,往往能避开直接竞争。


创业总在边缘处兴起,不要小看巨头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