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谄媚练习册:一个小学生的自白

2025-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游荡的橘猫

我小学六年,见过的老师加起来不过七八个。也不是他们转得快,而是一个班配几个老师,几年下来,数量自然有限。至于这些人水平如何,我说不上来。毕竟当年我还是个孩子,分不清好老师、坏老师,甚至连好人、坏人都分不清。说到底,孩子是天生喜欢自己的老师的,除非那老师对他表现出明显的厌恶。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

当年我很听老师的话,成绩也过得去,在家里算是“别人家的孩子”。我自认不是个聪明人,也没太大志向,只想着不挨骂,过得顺当一点。就像在动物世界里,狐狸不会跟狼抢食物,兔子也知道天黑前躲进窝里。我那时候就是这么过日子的。

有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我的长辈》。这是那种在各种作文书里翻开必有的题目,属于“写亲人类”的老三样。我随手找了本作文选,翻到一篇写老师的,觉得还凑合,就改了名字,调了顺序,抄了个八九不离十。交上去,竟然被老师发现了“天赋”。她把我的作文念给全班听,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虽然我没明说,但她一看就知道是写她的,自己多年来的辛苦,今天算是值了。

当时我一边偷笑,一边觉得毛骨悚然。原来几句违心的好话,能让成年人高兴成这样。那天之后,我好像发现了一条捷径,叫“谄媚”。

我说这话,也许有人不高兴,觉得用“谄媚”太重了。可我就是这个意思。一个小孩为了讨老师欢心,写几句违心的好话,事后把这事当成手段记下来,说到底,不算什么大事,但也不光彩。

我自认是个有点道德洁癖的人。后来我慢慢学会控制自己。不是学会了怎么拍马屁,而是学会了不去做那些一眼看得出是在拍马屁的事。如果我发现一件事做了会让别人高看我一眼,但我自己心里不舒服,我就不做。有人说,这太较真了,做人要圆滑些,可我偏不。

不过小时候我并没那么清楚这些。跟同学们比,我这方面本来也不行,周围那些家伙一个个拍马屁拍得行云流水,我是甘拜下风的。可偏偏我对这事特别敏感,老觉得自己要是做了,就像在街上脱光了衣服跑步,浑身不自在。

有一次数学考试,我考了99分。当时心血来潮,在卷子背后写了句“记住这次教训”。本来只是随手一写,结果被老师看见,像捡到宝一样,逢人就讲:“多上进的孩子啊!”连校长都知道了,还跑到别的班级里夸我。更尴尬的是,我哥的班主任当着全班的面说:“你看看你妹妹,多上进!”

我当时恨不得把那句“记住这次教训”吃回去。被人当成模范的感觉,说实话,没那么好。特别是当你知道自己并不是个模范,只是随便写了一句屁话。

这事过了一阵,风头也就过去了。英雄的热度从来不长久,毕竟大家都忙着活自己的命。回头想想,我那时候真正学到的,不是如何成为好学生,而是明白了:人啊,太容易被表面话骗了。几句甜言蜜语,一句自我鞭策,就能让人把你捧上天。

所以后来我特别警惕那种容易让人夸的举动。因为我知道,一旦人们开始夸你,接下来就会要求你,等你达不到,他们又会踩你。这世上谁真在乎你那句“记住这次教训”?不过是拿来做做样子,告诉别人他们教书育人多成功罢了。

讲这些,不是为了批判谁。说到底,老师也不容易,每天上课、批卷子,还要应付领导和家长的双重夹击。人到社会上混口饭吃,哪里那么多理想主义。我只是希望,将来有人记得,别把一个小孩随手写的一句话,当成塑造英雄的材料。

这就是我小学六年学到的东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